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關於我在大宋政變後手搓飛機的那些事》(6.8K)(2 / 2)

走進不科學 新手釣魚人 14684 字 11個月前

這個效應真正的名稱叫做康達效應,而非伯努利原理。

非常簡單,也很好理解,對吧?

不過在高中課堂中。

在談到飛機原理時,老師們不但不會解釋康達效應(其實相當部分人可能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錯了),還經常會將上麵的紙片例子再次進行延伸。

也就是將紙片換成機翼:

對機翼而言,上表麵凸一些,氣流掠過上表麵的時候速度就要大一些。

所以也產生了壓力差,這個壓力差就是升力的根源。

以上的解釋再加上紙片的實驗,大多數人對飛機在天上飛的原理豁然開朗:

哦,原來飛機原理如此簡單啊……

於是乎。

一個一錯再錯的情況就出現了——飛機的原理就是伯努利原理。

其實對於這個說法,大家如果願意去想的話,很輕鬆就能想到兩個反駁的問題:

第一,飛行表演的飛機為什麼能倒著飛?

第二,風箏就是一大平板,沒有動力為什麼也能飛?

當然了。

這兩個問題想歸想,不建議在課堂上反駁老師。

否則很可能喜提罰站加抄作業的獎勵一套,非酋可能還得被班主任批一頓。

總而言之。

到目前為止,包括伯努利原理,包括牛頓第三定律,包括文特利效應、包括庫塔-茹科夫斯基定律,以及許許多多改良了的定律在內,其實都很難完美解釋升力的問題。

飛機為什麼能飛,依舊是個未解之謎。

都說諾獎遙遠,其實生活中很多常見現象要是能被成功解答原理,諾獎幾乎唾手可得。

但另一方麵,

還是很早以前提過的一句話:

宋代不是21世紀,對於眼下這個時代的基礎認知而言,某些概念其實是沒必要完全追求正確。

一個比較籠統的解釋,反而更容易讓人理解。

因此當時徐雲在解釋原因的時候,便給紙片直接套上了伯努利原理。

也就是在流動的流體中,流速越大,壓力越小。

眼下他為了省些麻煩,又繼續將紙片延伸到了機翼,仍舊把帽子套到了伯努利原理上:

“因此咱們若是能通過某些手段,在短時內提供大量的推助力,便可能將飛機送上天空。”

“若是草民沒記錯的話,風靈月影宗內還有一個名叫擴音器的技藝。”

“此物體積不大,卻可以將尋常人的聲音擴大數倍,複刻起來不算麻煩。”

“屆時殿下若能乘坐飛機飛行,再通過喇叭向萬民說話,便無需再擔心廢帝的殘餘影響力了。”

聽完徐雲這番話,小趙的眼睛頓時亮了起來。

雖然在曆朝曆代的傳說中,每個皇帝好像都有神異。

比如劉邦斬白蛇,高歡赤光紫氣之異等等,仿佛你沒點兒異像都不能做皇帝了。

但有一說一。

這些所謂的異像,基本上都是即位後方才湧現的傳聞,真實性存疑。

真正在公眾視野中出現的神異,其實一直很少很少,哪怕是有也大概率隻是巧合。

可若是自己能夠在登基大典時飛上高空,口吐‘雷音’,那就是真正的、公開場合之下的異象!

效果絕然要比什麼大赦天下都高上無數倍,擱遊戲裡就是民心+40的bug效果!

想到這裡。

小趙頓時有些坐不住了,連忙對徐雲問道:

“王公子,不知飛機需要材料幾何,多久方能製成?”

徐雲聞言,頓時擺出了一副沉思狀。

實話實說。

雖然他是一位diy圈中的老油子,但在古代背景下手搓一架飛機,難度還是有的。

隻是根據光環提示。

任務最重的評分和技術難度有關,因此他才不得不提出了飛機的概念,否則直接搞個熱氣球就完事兒了。

說起飛機,首先要提及的必然是類型。

一般從結構上來說,飛機主要分成噴氣式飛機和螺旋槳飛機兩類。

其中螺旋槳飛機就是最原始的動力飛機,也是我們在老電影和紀錄片中看到的那種。

它主要利用螺旋槳的轉動將空氣向機後推動,借其反作用力推動飛機前進。

具體按照動力的不同,還可以分為活塞飛機、渦槳飛機等等。

不過一有部分航空愛好者會把活塞式飛機剝離出來,作為第三類獨立的飛機定義——這部分人的數量不多,隻能算是一種冷門流派。

當然了。

螺旋槳飛機雖然曆史悠久,但目前卻也沒完全退出航空舞台,現役的比例大概有小二成吧。

噴氣式飛機則是現在的主流機型,像我們現在乘坐的民航客機,大部分都是噴氣式飛機。

比起螺旋槳飛機,噴氣式飛機的分類就要複雜一些了。

例如可以分成渦輪噴氣、渦輪風扇、渦輪螺旋槳和渦輪軸等等。

不過你彆看飛機好像很高大上,如果不考慮評分的話,有幾種類型手搓起來倒也相當容易。

比如很簡單的脈衝噴氣式發動機。

這玩意的英文名又叫Pulsejet,二戰的時候專門用來發射V1導彈,隻打約翰牛。

雖然在現代目光看來。

Pulsejet的功率低,震動和噪音大,工作不穩定,壽命短且不可控,輸出功率可控範圍很窄。

但從技藝上來看,脈衝噴氣式發動機實在是太簡單了:

它最主要的構成就是一個管子,甚至都不一定是無縫鋼管。

管子前麵用一個單向閥門堵住,讓空氣進去,再插入一個油泵和點火器就大功告成。

啟動的時候用壓縮空氣衝一下前麵的閥門,再配合點火,瞬間就能發動了。

徐雲上輩子手搓過三四台簡易的Pulsejet,推重比逆天的高達500+。

但考慮到這種沒啥技術性的設計含金量不足,評分大概率不會太高,估摸著可能就比熱氣球好點。

因此徐雲猶豫再三,還是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

自己設計一款發動機!

實話實說。

這無疑是一個相當有難度的做法。

雖然徐雲對於內燃這塊比較熟悉,上輩子畢業後在成飛也負責過相關研究。

但說一千道一萬,這畢竟可是宋代。

沒有超算,沒有精尖的生產設備,和後世的條件可謂天差地彆。

除此以外。

流場分析、壓氣機、渦輪、轉子的同步、間隙控製、燃油滑油、軸承、甚至燃燒室的形狀,都是一分一毫都不能錯的。

反倒是後世極為困難的葉片加工可以相對輕鬆一些,畢竟隻是短暫的應付一下登基大典就行了。

以大宋眼下的技藝水平來說,用錢堆出一套60小時壽命的葉片倒是挺容易的。

但整個過程難歸難,徐雲心中卻有一種莫名的預感:

這個任務的評分至關重要,越高越好,絕對不能敷衍了事。

這個預感甚至令他感到有些沉重,仿佛......

受益者不僅僅隻會是他。

想到這裡。

他不由抬起頭,看向了小趙,說道:

“殿下,想要製造飛機,草民恐怕需要大量的人力與物力支持。”

小趙很闊氣的一揮手,他本就不是磨磨唧唧的人:

“王公子,你儘管開口便是!”

徐雲思索片刻,說道:

“首先便是大量的鐵礦、基礎技藝的工匠,以及一處合適的製備場地。”

“其次則是一些稀有資源,例如......墜星,並且數量越多越好。”

所謂墜星,指的便是隕石。

隕石中除了鐵和鎳外,還有機會發現其他一些稀有金屬。

雖然這些金屬的含量不一定特彆高。

但大宋國庫積累的隕石數量應該不少,理論上大概率可以得到一些特殊資源。

小趙作為宋哲宗的親胞弟,對於宮內一些儲物還是有所了解的,因此欣然應允道:

“宮內墜星約有上百塊,微者不過果仁大小,大者卻巨如水缸。”

“若是仍舊不夠,本王還可與各地世家聯係,定能滿足公子所需!”

徐雲滿意的點了點頭,繼續道:

“另外便是大量的數算學士,例如桐嶼先生等等,同樣是越多越好。”

“至於時間嘛......最少也要六七個月。”

“六七個月......”

小趙重複了一遍時間,轉頭看向了老蘇。

老蘇思索片刻,道:

“殿下可以監國身份暫領朝政,莫說半年了,一年亦是無妨。”

徐雲微微頷首,這個答案在他的意料之中。

畢竟小趙也要花時間去接受趙佶殘餘的勢力,這可沒那麼容易。

哪怕是曆史上名正言順的趙佶,也花了足足半年多的時間才搞定呢。

隨後他忽然又想到了什麼,補充了一句:

“對了,還有個東西也得準備好。”

“何物?”

“蘇府的那頭驢。”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