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趙政國的來意(下)(感謝天瑞說符打賞的盟主!)(1 / 2)

走進不科學 新手釣魚人 12769 字 11個月前

實驗室裡。

看著嘴中冒出“躍遷”二字的徐雲。

趙政國眼中頓時閃過了少許意外。

徐雲能夠猜對答案並不稀奇,但他隻用這麼點兒時間便做出正確判斷,這就有些出乎趙政國的意料了。

不過徐雲畢竟不是他的學生,出現誤判倒也還算正常。

隨後他沉吟片刻,輕輕點了點頭:

“沒錯。”

“.......”

徐雲拎著水壺的手微微一抖,一小股茶水從壺口流出,在桌上綻開一朵水漬。

但他卻仿若沒有注意到這個情況一般,目光直愣愣的看著趙政國。

曾經變身過迪迦的同學應該知道。

在現有的所有微粒模型中,有一個粒子極為特殊。

它就是光子。

光子在真空中的速度等於光速,而其他粒子無論如何都加速不到這個量級。

導致這個情況的核心原因不是加速設備的技術問題,而是光子的特殊性:

它不存在靜質量的定義。

注意。

是不存在靜質量的定義,而不是為0。

學過高中物理的同學應該都知道。

如果把一個粒子加速到一定速度v,牛頓力學定義了這個粒子的動量p。

動量正比於速度v,它的比例係數便稱為粒子的質量m。

而在狹義相對論中。

老愛把牛頓力學中動量p的定義進行了推廣。

儘管p和v指向同一方向,但它們不再成正比,它們通過相對論質量聯係了起來。

當粒子靜止時,它的相對論質量有著最小的值。

這個值就是靜質量。

在目前的微粒框架中,幾乎所有粒子都可以測出靜質量。

比如以正負電子湮滅反應和高能γ射線光子的電子對效應,就可以計算出電子的質量為大概是9.10956×10^-31kg等等。

唯獨光子例外,因為光子不會靜止。

目前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光子靜質量為0’或者‘光子的質量是10-^55kg’之類的文章,它們實質上討論的都是四波矢類光。

涉及的是諾特定理中均勻空間中平移不變性的守恒量,而非真正意義上的光子靜質量。

目前對光子真正的釋義是這樣的;

光子不存在靜質量的定義,但它擁有能量。

沒有靜質量定義,這也是超距作用的支撐之一。

當然了。

還是那句話。

現有的微粒模型依舊存在很大的補充空間,隨時可能出現一些顛覆性的發現。

比如說希格斯粒子。

比如說引力波——之前寫到引力波的時候居然還有人說引力波是概念,沒人能證明它存在。

說這種話的要麼是把引力波看成了引力子,要麼就是個15年之前來的穿越者.....

又比如15年拿諾獎的中微子振蕩。

中微子振蕩是中微子有質量的一個證明,而根據標準模型中的理論推導來看,中微子其實是沒有質量的。

人類的科技、理論,就是在一次次的推倒、修補中得以完善的。

而很明顯......

這一次。

人類又發現了一個無法觸摸的‘幽靈’粒子。

“......”

實驗室內。

在從趙政國的口中得知了實驗結果後。

徐雲足足沉默了好一會兒,才緩緩呼出了一口濁氣。

實話實說。

在計算出那條粒子軌道的時候,他真正在意的並非是可以被捕捉的粒子,而是那條軌道方程。

因為從嚴格意義上來講。

‘粒子軌道’這個詞,表述上其實帶著一定經典力學框架的誤導性。

很多人可能以為這個軌道是類似四驅車的固定滑道,粒子們運動後就像旋風衝鋒一樣在固定的軌道上biu來biu去。

但實際上呢。

所謂的軌道,隻是類氫原子電子運動的本征波函數。

它並不是說電子被卡在某一條軌道,或者被框在某一個空間區域內。

任何一個波函數都是彌散到整個空間的,隻不過是電子出現的概率幅不同罷了。

所以徐雲當時計算出的軌道方程,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個概率結果。

隻是這個概率相對較高而已。

在徐雲看來。

這個軌道如果能捕捉到微粒,那麼或許可以對今後的其他微粒觀測結果有所幫助——目前所有的符合大家認知的‘軌道’,實際上都是在出了碰撞結果後逆推繪製出來的。

而一般情況下。

一次數十萬華夏幣成本的微粒對撞,能撞出來二十個共振態樣本都算很不錯了。

結果沒想到。

這次的主人公並非是那條軌道,而是......

被發現的微粒?

想到這裡。

徐雲心中冒出了少許猜測,又看向了趙政國,對他問道:

“趙院士,所以您今天來是為了......”

趙政國點點頭,拿起水杯抿了一口水,放下杯子後道:

“嗯,今天找你主要有兩件事。”

“第一件很簡單,就是提醒你彆把這事情說出去。”

“雖然孤點粒子需要配合軌道方程才能找到,實際的保密級彆沒那麼高——否則我就不會在這兒和你聊了,不過這種事情還是彆到處張揚為好。”

徐雲點了點頭:

“沒問題,我明白。”

接著趙政國看了眼窗外,沉吟片刻,又說道;

“另一件事就是和粒子本身有關,小潘在發現這顆粒子後給它取了個名字,叫做孤點粒子。”

“這顆孤點粒子和光子的特性類似,但捕捉起來的難度卻要容易許多,所以小潘那邊現在準備用它來作為量子隱形傳態的糾纏源試試。”

“畢竟這種粒子和光子一樣,沒有靜質量定義,兩個孤點粒子可以進行靈敏度極高的差分測量,相對精度甚至能達到26阿米。”

“所以我今天來找你的另一件事,就是想問問你......”

“有沒有興趣進小潘和我的組來幫幫忙?”

徐雲頓時一愣。

回過神後。

心中驟然升起一股暖意。

不久前,2022年的物理學獎授予了量子物理,而且方向正是量子糾纏。(不是我看到諾獎才寫這個概念蹭熱度哈,這本書上架的第一章——也就是58章我就提過這個概念,微粒的情節在217章,今年五月份寫的,老書的124-125章整整兩章描述了量子糾纏,那是去年五月底發的,同時老書傳送陣的原理也是這個,對應章節都有發布時間)

雖然按照諾獎的尿性,同樣一個研究方向很難重複得獎,但這隻是對大多數情況來說罷了。

而孤點粒子的特性.....

顯然不在‘大多數情況’的範疇。

在目前的科學界中,微粒的數據修正一直都是個熱門方向。

就像2015年諾獎授予了中微子振蕩,2013年授予了希格斯粒子的提出者希格斯一樣。

孤點粒子毫無疑問是一個諾獎級的研究方向。

能如果能加入趙政國或者潘帥的團隊,這個履曆已經不是普通的鍍金了,代表著無限光鮮的未來!

但是.......

徐雲的心中微微歎了口氣。

趙政國的想法雖好,不過他並不準備接過這根橄欖枝。

畢竟他可是有光環在身,進入項目組與他人長期接觸可能會有所不便——特彆是在任務結束返回現實的前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