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說這時候的人們免不了有些重男輕女,可季家二老想得很開。
一來,二老除了季中傑這個兒子,前頭還有個大女兒季英傑,夫家姓趙,女兒女婿也給二老添了個外孫子,今年也有9歲了。二老從沒覺得外孫不跟自家姓就不是自家人,難不成孩子長大了還能因為不姓季就不認倆老?那不能夠啊。
二來,季芸芸打小養在二老跟前,生的玉雪可愛,嘴又甜,比起外孫子,季爺爺季奶奶倒是同小孫女更親。
而且按著計生辦這麼嚴防死守的,小兒子家估摸著這輩子就這麼一個寶貝疙瘩了,可不是要捧手心裡寵著愛著。
特彆是尹繼蘭上大學這幾年,尹家外婆去世,季中傑又常年在外頭跑車,季芸芸跟爺爺奶奶可謂是一天也沒分開過,說不得這祖孫之間的感情比跟自家爹媽還親。
前幾年爺爺奶奶工作忙,不敢把季芸芸一個奶娃娃擱家裡,倆老輪著把季芸芸帶到單位上。
要不說季芸芸從小招人喜歡呢,可不隻是因為長得好,實在是這小女娃乖得不得了。見著人了就用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望著你,糯糯的叫一聲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也不怯場,誰來逗她都捧場。有時候爺爺奶奶忙起來沒工夫照應,就把小丫頭留在辦公室裡,季芸芸也不會哭鬨吵著旁人,就自個兒捧著本連環畫認認真真的看,字是認不全的,可光看畫也能看得有滋有味。所以無論在棉紡廠供銷科還是在醫院護士值班室,季芸芸都是個可人疼的小吉祥物。
季家大姑出嫁之後,季爸爸結婚至今都和二老住在一起,一家子四個大人加一個小孩住在季爺爺單位分的兩室一廳,雖然隻有80多平米,但是自帶衛生間和廚房。
拿後世的眼光看,住的確實有些擠,可這樣的條件在這個時候也是多少人都羨慕不來的。
70年代那會兒棉紡廠效益好,廠裡也沒扣扣搜搜建什麼筒子樓,直接建了幾十棟四層的樓房,家家戶戶都有獨立廚衛,這條件在那個年代可是少有。說出去誰家能在棉紡廠有套房,家裡的小夥子絕對是婚介市場搶手貨。
季家現在四個大人有三個端著鐵飯碗拿工資,季中傑還有外快,唯一不拿工資的尹繼蘭,大學裡也額外發放補助,所以季家的小日子過得很是富足。
為了尹繼蘭學外語,季中傑連難得淘換的錄音機也給季媽媽弄了個日本產的洋玩意。
至於季家的寶貝疙瘩季芸芸,那不消說,雖然這年月物資匱乏條件有限,可說一句過著小公主一樣的日子也差不離了。
再次揮散腦袋裡紛亂的思緒,季芸芸從油紙包裡拿了兩塊米花糖,一塊塞進奶奶嘴裡,又噔噔噔跑進廚房把另一塊塞進正在廚房弄雞湯的爺爺嘴裡,然後搬個小凳守在廚房門口,跟爺爺講著無邊無際的童言童語,把季爺爺逗得大笑不止。
這樣的日子可真懷念呀,季芸芸想著,等下個月媽媽畢業回家,全家就能團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