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工階段。
這也是立項之初就決定好的事兒。
其中徐雲帶領包括唐飛、張晗兩位博士在內的六名成員,進行主要研究內容隻有一個:
孤點粒子在測定模塊上的運用。
這是一個難度更高的項目,屬於現實運用麵的研究。
這具體是啥意思呢?
舉個例子。
徐雲他們早先實驗的時候,運用到的束流管通道是一條埋在地下、周長四百多米的圓形管道。
這就是所謂的“實驗室條件”。
但如果孤點粒子被轉移到了重力梯度儀上,你總不能給重力梯度儀也配套一個幾百米的管道來搞粒子對撞吧?
要知道。
重力梯度儀可是要上天的。
配個幾百米的管道那就彆叫梯度儀,直接叫空天航母得了......
這玩意兒如果真能上天,那就不是科研領域的事了,保不齊Elizabeth II和大寶倍都得給你驚的活過來。
這就是實驗室和現實應用的差異所在。
所以想要把孤點粒子在重力梯度儀上使用,徐雲他們就必須要完成另一件事:
將變成實體的孤點粒子長期儲存起來。
但早先提過。
孤點粒子擁有實體的時間隻有短短十五秒,而重力梯度儀應用階段需要的穩態時常最少都是數個小時起步,這方麵的難度就很高很高了。
即便你讓4685Λ超子不停的‘殉情’,也很難完成以上指標。
當然了。
難度高,對應的論文成果質量也高,二者是呈正相關的。
至於另一邊的陸朝陽嘛.......
他們團隊則要負責孤點粒子的結構定格、勢壘繪製、極化激元、高斯玻色取樣、空間相乾性這五個項目。
其中結構定格和勢壘繪製徐雲也會搭把手,算是個合作項。
總而言之。
無論是徐雲還是陸朝陽,他們所麵臨的第二輪挑戰,都要遠高於孤點粒子的基態化環節。
.......
“徐博士,又失敗了。”
聽到張晗從觀測屏上傳來的結果,徐雲的臉色沒什麼變化:
“收到,辛苦你了,張姐。”
張晗將目光從麵前的電腦屏幕上收回,悄悄的瞥了眼站在主操作台上的徐雲。
徐雲敏銳的發現了這位女博士的小動作,遂朝她投去了個探詢的目光:
“怎麼了嗎?張姐?”
張晗飛快的搖了搖頭,猶豫片刻,緩緩道:
“沒什麼事...隻是徐博士,你似乎對這個結果....唔,怎麼說呢.....”
徐雲朝她笑了笑:
“對這個結果沒那麼失望,是吧?”
張晗輕輕點了點頭。
這已經是整個項目組分工後的第二天了,從昨天下午開始,徐雲帶領的團隊便對孤點粒子在測定模塊上的運用發起了衝鋒。
隻是兩個大半天過去......
項目組前後嘗試了不下二十次實驗,但至多也隻能讓孤點粒子實體化的時間延長到17.4秒。
因此包括張晗在內。
所有人的情緒都有些低落。
畢竟......
能夠進這個項目組的都是年輕人,經驗和情緒控製力方麵多少有點欠缺。
有些事情雖然早有預期,但當事情真正發生的時候,多多少少都會產生一些茫然和低落的情緒。
看著麵前這個比自己大四歲的學姐,徐雲笑了笑,沒有過多解釋。
失敗。
在這個很容易就能影響到同齡人的詞麵前,他有著遠超常人的豁達與耐心。
畢竟......
這種事兒他上輩子接觸過太多太多了,多到了已經產生了抗體的程度。
比如他曾經參加過一個研究自由費米子能動張量的問題,相關初級場的數據平均6天才出一次。
當時他們連續嘗試了整整快兩年,才完成了其中某一項的突破。
突破當天,項目負責人還給大家放了個三天假。
徐雲記得很清楚,那天他還和幾個同事破天荒的吃了一次當時成都最貴的子非餐廳,一個人就花了一千多塊錢。
當然了。
比起那頓飯,徐雲印象更深的還是另一個同事跑去大保健,然後第二天被領導去領人的情景......
所以說句實在話。
真不是徐雲在裝X啥的,眼下這種情形的失敗,遠遠影響不到他的道心。
但話說回來。
徐雲能夠穩坐泰山,可其他成員的士氣卻很難保持在一個樂觀的狀態。
目前整個課題組中除了唐飛之外,幾乎每個成員多多少少都帶著一些沮喪之色。
這樣可是不行的。
適逢此時正好是實驗間隔,於是徐雲想了想,對眾人說道:
“各位,要不.......”
“咱們今晚去看星星吧?”
......
注:
現在老書的情況是必須要改文,不改的話書要直接屏蔽,所以這幾天一直在修改老書。
月初答應大家的爆更估計做不到了,實在沒臉見大家....另外打賞盟主的十更可能也要延後,如果打賞盟主的兩位同學覺得被跳票或者被騙了,可以找我退錢哈,我全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