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你喜歡吃蘑菇,今天帶你去嘗嘗!”楊銘遠說道。
季芸芸不挑食,但蘑菇和筍一直是她的心頭好,多少年都吃不膩的,這類乾貨都是季家廚房四季必備,雲瓏閣也有不少以此為主的菜肴,但好多美味受限於運輸條件,依然沒法在最鮮美的時候第一時間嘗到,也就是馬老板專門做這些,才會耗費這麼多精力,幾千公裡這麼來回折騰。
楊銘遠也是一次偶然的機會才知道這家叫雲味小館的店,吃過之後就覺得季芸芸肯定喜歡,這次就是特地帶她來嘗嘗味道如何。
兩個人在胡同裡七拐八繞,終於停在一家小店門口,要不是門簾上頭掛著雲味小館的牌匾,走過路過都不一定認得出這是吃飯的地兒。
馬老板的妻子在收銀台迎客,見到有人推門進來立即熱情問道:“二位好,請問有位了嗎?”
楊銘遠報上預定的名字,老板娘便帶著兩人穿過熱鬨的中堂,來到最裡頭一張空著的小桌:“兩位請坐,想吃點什麼?”
楊銘遠知道這裡不點菜的規矩,老板娘這麼問也隻是大致征求一下客人的意見,比如說想要幾葷幾素,有沒有忌口,有沒有特彆中意的,這樣後廚也可以看著搭配。
8-9月份正是雲省野生菌大量上市的季節,乾巴菌、青頭菌、鬆茸、奶漿菌、牛肝菌、雞油菌、掃把菌等等,隻要嬌嫩的小蘑菇們能扛得住長途跋涉,老板什麼東西都能給你弄來。
“蘑菇和筍都來一些,還有那個洋芋燜飯,對了,再要一個湯。”楊銘遠直接回答,季芸芸的愛好他都記在心裡。
這一聽就是熟客,這樣好伺候的客人老板娘最喜歡了,在點菜單上刷刷幾筆,當即笑著打包票:“好嘞,那您稍坐,馬上就來!”
入座之後季芸芸才有空仔細打量這家小店,撲鼻而來的酸辣鮮香不斷刺激著食客的味蕾,直叫人胃口大開,這種鮮香並不是醬油醋的醬香,更多的是各種香辛料和果酸的味道。
店內食客大多是老饕,不愛吃、不會吃也找不到這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店,看老板娘時不時和熟客打招呼,就知道許多人是吃了一次覺得好,然後一來再來。
“你是怎麼知道這裡的?”
季芸芸四下看著,也就這個年代還能有這種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小店了,等到幾十年後流量為王的大時代來臨,不下力氣宣傳,生意就好不起來。
“是牧阿姨告訴我的,她平時忙著做實驗帶項目,好不容易空閒了就帶著相機滿城轉悠,有些小胡同小巷子她一個歸國華僑比好些本地人都熟。後來我和朋友來過一次,味道確實不錯,今天位子也是牧阿姨幫忙訂的。”
聽楊銘遠提起牧遙,季芸芸也笑了,牧遙科研天賦極高,是一流的生物學人才,她平時也不愛什麼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就愛一口吃的,而且喜歡自己親自去探索發現,當初季芸芸去米國的時候就被她領著從高檔餐廳到街邊小吃一一嘗了個遍。
簡單的桌子板凳,樸素的室內裝修,再加上老板娘熱情洋溢的笑聲,空氣中縈繞的全是溫暖的人間煙火氣。
“來啦,青辣椒炒乾巴菌,牛肝菌洋芋燜飯!”
說話間,跑堂的服務員就端了兩道菜過來。
看得出來老板相當有心,連燜飯的小鍋都是雲省當地的,每一份都是現點現做,上桌時還滋啦作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