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看,這但凡是家中有點餘錢的,誰肯認低人一等啊?哪怕是咬牙,都要修路,都要讓自己不輸旁人。
甚至一些闊綽一點的,把整條路都包了下來。
為啥?
因為張正書出了一個蔫壞蔫壞的主意,誰出錢修路的,他還在路旁用水泥豎起一個小小的路牌,上麵刻有修路者的名字。要是這條路沒名字,甚至你還有命名權!這下不得了了,要知道豎起碑文,那是流芳千古的美事,即便先前不動心的人,都動心了,甚至為了一段路都要爭得不可開交。
汴梁城中的道路,紛紛被商賈、富紳、土豪給佔去了,就為了在路牌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張正書還得出動人來調節糾紛,甚至還主動給他們獻計:“這開封府到大名府的路,可沒人捐獻啊!你瞧瞧,這麼長一段路,抖出去多威風?還有啊,這到底是官道,官道上來往的都是大人物……”
這話都沒說完呢,人家就一揮手:“嘿,錢算甚麼,我修個十裡的!說好了,路牌得大些……”
張正書最大的優點,就是收錢辦事,絕不含糊。
要是張正書自個修路,怕是掏個家底乾淨,都沒有多少人承他的情,反而會覺得這人是冤大頭。最多嘛,就是誇這路修得好,馬車走得平穩,人走得舒服罷了。這就是為什麼俗話說“修橋補路無屍骸,殺人放火金腰帶”了,這修橋補路的,誰知道是你修補的啊?
要是你做點好事就留名,那隻能說你這人不是真好人,是假好人。要是真好人,做好事咋就能留名呢?很強盜的邏輯對不對?可人家就是這麼想的,你是好人,我就合該占你便宜。你修橋補路,我用了,不說謝,也不需要知道修橋補路的人是誰。說不定呐,還得啐兩聲:“呸,哪個缺德的家夥修的橋,這麼窄,萬一我掉下河裡咋辦呢?這路也是,都是坑窪,要是摔著了,修路的人不得賠錢才行?!”
瞧見沒,就是這麼個心態。
而且,是大部分的人心態,不是小部分人的心態。
張正書卻愣是把這個給改了,隻用了一個“炫富”的噱頭,就把修路的事,變成了炫富、光榮、留名千古……反正啊,就是好事,彆人都念著你的好。誰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不是,修路可以,但錢丟進水裡都能聽個響,萬一修路彆人不待見不說,還天天罵你,那乾嘛還修路啊?
這會不一樣,張正書的手段多著哩。
你瞧這路牌,刻上去的,誰都抹不掉,做不了假,這樣揚名的大好事,富賈、鄉紳能拒絕嗎?肯定是無法拒絕的。而且,上麵還寫明了這人捐錢多少,修了多長的路,這都是財力的象徵啊!
再加上張正書暗中派人去宣揚,這修路就是做好事,做好事自然是得神明庇佑的。宋人都很信鬼神,有了多種暗示,還能確立社會地位,這種好事豈能不趨之若鶩,蜂擁而上?
就連張正書都沒想到,宋朝的有錢人居然這麼多。
不到一個月,開封府到大名府的路,都有人捐了。甚至有人想捐錢修路,都趕不上趟了。沒辦法,張正書“不得已”開啟了從開封府到京兆府的修路工程,一下就得到了半程路程的捐贈錢銀。
最讓張正書欣慰的是,修路最大的好處,是帶動了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