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發行國債啊,實在不行,找銀行借錢嘛……”張正書一臉壞笑地說道。
趙煦卻立馬警惕起來了:“你是想自己賺錢罷!”
“彆這麼說嘛,我這是為大宋著想啊……官家你想想看,如果有這麼一條水泥路,運輸糧食能減少多少損耗?哪怕是軍隊開拔前線,都快了很多罷?而且,這也不是一錘子買賣的,這條路可以修起水泥柵欄,想要走快點,必須交‘道路維修費’。一車收十文二十文的,要是抓到逃費的,罰個一貫兩貫錢,少說二十年就回本了……”
張正書拿出了後世高速公路的概念,把趙煦唬得一愣一愣的。
“果真能行?”
趙煦也心動了,然而水泥路到底如何,他不太清楚,還是謹慎了起來。
“肯定能行。不信的話,我把禦街弄成水泥路,讓官家你親自試一試便知。”
張正書覺得禦街的青石板太坑窪了點,沒辦法,大宋立國百餘年,再加上後周那幾十年,文武百官上朝都經過禦街,馬蹄踩踏、車輪碾壓什麼的,青石板街早就坑坑窪窪了。再加上宋朝不禁百姓在禦街擺賣,禦街上的青石板已經斑駁不堪了。
趙煦對張正書的提議很心動,但他還是很警醒的:“錢銀誰出?”
張正書覺得趙煦學壞了,當初的趙煦不是這樣的。
“算我送的,行了吧?”張正書搖了搖頭,真的是一文錢難倒英雄漢,當初財大氣粗的趙煦,因為一場曆時兩年的戰事,已經窮成這樣了。而且張正書也不是白做好人的,他可是準備生產自行車的。
要推廣自行車,自然要有比較平坦的路麵才行。不然路麵坑坑窪窪的,自行車就毫無體驗感了。畢竟要在宋朝製造出自行車,技術上可能不是什麼難事,畢竟有了精加工的車床,可基礎設施,卻是一大挑戰。當然了,自行車也不會好到哪裡去,也就相當於後世最原始的那種粗笨重的自行車吧。即便是這種自行車,也是難以仿造的。
張正書很難想象,如果有仿造的話,他們是如何解決自行車車架、車圈、前叉、曲柄、輪盤、泥板、三套軸等主要零件?
而能生產自行車,是一個國家初步工業化的標誌之一,也是張正書追求的目標,是一定要推廣開去的。
擁有了杜仲膠、新冶煉技術的張正書,沒理由不嘗試一番。隻是這道路情況,實在不堪入目,所以張正書想借著機會,給大宋來一次基礎設施大改造。
不過現在確實不算是好時候,因為大宋的國庫,確實沒啥餘錢了。
這不,聽說張正書願意自掏腰包,趙煦立馬堆笑道:“朕就知曉,張卿是為國為民的好臣子!”
“哪裡哪裡……”
一番商業互吹之後,趙煦才問道:“這水泥路甚麼時候能造好?”
“禦街長兩裡,寬三丈,我尋思著,半封閉施工,怎麼都要一個月吧?”張正書估摸著,這樣的一條水泥路,耗資也不算大,最多也就三千貫錢罷了。最貴的還是人工,材料可以說是不值錢。
“那張卿就放手去做罷!”趙煦很想看看,所謂的水泥到底有多神奇。
張正書點了點頭,然後問道:“官家找我來,不會隻說這個事情吧?”
“那自然不是了……”趙煦打了個哈哈,說道:“朕想給你換個官做做,工部侍郎如何?”
張正書一聽,差點沒跳起來:“官家欲推我進火坑麼!”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