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涼涼地瞥了朱棣一眼, 倒也沒說什麼,因為他正在思考在大唐搞錦衣衛的可行性,尤其是以武後的身份設置錦衣衛。
片刻後,朱元璋搖了搖頭。
武後當年重用來俊臣等酷吏就惹得朝野怨聲載道,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更是將其評價為“鬼神之所不容, 臣民之所共怨”。
武後的酷吏隻是監視朝臣,用來搜集情報、排除異己、威懾敵人, 比起他的錦衣衛來差得遠了。
若是在唐朝用錦衣衛, 不僅朝堂怨聲載道, 恐怕宗室、百姓也不會安分。
不過若是能順利成立錦衣衛, 那可比酷吏好用多了。
正想著,就聽到天幕繼續道:
【這裡解釋一下,大明的錦衣衛前身是朱元璋的親衛兵,所以也稱“親軍都尉府”, 統轄儀鸞司,掌管皇帝儀仗和侍衛, 相當有牌麵。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裁撤親軍都尉府與儀鸞司, 改置錦衣衛。
作為皇帝侍衛的軍事機構,錦衣衛主要職能為“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從事偵察、逮捕、審問等活動。也有參與收集軍情、策反敵將等工作。
錦衣衛的首領稱為錦衣衛指揮使, 一般由皇帝的親信武將擔任, 直接向皇帝負責。可以逮捕任何人, 包括皇親國戚, 並進行不公開的審訊[1]。
當時的錦衣衛權力很大,用著也很順手,明初胡惟庸、藍玉兩案都有錦衣衛的身影, 這兩樁案子被株連的人數超過四萬。
後來朱元璋也發現錦衣衛濫用職權,權力過大,錦衣衛非法□□、虐待囚犯的行為讓百官怨聲載道,所以在洪武二十年到洪武二十六年將內外刑獄從錦衣衛職責中廢除,交由法司處理。
也就是說洪武二十年後錦衣衛沒有了審訊、用刑的權力。
朱棣登基後,不僅恢複了錦衣衛所有的權力,甚至還加強了錦衣衛的權力。他設置北鎮撫司,專理“詔獄”,可以直接逮捕和拷問犯人,刑部、大理寺、都察院這些司法機關都無權過問。
經過朱元璋、朱棣兩朝,錦衣衛就再也沒有從明朝消失過,從某種意義上說錦衣衛也算是和大明共存亡了。
由於錦衣衛權力缺乏限製,他們為了邀功請賞而羅織罪名,不擇手段地擴大牽連範圍,製造的冤假錯案不勝枚舉。
這也是錦衣衛名聲惡臭的原因之一。
加上擁有特權,不少錦衣衛胡作非為、貪贓枉法,造成了社會的混亂不堪。所以也有明之亡於廠衛的說法。
但明亡的原因肯定沒有這麼簡單,隻能說廠衛是間接引起明朝滅亡的原因之一。】
洪武時期
聽到自己又被提起朱棣心裡頓時一咯噔,想也不想直接下跪認錯:“父皇,我錯了。”
不管是什麼,先認錯再說。
朱元璋沒空搭理他,直到聽完錦衣衛的光輝曆史後,才冷笑到:“你倒是自覺先把錯認了,以為這樣朕就不會罰你是吧?”
朱棣:“兒臣不敢。”他又不是主角,為什麼總帶他,還全是這種帶法。
求放過。
朱元璋氣得走來走去,指著朱棣罵道:“朕都把錦衣衛的職權削了,你為何又要加回去?廠衛廠衛,朕設錦衣衛,你設東廠,怎麼錦衣衛還滿足不了你?”
朱棣心裡苦,他怎麼知道為什麼,那是將來的他乾的,“父皇,天幕既然說了廠衛是間接導致明亡的原因之一,兒臣定不會再犯同樣的錯。”
朱元璋冷哼一聲,“等天幕結束,朕再收拾你。”
朱棣聞言鬆了一口氣,趁朱元璋注意力全在天幕上,悄悄站起。
武周時期
武則天輕歎:“明朝果然是集各朝代之大成。”不過由此也能看出,明朝不得民心。
武則天受李世民影響,一直牢記“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句話,“民心”或許不是坐上皇位最重要的條件,但絕對是不能失去的條件。
**
武周的官吏們:錦衣衛彆過來,過來就反給你看。
他們造了什麼孽,酷吏也就算了,怎麼還要經曆錦衣衛呢。
【錦衣衛權勢那麼大,皇帝之下他們都能監督、逮捕以及審問拷打,放在皇權高度集中的明清自然沒問題,但在大唐,想設錦衣衛,世家分分鐘要造反。
彆說世家了,朝臣宗室都要反。
武則天的酷吏為什麼能成功?因為她除了用酷吏監督大臣的一舉一動外,還鼓勵百姓舉報有異心的大臣,一經坐實,舉報的人就能做官,誤報則不處罰。
法不責眾,酷吏尚且能廢,龐大的百姓群體要怎麼處理?
雙重打擊下,朝臣自身都難保,哪裡還敢反抗。
所以朱元璋想在大唐成立錦衣衛肯定不成的,加上羽林軍(負責守衛京師、皇宮安全的禁軍)大多數是官宦子弟,是貴族和官員們把家中子弟送來鍍金的。
家中有權有勢,他們是瘋了才會乾錦衣衛這麼得罪人的差事。就算他們想乾,家裡人也不會同意。
毫無意外,朱元璋因為錦衣衛被迫退出朝堂,失去了垂簾聽政的機會。
然後他又重開了一把,這回他不作死了,老老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按照武則天的路子走。
四年後,朱元璋廢李旦為太子,自己高坐明堂,成為了有史以來第一位女皇。這一路走來太艱辛,朱元璋都不敢輕易作死了。
這簡直比他當年自己打天下還累。
曆史上的朱元璋本來就很勤政,據說他每天天還不亮就去上朝,天黑了半夜才回到宮中,回宮後還要處理國家大事,如果有一件事情沒處理好就睡不著覺。
據史書統計,朱元璋曾在8天中處理1160份奏章。網上流傳的奏章,一份奏章保守估計1000字,那1160份就有116萬字,老朱平均每天閱覽15萬字,閱讀量不算少,而且還要思考怎麼處理。
加上一份奏章可能還不止一件事,那工作量就更大了,說是日理萬機都不為過。
老朱絕對是曆史上屈指可數的幾位勤政皇帝之一。
本來老朱就很勤政,當了這個來之不易的女皇,為坐穩皇位老朱更拚了,每天批閱奏章到深夜是常有的事。
因為勤政,他甚至來不及享受,武則天上位後建立的佛寺、大建築等他統統沒建,省下不少錢財。
不僅如此,老朱還彌補武則天軍事不行的缺憾,他在位期間,吐蕃、突厥都被打得服服帖帖,不僅突厥重新歸順大唐,就連吐蕃都並入了武周疆域。
朱元璋看文臣的眼光可能不夠好,但是看武將的眼光絕對十分毒辣,除了重用曆史上原本就有名的將領,比如王孝傑、李多祚、李千裡、黑齒常之等人,還提拔了不少出身平民的好苗子。
軍事天賦出色的朱元璋在大唐原本的版圖上繼續擴張,一度達成了李世民在時萬邦來朝的盛世局麵。
文治上朱元璋本來就討厭世家貴族,打壓起來絲毫不遜於武則天,畢竟洪武朝本來就是出了名吃雞大逃亡,朱元璋對這個可不陌生。
朱元璋看著國力整整日上的武周朝,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當然他也沒有忘記自己的任務,想要挽救武周,讓它延續下去,最關鍵的還是繼承人問題。
武則天目前僅存兩子一女,李顯平庸,李旦懦弱,太平是女的。
朱元璋思來想去,決定從孫輩中挑選一個可靠的繼承人。
從小培養,耳濡目染下應該就不會改國號了。
一切都在往好的局麵發展,武則天身體本來就好,朱元璋又不忘鍛煉,他還真等到了皇太孫長成,臨終前,他叮囑皇太孫不可更改國號,要勤政,對百姓好一點,民心所向百姓就不會反……
朱元璋把能交代的都交代了,認真程度比當年帶朱允炆也差不到哪裡去。
他以為這回能順利完成任務了,於是心滿離。
再次醒來卻發現自己沒有回到地府,而是重開一局的朱元璋如遭雷劈,臉色一寸一寸皸裂。
朱元璋咬牙切齒:那個鱉孫是第二個朱允炆嗎?咱才剛走多久啊,國號就變了!!
又悲憤道:還是大唐也有第二個朱棣?】
洪武時期
雙雙躺槍的朱允炆和朱棣:“……”所以提到大明,就繞不開他們是吧?
比起朱棣的無語,朱允炆更多的是心痛,皇位本來是他的,結果卻……
丟了皇位已經都令人傷心的了,為什麼還要把他拉出來反複鞭屍?
朱元璋沒理會兩人的異常,他還沉浸在剛才天幕誇他的話中。
一直被罵,突然被誇,還是文治武功樣樣出色,達到和李世民一樣高度的萬邦來朝,朱元璋都有點飄飄然。
連天幕說他看文官眼光不太行都不在意了。
朱元璋美滋滋地把天幕的話在腦子裡過了幾遍,才後知後覺道:“為什麼失敗了?”怎麼會失敗呢?文能安邦,武能開疆擴土,還自己培養了下一任皇帝。
怎麼會失敗呢?
武周時期
武則天眸光微閃,坦白說,天幕說朱元璋彌補她軍事上的不足,將突厥收回,打下吐蕃時她心裡是有些期待的。
可……結果卻是任務失敗。
唉,武則天心中長歎一聲,武周太短了,大唐的忠臣尚在。
就連她的兒女不也更傾向大唐。
【朱元璋怎麼也想不明白,為什麼失敗了,失敗在哪裡。於是他決定重來一次,詐死看看是怎麼失敗的。
有了經驗的朱元璋這回速度更快了,名聲也更好了,還一早就把選定的皇孫帶在身邊教導。
安排好一切的朱元璋詐死,藏匿於宮中觀察後續。
然後他就看到自己選定的繼承人在其父李顯以及眾多大臣的勸說下恢複了大唐的國號。
朱元璋當即破口大罵,李顯的種果然不行。
不僅如此,朱元璋還發現在他‘死’後,口碑兩極分化,不少人批判他,寫詩罵他,給他編造了不少黑料。
都快把他寫成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妖婦了,朱元璋大怒,他雖然殺了不少人,但哪個皇帝不殺人?
哪個皇帝殺得少了?他當洪武大帝的時候,殺得可比這多多了,這還不夠洪武朝的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