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一章:養馬場(1 / 2)

大宋好官人 飄依雨 3519 字 2024-03-25

這是實話,周銘也是走私慣了的,他自然知道發戰爭財是多麼輕鬆愉快的一件事。

當然了,前提是自己有能力去做這種事,不然的話,隻會成了散財童子。這時候,有渠道走私的,那就成香餑餑了。可以說,周銘早就了解到了這方麵,這幾年來一直在致力打通這個發“戰爭財”的渠道。可惜的是,因為宋夏戰爭開啟,周銘原先想“資敵”的,但被張正書否決了。要是這麼做了,這和明末的晉商行為有什麼區彆?都是在挖國家牆角,資敵做漢奸。

可以說,如果沒有晉商資敵,明朝還亡不了這麼快。

一樣的道理,正因為周銘等人眼中隻有金錢,沒有國家,他們才會下意識地去發“戰爭財”。

事實上,“戰爭財”也不是不能發,但也要區分時候。比如女真和高麗打生打死,這就可以去發戰爭財了。要是大理和交趾發生衝突,這樣的戰爭財也是可以發的。但是,身為宋人,卻要在宋夏戰爭期間販賣糧食給西夏,這就是明顯資敵行為了。

周銘雖然對大宋沒多少感覺,但既然張正書執意要幫大宋,他自然也隻能支持了。

“小官人說的是……”

周銘明顯興致不太高,張正書也明白的,白白失去了一個發財的機會,任誰都不會開心的。

“周銘啊,眼光要放長遠一點。區區夏國,能有多少經商價值?且不說人口稀疏,地廣人稀的,百姓還窮。而如果大宋把夏國拿下來了呢?彆的不說,如果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還愁賺不到錢嗎?”張正書知道拿下西夏的意義所在,不在於拿下河套,而在於打通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

這一條古老的黃金之路,雖然路上屍骸累累,但不可否認,如果沒有這條絲綢之路,中原王朝就失去了補充血液的來源。

這個血液,就是戰馬。

很多人都以為大宋沒有養馬地,所以才一直對外軟弱的。其實不然,中原的戰馬,在宋以前大多是來自西域的良馬混血而產下來的。這會宋朝並不缺馬,甚至宋朝官員上朝也好,去點卯也罷,大多都是騎馬的。當然了,也有一些年老的官員為了貪圖享受而坐轎子。

四輪馬車興起之後,馬匹突然又受歡迎了。

無他,因為四輪馬車平穩,駿馬能更大限度提高四輪馬車的速度。

就好像後世的豪車一樣,速度的快慢直接決定了車輛的價錢高低。好像什麼跑車,絕對是比一般轎車要貴的。為何?因為人家跑得快啊!

一樣的道理,你買得起四輪馬車,卻配不上一匹好馬,這算什麼事?

因為市場的需要,民間自發起來養馬的人就多了。其實養馬並不算難,主要還是缺少動力罷了。張正書原本也以為,中原是沒有養馬之地的。殊不知,他一開始就錯了。宋以前,戰馬都是在中原養的,也不見得比北方草原部落的馬匹落後什麼。反而因為經常喂養大豆等精飼料的緣故,爆發力反而更勝一籌。

到了宋朝,為什麼就不能養馬了呢?

其一,是宋朝馬匹沒有經過優選優育,自然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