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後。
漢華廠招待所外。
此時此刻。
收到消息匆匆趕下樓的唐栗正一臉懵逼的看著徐雲,語氣中帶著說不清的古怪:
“......所以徐博士,你們去鎮江祭了趟祖,回來的路上順手拐回了一頭母驢?”
在她對麵。
徐雲和老蘇並肩而站,一手牽著母驢的繩索,一邊乾笑著點了點頭:
“沒錯,我們校內的項目組正好有個需要本土驢協助的地方,我們找了很長時間了。”
“加上那位蘇理事長很好說話,我們就直接把這頭驢給帶了回來。”
一天前。
在得知蘇華帶來的是一頭本土驢妹時,徐雲頓時坐不住了。
連忙攔住蘇華,將驢兄和科大方麵的情況與他簡單的介紹了一遍。
當時為了讓自己的說法足夠具有信服力。
徐雲還特意讓裘生跑了一趟東苑餐廳,通過微信視頻給兩頭驢來了個遠程相親。
怎麼說呢......
幾乎在看到驢妹的刹那。
驢兄便像是被塞了跳蛋似的,不停地呃啊呃啊了起來。
驢妹的反應也差不多。
那表情跟本子裡的女主角幾乎沒兩樣,下山的時候那勁兒使得喲......
有視頻作保,加上老蘇的同族身份。
因此蘇華隻是象征性的對徐雲要了兩千塊錢的成本費,便將驢妹賣給了徐雲。
接著幾人又互相留了個微信,徐雲便搭乘了一輛由蘇華介紹的一輛貨車,將驢妹帶到了漢華廠。
這便有了開頭的那一幕。
眼見自己的這位大老板決心已定。
唐栗縱使心中槽點再多,也隻好接受了這個現實,隻聽她道:
“那麼徐博士,這頭驢你打算怎麼運回學校?”
“咱們回去的路程可不比鎮江到漢華廠,甬城和廬州接近六百公裡呢。”
“這種距離方方麵麵都是難事兒,總不能再像你回來時那樣用普通貨車托運吧?”
徐雲笑著朝她擺了擺手,下巴朝某個方向一努,解釋道:
“放心吧,這事兒我都和漢華方麵接待咱們的趙海陽趙經理聯係過了。”
“漢華是個萬人大廠,與其說是工業園區,不如說是個集成了工業職能的小鎮子。”
“除了醫院、學校這些設施外,廠內也有專門的禽畜安置點——畢竟這麼多人總得吃飯嘛。”
“所以我和趙經理說好了,驢兄...錯了,驢妹就先暫時借宿在禽畜安置點。”
“兩天後漢華廠正好有趟前往廬州的車隊,到時候把驢妹一起送過去就行了,咱們的行程不會受到絲毫影響。”
唐栗:“......”
漢華重工作為目前國內首屈一指的重工業集團,和廬州這種省會城市有業務往來並不奇怪,幾乎每隔幾天都會有一趟車隊出發。
按照徐雲得到的消息。
兩天後漢華廠會有一套發電設備將會送抵廬州的皖能集團,屆時正好可以安排人手將驢妹一起送過去。
眼見徐雲連這層都準備好了,唐栗也隻好聳了聳肩,徹底接受了自家老板的這波操作。
反正彆讓她給一頭驢去安排行程就好,這些她真整不來........
而就在二人說話之際。
徐雲身上的手機忽然響了起來。
“如果天黑之前之前來得及,我要挖了你的眼睛~”
徐雲將手機取出一看,頓時樂了。
隻見他將屏幕朝唐栗晃了晃,對唐栗道:
“唐助理,咱們才剛說到趙經理呢,他電話就來了。”
說完他便按下了通話鍵:
“喂,趙經理?”
“徐博士,是我。”
電話剛一接通,趙海陽的大嗓門便從對頭傳了過來:
“徐博士,好消息,好消息啊!”
徐雲手機的免提是開著的,聞言便與唐栗對視了一眼,若有所思道:
“趙經理,是不是過渡金屬適配已經成功了?”
在三天前。
在老蘇的靈光一閃之下。
徐雲等人經過探討,最終成功選定了以鐵氰化鉀為平衡液體的新型中間體製備方案。
唯一欠缺的,便是將反應初始物優化成金屬鑭這一道關卡。
這道關卡的難度並不高,隻是需要比較長的時間而已。
因此徐雲後來將現場留給了喻元勇,自己帶著老蘇跑五洲山上墳去了。
如今三天過去。
理論上來說......
這個問題應該也差不多該出結果了。
果不其然。
電話對頭很快便傳來了趙海陽的答複:
“沒錯,徐博士,我們剛剛得到通知,過渡金屬已經完成適配成功了!”
“根據喻主任的計算,在生產過程中,我們這套設備的效率能達到FOERDA-T632的117%,耗料成本卻隻有他們的92%!”
“太好了!”
聽到這個消息。
徐雲沒拿電話的右手頓時一握拳,在空氣重重揮動了兩下。
過渡金屬的適配確實是個好消息,不過比起趙海陽提及的成本和效率,徐雲更在意的是另一件事:
這套設備使用的是液態中間體的工作模式,和Nutrien的那套FOERDA-T632序列沒有任何雷同或者相似的地方。
即使到時候對方以《巴黎公約》為由申請PTC重工設備的專項核查。
華盾生科也能大大方方的讓調查團隊介入,臨走時還能送個白旗啥的小禮物做紀念品叻。
想到這裡。
徐雲不由張了張嘴,準備再次感謝幾句。
然而還沒等他開口。
電話對頭,趙海陽便又說道:
“徐博士,除了過渡金屬適配成功外,我們還要一個好消息要告訴你。”
“那就是......”
“環化設備的模組也完全搞定了!”
“?????”
聽到這個消息。
徐雲是真有些意外了,連帶著說話的音調都拔高了不少:
“趙經理,你說什麼?環化設備的模組搞定了?”
先前便提及過。
徐雲他們此行一共有兩個問題需要解決。
分彆是過渡金屬催化和定向環化。
其中前者的難度較低。
隻要打開思路,剩下的隻要靠時間去堆樣本就完事了。
後者卻是一個實打實的大boss,它需要的是一套極其精密的設備才行:
它需要的是0.002mm的加工精度,這個數值目前國內沒有任何一家企業能做到。
說來也巧。
上輩子徐雲在寫的時候,也曾經提及過這種精度的概念。
當時曾經有讀者提出過一句疑問:
“不對啊,某個空調品牌不是號稱五軸精度做到了0.003嗎?”
這問題比語法的無腦杠要好多了,但怎麼說呢......
騙子倒是不至於。
但那家公司在宣傳上,其實是玩了一個文字遊戲的。
說起五軸精度,首先要明確一點。
那就是五軸精度並不是指單根軸精度。
比如x軸精度0.003,那這台機器的精度就是0.003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五軸精度應該是三直線軸精度+兩旋轉軸精度=真正精度。
假如每根軸誤差都在0.003,那麼五軸精度的累計誤差會比0.003高的多。
而在那家企業公開的數據中。
所謂的0.003精度指的其實是Z軸精度,而非五軸整體。
根據徐雲了解到的信息,那家空調企業的實際精度能有0.008都算高了。
目前國內最頂尖的企業應該是燕京精雕,是目前少有具有獨立研發能力的設備廠。
其產品質量在國產小五軸市場,可以說得上數一數二。
但在世界上嘛......
給點麵子的說,二流末吧。
燕京精雕都不敢說獨立技術做到0.003,就更彆說那家空調企業了。
哪怕是國際上很有名的哈默五軸加工中心,世界一流品牌,加工零件也才勉強能做到0.003~0.005之間的精度而已。
能達到0.003這種基數的機床,最少都是JISB6336乃至JISB6338的標準。
而實際上呢。
那家企業連JISB6201都沒過......
像這種堪稱工業或者科研命脈類的新聞還是多看看官方的比較好,商業渠道的多少都有些誇大的嫌疑。
畢竟某些程度上機床和光刻機是有共通點的。
真要是有技術突破,必然會在輿論上引起軒然大波,甚至可能引發某些貿易製裁。
話題再回歸原處。
國內都沒什麼企業能做到這種精度,因此在得知漢華廠解決了精度難題後,徐雲心中的驚詫倒也便不難理解了。
與此同時。
電話對頭。
趙海陽揉了揉有些發痛的耳朵,又看了眼身邊的林振華,繼續說道:
“徐博士,這事兒說起來比較複雜,要不你先到研究中心咱們見麵說?”
徐雲對此自無意見:
“沒問題,我現在就過去。”
掛斷電話後。
徐雲囑咐唐栗和老蘇去通知團隊其他人。
自己則將驢妹暫時交給招待所前台,快步趕去了研究中心。
十五分鐘後。
徐雲抵達研究中心。
很快,他便在先前的那間實驗室裡見到了趙海陽,喻元勇以及......
林振華。
不知道是不是錯覺。
徐雲總覺的幾日不見,林振華的臉上似乎多了一些疲態?
難道是又沒買到魚?
“林老,趙經理,喻主任。”
見到林振華也在場,徐雲便不再去向趙海陽詢問情況了。
在打完招呼後,他主動看向了林振華,問道:
“林老,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雖然他到現在還不清楚具體是怎麼回事兒,為什麼這麼大一個壁壘問題如此突然的便被解決了。
但從眼下的情形來看。
環化設備模組,多半和這位漢華重工的一把手有關係。
看著有些急切的徐雲,林振華沒有選擇直接回答。
而是從身邊取出了一份文件,遞到徐雲麵前,說道:
“小徐,你先看看這個。”
徐雲眨了眨眼。
他的心中雖然有千百般疑惑,但對方畢竟是位長輩。
因此他隻好接過文件,按照林振華的要求看了起來。
不過看著看著。
徐雲的表情便逐漸凝重了起來。
“注芯口0.017X.....”
“mianar係數7.923.....”
“Rα0.04.....”
“均質容器...40升?”
每看完其中一欄,徐雲的心跳都會加快一拍。
片刻過後。
徐雲猛然從文件上抬起頭,目光緊緊的盯著林振華:
“林老,這是...這是...這是我們那套生產線的五小時生產報告?”
林振華笑著點了點頭:
“沒錯。”
麵對林振華的肯定,饒是徐雲兩世為人,此時也不由有些茫然:
“可...可這怎麼可能呢?”
“這上麵的每一項係數,都是Nutrien那套FOERDA-T632的五倍以上。”
“折算成精度最少都在0.0015以內,國內哪家機床廠能夠做出這種精度的模組?”
“無論是燕京精雕還是大連科德,都不可能具備這種實力吧?”
說著說著。
徐雲便朝四下裡張望了起來,想要找到對應的模具好好研究一番。
不過很快。
他的舉動便被林振華給打斷了:
“小徐,你彆找了,模具不在這兒,你妹注意到報告是傳真複印件嗎?”
“那套模具這會兒還在魔都呢,過兩天會直接發到你們公司的。”
“魔都?”
徐雲聞言一愣,心中飛快的閃過了幾個魔都的機床企業名稱。
上一機?
不可能。
上一機在國內前十夠嗆,必然沒這能力。
或者說茂德傳動?
不對不對,這家更不可能了,國內都排不上前五十。
但除了這兩家之外.......
魔都還能有誰呢?
總不能魔都真開了個光門,從大莫界用神念來搞出的這套模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