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群青的‘麵試’過程相當順利,短短的幾個小時內,徐雲和顧群青便簡單的達成了初步意向。
當然了。
這個意向最終能不能轉化成最終的COO職位,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一來顧群青的競業協議還沒徹底到期,二來則是要有更加可靠的成果發布,以此打消顧群青最後的一絲顧慮。
這個成果最直觀的就是.....
論文。
此時此刻。
洗漱完畢的徐雲端坐在椅子上,麵前的電腦屏幕上是一份已經書寫了大半的論文:
《常見信息素結合蛋白與性息素及吡蟲啉的特異性互作機製研究》。
“粗產物經矽膠柱色譜(石油醚/乙酸乙酯=20:1)純化得到無色油狀液體(3Z,6Z,9S,10R)-9,10-環氧-3,6-二十一碳二烯(0.12 g,產率85%).....”
“[α]D20=+1.52 (c 2.37, CHCl3);1H NMR (500MHz, CDCl3)δ: 5.52~5.29 (m, 4H), 2.95~2.91 (m, 2H), 2.80 (t, J = 7.1 Hz, 2H), 2.39 (dq, J = 13.3, 6.6 Hz, 1H), 2.23~2.20 (m, 1H), 2.09~2.04 (m, 2H), 1.55~1.26 (m, 20H), 0.97 (t, J = 7.5 Hz, 3H), 0.88 (t, J = 6.9 Hz, 3H)......”
田良偉之前的那番話確實不是在吹牛,就在徐雲和顧群青分彆的第二天,一封來自大洋彼岸的信件便發送到了徐雲的個人郵箱裡。
這份信件的開頭並不是‘你好我是一位大陸北方網友’的騷話,而是一封相當正式的論文約稿函。
來自赫赫有名的《NUCLEIC ACIDS RES》。
《NUCLEIC ACIDS RES》的中文名叫做《核酸研究》,由牛津大學於1974年創刊。
彆看它的名字裡帶著核酸兩個字,實際上它的收錄領域非常廣泛。
化學和合成生物學、計算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的相關成果都可以在上邊發布,目前的影響因子已經達到了13.8,妥妥的一區期刊。
這本雜誌大多數時候都會被簡稱為NAR,要是不太好記的話,可以從NTR的角度入手:
中間那個T被NTR成了A,就成了NAR。
NAR發來的這封約稿函語氣非常客氣,差不多就是我們誠摯的邀請您發稿雲雲,讓人看起來很舒服。
不過客套話歸客套話,哪怕是核心期刊的約稿論文,同樣避不開前期審查。
頂多就是外審的速度會快點罷了。
徐雲早在第五代吡蟲啉研發成功的當天便開始準備起了論文文稿,加之徐雲與論文發表有關的經驗極其豐厚,
因此當收到NAR的約稿函時,論文差不多已經到了最後的收尾階段。
“References......”
“A new synthesis of the sex pheromone of cockroach ea from 1-bromoundee was developed. The procedure includes 11 steps, and the overall yields is 14%. Furthermore。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of alkyl halide, partial hydrogenation with nickel boride,Sharpless asymmetric epoxidati opening with HClO4, and alkytive epoxiderearra are crucial steps......”
數個小時後。
徐雲將最後一段英文翻譯完畢,長長的呼出了一口氣。
整整223頁的內容,大小6.43mb。
縱使其中有大部分是實驗室已經彙總的數據報告,整個過程依舊耗費了徐雲巨大的心力。
隨後他將這份論文打包加入附件,發到了田良偉的郵箱裡。
雖然徐雲對於論文的格式早已駕輕就熟,但這種該走的流程還是得走的,最起碼得讓自己的導師查個重吧?
眼下的時間已經臨近晚上七點,原本徐雲以為最早也要明天才能得到田良偉的回複,但沒想到一個小時後,他的微信語音便響了起來。
來者赫然便是田良偉。
徐雲連忙點開通話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