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章:魄力(1 / 2)

大宋好官人 飄依雨 3928 字 2024-03-25

王慶直覺張正書說得不對,但他又無法從根本上駁倒張正書,隻能說道:“小官人,你說這般多有何用,隻要官家、朝中相公不準,你便是有萬般本事,也用不出來!”

這倒是實話,為什麼趙光義伐遼會失敗?是兵力不及?還是糧草不濟?

都不是,是朝中g太厲害,導致前線有太多聲音,以至於各打各的,最後自然隻能失敗了。∝八∝八∝讀∝書,.◆+

甚至可以說,大宋戰敗的戰事裡,有一半多都是內訌引起的。這都要歸功於宋朝的監軍製度,以及對武將的深深不信任,如果宋朝皇帝魄力大些,怕是西夏早就被滅了。

“那也難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張正書嘴上雖然這麼說,卻知道在宋朝太難。

要知道,宋朝皇帝對武將的不信任到了什麼地步?

看看宋太宗趙光義就知道了,連對戰的陣型都要給武將規定好了——“平戎萬全陣”!這是一個什麼大陣呢?厲害了,總共要十四萬士卒才能布下的大陣,全陣由三個方陣組成,各由一名大將統領。每陣各五裡,周長二十裡,計七千兩百步。三陣之間皆相隔一裡,陣麵總共寬達十七裡。

這樣的大陣,就一個核心——以步製騎!

但是,在行家的眼中,特彆是“兵法精通”的張正書眼裡,這簡直是狗屎,一文不值。

這麼龐大的一個戰陣,哪裡有地方擺得下?更彆說,指揮士卒的問題了。要知道,十四萬人啊,一個戰陣啊,任你本事再通天,也不可能如臂指使的。▲≥八▲≥八▲≥讀▲≥書,.√.≧o最要命的是,這樣的戰陣實在太過勞師動眾,而且機動性極差。一旦脫節,那就進入對方的節奏了。如果是騎兵戰術大家,肯定會把麾下騎兵分成幾部分,一部分誘敵深入,致使脫節;一部分側翼擾動,一部分背後迂回。反正,就是利用騎射,讓你難受,最後拖垮你。

所以,知道這“平戎萬全陣”多麼不實際了吧?

也幸虧這樣的“平戎萬全陣”沒有上過戰場,不然的話肯定會被教訓得滿頭是包的。

在沒有機械動力的年代,或者沒有強力遠程武器的年代,以騎製騎才是王道。

哪怕是原始火器的時代,火器加騎兵會爆發出更強大的威力。實例可見明初朱元璋的兵馬,拿破侖的兵馬,那是所向披靡的,原本騎兵稱王的蒙古人被打得隻能遠遁北漠。可見,騎兵確實是冷兵器之王,隻要指揮得當,那就足夠扭轉戰場形勢。

但很可惜,宋朝太過缺馬了。

即便張正書“先知先覺”辦了牧場,引入了易生養、耐力十足的蒙古馬,現在也沒有多少起色。

知曉內情的王慶笑了笑,沒有和張正書繼續爭辯這個話題,隻是交流一番在敵國內暗探事宜,就匆匆離去了。

時間過得飛快,趙煦的病也徹底好轉了,也再次親自處理起政事。

“西北……”

趙煦最關切的,還是西北的戰事。

隻是如今西北戰事糜爛,超過五十萬的軍隊在天都山、橫山一帶來回拉扯。每一刻,都有無數生命消失。

不管是大宋還是西夏,都在拚命忍受著,以期望能最後取得勝利。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