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如燒如剌寸心頭(1 / 2)

貴極人臣 姽嫿娘 5964 字 10個月前

在劉瑾和楊玉等人剛遭下獄時, 清流一派的確將其視之為一場盛大的狂歡。他們查抄這三人之家,羅列奸黨的名單,認為這是一個“為聖明除弊事”的大好時機。可不過兩日, 隨著在劉瑾家裡抄出的信件越來越多, 就連內閣都不由變貌失色。原因很簡單,牽連實在是太大了。

藩王宗室、地方大員、中央官吏、勳貴外戚竟然都有多多少少的勾連。其中隨便一個牽出來, 如真要用心查下去, 就能如拔蘿卜帶起泥一樣,牽連一大串。這要是真依次順下去,滿堂朱紫,尚不知能留下幾何。而螻蟻尚且有偷生之念,更何況這麼多大活人。要是個個都鋌而走險,帶來的風波會比這劇烈百倍,一不留神就要反噬自身。

三法司中, 大理寺卿周東本就不是個能舍身取義的角色,看到了這樣的形勢,當即嘴巴就起了一圈燎泡。他剛開始是想儘法子地拖延圓融, 可到了後來實在被逼得沒辦法,索性就撕破臉來:“要麼就依我的, 高高拿起、輕輕放下就行了。真要鬥硬, 就由你們二法司去, 反正我不乾!”

這等無賴作風, 哪裡像個大員。刑部尚書閔珪義憤填膺:“你掌舉國刑訟, 卻無半點公心,事到臨頭,反而想儘辦法推諉。這豈是讀聖賢書的風儀?”

周東被逼上梁山,早已瀕臨崩潰, 他涕泗橫流道:“少給我說這些大道理!陛下的叔伯,陛下的親舅舅都攪和在裡頭!還有這上上下下的,那麼多人,你他媽叫我怎麼查,怎麼寫奏疏?!活著才有讀聖賢書的機會,要是死了,就再也沒得讀了!”

閔珪的胡須顫抖:“鐵證如山,你我依律查案就是了,有何不好判的?!”

周東道:“你說得倒容易,就憑幾封信,你就要定這麼多人的罪。你就不怕,淪落到戴珊那樣的下場嗎?”

前右副都禦史戴珊的三個孫子,在政治傾軋中淪為殘疾。而他本人,也心灰意冷,早早歸鄉。閔珪與戴珊本是至交好友,如今在此時聽到故友之名,也不由一愣。

都禦史張縉則長歎一聲,他明白周東的畏懼從何而來,可他們職責所在,總不能撂開不管吧。他道:“太後娘娘懿旨已下,劉瑾、楊玉、江彬等人悉數鋃鐺入獄,我等總不能不查問吧。你莫不是想要抗旨?”

周東被堵得一窒,他忽然心念一動:“皇上若是真的出了事,我等自然要依太後懿旨行事,可如今聖上隻是在病中而已,這樣大的事,豈能不請旨!自大明開國至今,還沒有聽婦人之意辦差的。”

這倒是找到了一個說得過去的立場。閔珪與張縉對視一眼,一時啞口無言。而閔珪在經過劇烈的心理鬥爭後,還是決定上奏請旨。他泣下沾襟道:“先帝待臣有大恩……這麼多人卷進來,不會是無緣無故。老夫心中明白,他們抵觸新政,又怕天威難抗,所以一有機會,才想妄圖行歪門邪道。樹德務滋,除惡務本。如不剪去惡草,哪裡會有新生。”

然而,當他打算豁出全家的性命,去幫朱厚照掃平障礙後,他那一封慷慨激昂的奏疏,卻沒有得到任何的回音。

朱厚照本就下不了手,當然也要借病推脫。要是錦衣衛和東廠沒有落馬,皇權始終保持超然的獨立地位,他自可以居高臨下控製局麵,要鬨大鬨小,要殺誰放誰,都由他來把控話語權。可這下,他的勢力被卷了下去,幾方膠著在一塊,打老鼠又怕傷玉瓶,叫他怎麼能立即決斷。

宮中遲遲不表態,內閣是何等精明人,當處下就知皇帝的心意未定。他們當然想不到皇帝自導自演這麼離譜的事,而是轉向了另一個方向。

戶部侍郎王鼇長歎一聲:“聖上應是擔憂引起大亂。惡虎眾多,打虎不死,反為其傷。”

次輔劉健則道:“難不成他們還敢舉兵作亂?”

邊軍在李越的自殺式清洗,楊一清和才寬兩大總督的整治後,早已今非昔比。而京軍,先有王守仁整治,後有江彬勉強維係,再加上火器的配置,戰鬥力也非同小可。至於皇帝本人,更是有北伐之功的實績在,手下還有新進提拔的平民武將集團。這樣的境況下,寧王前車之鑒猶在,有誰還敢反?

謝遷無奈道:“明目張膽自是不敢,可背地裡的動作,卻決不會少。屆時兩敗俱傷,這樣的局麵,絕不是聖上所樂見的。”

首輔楊廷和聽到此,終於點了點頭,他歎道:“周東為人,雖然令人不恥,可所言的一句話,卻有幾分道理。那就是,單憑信件,就要處置諸多大員,的確太過勉強。而如要獲得更多的證據,卻又難免互相廝殺,動搖朝局。兼之有嗣子之事,隻怕一旦起頭,便難以收場。”

劉健終於聽明白他的言外之意:“依元輔的意思,到底還是要雷聲大、雨點小了?”

楊廷和並未動怒,他耐心解釋道:“不是不抓,最好是先誅首惡,再分而破之。”

劉健冷笑一聲:“什麼叫做首惡?劉瑾那裡查出的信就有一百多封。總不能叫咱們去毀滅證據,替人掩藏罪行吧。”

說到一百多封信,所有人都麵麵相覷,也不知道這劉瑾是腦子出了什麼問題。要是一個正常想造反的人,早就將這些密信毀屍滅跡,可他倒好,非但把這些信件全部都留著,還特特將密語翻譯成文書,附在密信之後。這下倒好,搞得他們騎虎難下了。

如今的局麵,最後就是皇上裝死,上官發愁,下頭擺爛,形成了一種詭異的靜止狀態。而這樣的局麵,落在李越的一眾小夥伴眼中,叫他們不可謂不灰心。

在他們眼中,李越的這一番遭遇,完全是因極力管束官員,所以遭到千夫所指,被人陷害,差點喪命。而皇上也是因關心則亂,這才中了奸宦的圈套,險些動搖國本。幸好,李越假意應和,乘機逃出,這才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而如今,好不容易雨過天晴,正是到了清算的時候,秉國的這些大員,卻是“畏畏縮縮”。這在這群血氣方剛的年輕人看來,就是王道不存,公義受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