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九章:不敢賭(1 / 2)

大宋好官人 飄依雨 3366 字 2024-03-25

“沒有百姓?你說這句話的時候,自己相信嗎?”

張正書好整以暇,喝了一口茶,歎了一聲說道:“我看你不應該發現不了啊?”

“嗯?你這話甚麼意思?”石可斕有點皺眉,這是不是繞著彎子罵他傻?石可斕覺得是這麼個回事,沒看到張正書嘴角都憋不住笑嗎?這下石可斕有點慍怒了,要知道他再不濟,也是將門出身,天生貴胄,雖然一直被朝廷壓著,但實際上他們自視甚高。沒錯,就是自視甚高。

想想看,文官再厲害,能傳得了十代八代嗎?他傳不了,因為科舉把世家門閥的路都給打碎了,新生的階層太多。這什麼東西一多啊,他就不值錢。道理是一樣的,唐朝為什麼沒能把世家門閥給壓下去啊?因為李家人自身也是世家門閥,他們有所顧慮,所以在科舉製之外,還有各種各樣的當官途徑,這都是給世家門閥走後門的。至於唐朝的科舉,那不過是用來安撫民心用的,李家人倚仗的,還是世家門閥。當然了,唐朝時也曾出過不少寒門貴子。但比例嘛,真的不高。

到了宋朝這會,因為趙匡胤的出身也不是世家門閥,也不用倚仗世家門閥,所以趙匡胤敞開了平頭百姓的晉升渠道,增加了科舉取士的力度。可以說,有宋一代,平民出身的文人幾乎占了主流。宋朝有本《通誌》就說得很清楚了:“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狀,家有譜係,官之選舉必由於簿狀,家之婚姻必由於譜係。”“自五季以來,取士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閥閱。”

“取士”兩句說明古代男士最重要的兩件事——結婚、出仕,都發生了根本的轉變。此前世族豪門壟斷了權力與財富,要找出路的士人自然向他們靠攏。自唐末以來近百年的戰亂,造成源遠流長的豪門世族的解體,許多地主莊園遭到焚毀,大族的庇蔭能力急劇下降,聚族而居的現象大為減少。作為貴族血統憑證的譜牒也大多不傳於世了。宋朝建立後,許多領域都是從頭開始的。直到三四十年後的宋真宗時期才逐漸恢複起來,然而重建的不是唐代博大雄渾、帶有蠻族氣和金粉氣的貴族文化,而是精致平和,帶有市井氣、女性氣的世俗文化。

這些文化的創造者,恰恰就是那些出身貧寒的文人。

唯一例外的,就是將門了。將門可以說是宋朝最獨特的一個群體,他們的祖宗,大多是開國大將,有驚人的業績。而趙匡胤對功臣也還算不錯,真正是許給他們榮華富貴,高官厚祿了——雖然隻是寄祿官。不管怎麼說,這些將門子弟一生下來,就注定是要享福的,除非宋朝不在了。

這時候,文武涇渭分明了。

時人有稱:“文武分為兩途,士大夫不服習於騎射,而軍旅之士屬之武夫,士有談兵者,人必笑之。”

但實際上,將門子弟一樣看不起那些文人,暗地裡嘲笑他們是土包子。

沒辦法,事實如此。很多文人為什麼一做了官就開始腐敗墮落?就是因為先前太窮了,窮怕了,所以就控製不住自己了。

將門就沒這等事,因為這種撈錢的機會,沒能留給他們啊!所以,將門隻能喝喝兵血,吃吃空餉而已。要不是準許經商,將門早就垮掉了。

說實話,張正書這觸碰到石可斕心中的敏感點了。

要知道,石可斕雖然出身將門,卻是難得的文武全才,隻可惜在宋朝這會,沒有給他施展能耐的機會。再加上他是偏門的,能掌管商業運作已經很不錯了。

“石兄莫動氣,我還以為你看出來了。”

張正書歎了口氣,說道:“你真的以為官家隻是想建造這麼一座堅城而已?”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