第七百九十七章:新錢(1 / 2)

大宋好官人 飄依雨 3201 字 2024-03-25

技術是會更新迭代的,而試驗室也需要大量金錢的投入,所以出售稍稍不那麼高端的技術,讓民間開始生產,這是肯定必要的。不然的話,投入到技術更新的錢怕是都有點難以回本。

就算回本了,再多賺一筆,哦不,再多賺點實驗資金也是好的嘛!

甚至,張正書還能做成資金入股的形式,和彆人合作開作坊。彆人出錢出人他出技術,賺到的錢可以隻占兩成。這種形式,張正書是想用在一些不能讓敵國知道,但其實並沒有多高端的技術上麵。

比如水泥技術,比如玻璃技術……在明州,張正書就是用這種形勢和蘇家合作的。

不管怎麼說,用技術賣錢,再投入到技術上麵,這本身就是一個良性循環。後世中國之所以很少有科研機構盈利,就是因為他們研發出來的技術,並沒有得到商業化。商業化技術,這才是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不是說研究高端技術不好,可高端技術大多有一個缺陷,就是難以量產。

一個難以量產,就足夠判定一項技術的有沒有商業價值了。

就拿電池技術來說,鋰電池都問世幾十年了,即便是在張正書穿越之前,鋰電池技術還是運用最廣泛的電池技術。為啥?是沒有其他電池技術問世嗎?並不是,事實上,電池技術早就有了不少突破,比如石墨烯電池、鈉離子電池、錳氫氣電池等等,但是這些電池技術都還是沒能走出試驗室。

為何?除了一個難以量產之外,就是成本高昂、製備不易。

雖然宋朝的技術和後世的技術難以相提並論,但實際上道理是一樣的。

有些技術,張正書是打算用來儲備的,所以不打算賺錢,這樣的技術百分百是要虧本的。比如火藥技術,比如蒸汽機技術,甚至發電技術、內燃機技術、石油化工技術……這些都是最前沿的研究,估摸再過百十年可能都未必用得上的,也是注定要虧錢的技術。而另外一些,是能短期間就能回本,甚至能賺大錢的技術。比如玻璃技術、水泥技術……但不管怎麼說,張正書還有一些比較低端的技術,可以拿來賣錢的。

像什麼紡織機的技術,張正書就不會秘不示人,甚至歡迎大家都來學,那樣的話,棉花立即就能風靡全國了。

除了紡織機技術之外,還有像什麼冶煉技術,張正書也會傳授出去,雖然不涉及合金技術,但也能提高一下大宋的鐵器質量。而不會說一把鐵鋤頭,磕到一塊石頭上了,石頭蹦出火花來,而鋤頭卻崩了一個角。這樣的農具,還怎麼提高種田效率?沒有種田效率,工業怎麼發展得起來?

所以,冶鐵技術是要傳授出去的。

還有就是造船技術,實際上都不用怎麼傳授,有經驗的造船工匠,隻要看到了一艘船的外形,都大概能猜到用了什麼技術了。當然了,拚接龍骨,甚至鋼鐵龍骨的技術,他們沒學過是不會知道的。還有就是張正書對於船帆的布置,讓這些造船工匠不太明白。當然了,有了這種高速航行的“飛蛟船”,還有比較精準的海圖,那麼海外貿易會更加興盛的。

……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