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們:“……”可是你剛才不是這麼說的,你說人肯定是妻子殺的!
現在隻能證明妻子說了謊,不能證明人是妻子殺的。
劉徹可不管,他隻覺得自己英明神武,斷案如神。
不過對於天幕提到的出血量和屍斑,劉徹還是挺有興趣的,看屍體就能知道這麼多嗎?不僅能推測出是不是案發現場還能推斷出死亡時間?
“之前天幕說仵作是驗屍人?這倒有些像令史,不過令史負責的事更多一些罷了,今後大漢每縣也設仵作一職,單獨負責驗屍,找出死者死因。”
大臣們紛紛道:“陛下英明。”
大秦
之前天幕說過一個時辰等於後世兩小時,似乎這種算法更精確,尤其用於推測死亡時間上。子時前後時間太廣泛了,若是改用後世的小時製,時間線上便清晰得多。
秦始皇越聽越驚訝,後世都是如此斷案的嗎?僅從屍體上就能得到這麼多線索?
“人死後屍斑真如天幕所說的那樣嗎?”
蒙毅在拜上卿之前也曾和兄長上過戰場,對這些還是了解一二的。
他回道:“稟陛下,確如天幕所說,人死之後一個時辰之內就會浮現屍斑,之後屍斑會越來越深,也會更多,至於時間臣並未細算過。”
……
唐太宗時期
李世民震驚道:“不用審訊、不用言行逼供,僅靠驗屍就能知道妻子撒謊?”
真有這麼神奇?
李世民吩咐宮人:“快宣太醫。”說完,又補了一句:“如果孫思邈先生在,把他也請來。”
眾臣聞言,不由看向李世民,“陛下不舒服?”
李世民擺了擺手,“朕就是想宣太醫來問問,天幕所言到底是不是真的。”
萬一又是編撰的呢。
貞觀群臣:“……”
****
各個時空的古人,尤其是男人聽到這受不了了,紛紛罵道:“這女人果然沒安好心,肯定是她夥同人把丈夫殺了。”
“就是,最毒婦人心,居然夥同人謀殺親夫,先前她不肯離去還以為是個情深義重的女人,沒想到居然是想謀殺親夫。”
“要是不滿丈夫和離便是,怎能謀殺親夫呢?”
他們厲聲指責,全然沒想過妻子為什麼會與人謀殺親夫,在他們看來,無論丈夫如何混賬,妻子都不能殺夫。
男人們義憤填膺,卻不料天幕接下來的話狠狠給了他們一巴掌。
【事實確實如趙淩舒推測的那樣,妻子說謊了。
不過趙淩舒一開始並沒有告訴包拯等人,在她看來這男人死有餘辜,不僅家暴妻子,連用妻子還賭債這樣的事都能做出來,這種男人還是趁早下地獄好些,省得繼續禍害彆人。
有嫌疑的妻子何嘗不是個受害人呢。
她來這裡隻是想洗脫公主府仗勢欺人、打死人的嫌疑,其他的她還真不想管。
如果死的是個無辜百姓,她還會積極調查,死的是個人渣,那對不起,他不配。】
大秦
秦始皇:??所以凶手到底是誰?為什麼說到一半不說了?
秦始皇臉黑了,他聽著正起勁,突然告訴他沒下文,好氣好氣。
不同於眾人捉心撓肺想知道凶手是誰,公主更多的是糾結,她們既想知道凶手是誰,又不想可憐的妻子受牽連。
就不能偷偷查,然後不告訴黑黑的包大人嗎?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劉徹傻眼了:不是,凶手呢?凶手是誰啊?不想懲治凶手你可以不懲治啊,這和破解謎題找凶手不衝突!
你是個公主耶,你想在縣令手上保個人還不容易嗎?
劉徹很不爽,劉徹開始遷怒,“這宋朝的律法到底怎麼回事,不就是殺個賭徒嗎,交點罰金不就好了?罰這麼重做什麼?”
害得他連凶手都不知道是誰。
唐太宗時期
李世民:“……”
無語了真的,你整得煞有其事,結果就這就這?
耿直的尉遲敬德說出了所有人的心聲:“凶手到底是誰?怎麼做的案?”
宋仁宗時期
趙禎:“……”凶手是誰,朕可以赦免他。
趙禎心癢難耐,再次轉頭看向包拯:“包愛卿可有猜到凶手是誰?”
再次萬眾矚目的包拯:“……未經審訊,臣不敢下定論。”
“沒事,這不過就是個故事罷了,愛卿但說無妨。”隻要你說,朕就信那是凶手,朕就不用再好奇了。
包拯遲疑了一下道:“若凶手是天幕提出的人物之一,臣以為應是死者的大哥。若不在天幕提出的人當中,臣也沒地方猜去。”
趙禎:“為何?”
包拯剛要開口,忽然聽到天幕又提起他:
【趙淩舒不想管,可包拯想管啊。
包拯可是自帶主角光環的人,天底下就沒有他破不了的案子,當然他也是一個走到哪裡,哪裡就會發生命案的人,這都是主角光環。
包拯從趙淩舒口中得知死者家中不是第一案發現場後,立即派人搜查附近。
並且通過調查,得知死者劣跡斑斑,嗜賭成性、毆打妻子、不孝父母、不敬兄嫂,導致兄長外出收賬,嫂子就回娘家,不肯留在家中。
還得知昨日酉時末,死者還出去了一趟。
通過重重分析,以及狼犬的敏銳嗅覺下,沒多久包拯就找到了第一案發現場,正是死者家中的商鋪。
原來死者被公主教訓後不敢再打用妻子還賭債的念頭,於是他將注意打到家中商鋪上。
天黑之後,他偷偷潛入家中商鋪想偷錢。沒想到遇上了提前回來的兄長,本來因為死者賭博,兄弟之間就有齟齬,加上死者對其嫂子言語不敬,目光猥瑣,兄長怨其久矣。
見到死者又偷家中錢財,怒氣不打一處來,和死者發生了劇烈的爭執,最後失手打死了死者。
兄長又驚又怕,但想到家中隻有弟媳和年幼的侄兒,加上回來路上聽到弟弟惹上公主府的消息,一個栽贓嫁禍的想法浮現在他腦中。
公主府勢大,家仆打死個人也不是事,他們作為苦主也不敢惹上公主府,最後這事不就不了了之了嗎?
到時候他們家中除了一害,弟媳想改嫁也好,想在家守寡也罷都好過從前,可謂百利而無一害。
於是兄長說通了弟媳,兩人合夥做了一出戲。
可惜他們遇上了不想背黑鍋的趙淩舒把自己瞥乾淨了,又遇上較真的包拯把案子查得水落石出。
最後死者兄長被判充軍,妻子倒是沒事,包拯念在她是個可憐人,加上死者兄長承擔了全部的責任,便沒有對她判刑。】
宋仁宗時期
趙禎激動得從龍椅上站了起來,走下台階,來到包拯麵前,讚道:“果然是他!愛卿果然如書中所寫斷案如神!”
包拯:“……”不!並不是,他隻是從天幕說過的人物中選了一個最有可能行凶之人。
再說了,連最基本的審訊都沒有,斷什麼案啊!
然而趙禎不這麼想,“愛卿果然不負盛名,大宋有愛卿是大宋之福,也是朕之福。”
包拯:“……”
朝臣們:“……”嗬嗬,之前你被包拯噴的時候不是這麼說的!
丫的,好氣哦。
包拯不過是四品官,還是從四品,天幕有必要這麼抬舉他嗎?
大秦
秦始皇的關注點在於“主角光環”四個字上,主角他知道,光環又是什麼?
而且走到哪裡,哪裡就會發生命案,這算哪門子光環?難道這不是災星嗎?
秦始皇:不理解,真的不理解。
還有這宋朝的律法怎麼這麼寬鬆?毆打妻子、覬覦兄嫂難道不用受罰?家中有兩個男丁為何不分家?
他的秦律都沒傳下去嗎?不是百代行秦政法嗎?怎會如此?
**
一波三折的案子聽得揪心不已,聽到結局,陰嫚鬆了口氣,“幸好結局是好的,鐵麵無私的包青天也沒有那麼不近人情。”
“可是,”有公主不解道:“男人的妻子為什麼要百般隱忍,男人毆打妻子,妻子可以打回去啊,如果打不過,告到官府,男人不是應該要受罰的嗎?”至少得割去耳朵吧!
這種情況下就可以和離了,哪至於淪落到後麵的典妻還債。
陰嫚歎了一聲,“宋朝的律法和大秦不同,沒見明朝的公主連奴仆都能欺負嗎?宋朝或許也沒好到哪裡去。”
……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得到想知道的結果後,劉徹露出原來如此的表情。
不過還是道:“這人劣跡斑斑,判其兄長充軍未免太過,倒不如罰點金子了事的好。”
大臣們:“……”
汲黯忍不住道:“陛下忘了,天幕曾經說過大宋富庶,想來不缺這點錢財。”
劉徹瞪了汲黯一眼,不會說話就彆說。
唐太宗時期
李世民唏噓道:“原來如此,這人既是失手殺人,殺的又是個劣跡斑斑之人,去官府自首就是,怎能妄想嫁禍他人,嫁禍的還是當朝公主,這不是自找苦吃嗎?”
要真有其事也就罷了,公主還會賠償錢財,可栽贓嫁禍,當人家公主是傻子呢。
要是碰上個脾氣不好的公主,何止是充軍這麼簡單。
【這個案子之後,包拯等人對趙淩舒刮目相看。
尤其是包拯。
包拯問:公主如何得知死者吐血量不對?
他也是問過展昭才知道內傷會大量吐血,甚至還會尿血、便血等。公主並非江湖中人,是怎麼知道的呢?
趙淩舒:自然是從書中得知,本公主以前看過一本名為《洗冤錄》的書,書中記述了人體解剖、檢驗屍體、勘察現場、鑒定死傷原因、自殺或謀殺的各種現象、各種毒物和急救、解毒方法等眾多內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