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不科學第四百六十四章 粒子的真正身份!下
“這其實是兩顆貼著很近的粒子,猶如......”
“手牽著手呢?”
由於參會時間過長的緣故。
楊老此時的精力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所以說話的時候語氣聽起來有點偏柔弱。
但在收音設備的協助下。
楊老的這句話,瞬間傳遍了整個會場....不,應該說整個網絡。
即便是再不了解粒子物理的人,此時都能聽懂楊老的意思:
那個信號......
其實是兩顆粒子?
片刻之後。
各大直播平台的房間內,不知道第幾次刷起了一排問號:
?????】
現場更是響起了一陣巨大的喧嘩聲。
與此同時。
第十排處。
從驚訝中的陸朝陽忽然想到了什麼。
隻見他飛快的翻出了自己原先的計算稿紙,拿起筆,低頭計算了起來。
“如果是兩顆粒子....如果是兩顆粒子....”
“那麼並失就不需要展開,真空量子數翻倍.....”
由於整個算式的最終形態已經確定。
所以此時的陸朝陽隻需要修改其中部分參數,便能很快完成計算。
半分多鐘後。
這位量子鬼才啪的一下扔下筆,深呼出了一口氣,喃喃低語道:
“.....3.188的四次方,能量尺度對上了,正好兩個數量級。”
隨後他看向了身邊的克裡斯汀,有些出神的道:
“克裡斯汀女士,如果那個信號是兩顆粒子,那麼我們之前遇到的所有數據異常.......都能被順利解釋清楚。”
聽聞此言。
一直在等待結果的克裡斯汀忍不住張了張嘴:
“上帝啊.....可是這...這怎麼可能呢?”
眾所周知。
在粒子物理中。
一顆粒子可能會擁有伴子,也可能擁有質量數不同的同位體,甚至數量可能有幾十顆。
但由於一維無限深對稱方勢阱造成的能級不簡並的原因,一次實驗某個能級附近理論上隻會存在一顆粒子。
因為同種電荷粒子會被電磁力彈開,這時候的電磁力要比引力作用強。
非同種的帶電粒子則有兩種情況:
要麼形成化學鍵。
要麼就是像電子和質子那樣在極大壓力下變成中子,發生核反應,boom的一下把這兒變成郝仁快樂屋。
在量子尺度上,兩顆粒子是不可能在這種“親密”的量級上,形成現如今這種近乎一體的平衡態的。
再打個比方。
帥氣的讀者老爺有一輛奔馳c級車,並且在小區內買了個車位停靠。
小區內你可以見到各種品牌的車,例如彆克啦、大眾啦比亞迪等等,偶爾還能見到同屬於奔馳的e級或者s級。
但無論是哪種車,它們在歸屬權上都和你是沒有交集的。
你無法駕駛那些車,同時能停進你車位的也就你自己的那輛,所有車都遵守著這種規則。
結果某天你在經過鄰居家的車位的時候,突然發現了兩輛車疊羅漢的停在了一個車位上,並且出行的時候也是一個在上一個在下,而且交警還放任它隨便開。
這tmd就很離譜了......
眼下的情形差不多就是這麼回事,顯然很衝擊三觀。
這也是為什麼包括楊老啊威騰啊這些大老在內,沒人想到這個信號是兩顆粒子共同發出的原因。
但另一方麵。
它在數據上又確實是成立的。
也就是小區內粒子能級中出現了兩顆手牽手的微粒,避開了微觀規則交警的監督,嗖的一下從你麵前飆過去了。
當然了。
這裡的前提是同一次實驗。
要是不同次數的實驗,倒是有可能出現兩顆不同微粒呈現出近似能級的情況:
比如說∧2350和∧2150超子,對撞的量級都在1.9gev附近,但一次實驗中隻會生成其中一種粒子,不可能同時出現。
“這還沒完呢。”
在克裡斯汀震驚的同時,陸朝陽又瞥了這姑娘一眼:
“你彆忘了,能量尺度對上後,不但代表數學上符合兩顆粒子的形態,更關鍵的是......”
“我們之前說的那個模型,這下恐怕就真成立了。”
克裡斯汀再次一愣。
回過神後。
一股酥麻感瞬間從尾椎處衝到了她的頭頂。
“媽耶.....真刺激......”
.......
第一排的楊老等人並不清楚陸朝陽和克裡斯汀的對話,此時他們正圍坐在一起,從更細節化的數據上驗證著兩顆粒子同時存在的可行性。
“拓撲磁化率沒問題了......”
“衰變因子成功配平......”
“難怪會出現本征值正常,卻是標量場的表達式這種情況,因為兩種粒子一種是費米子,一種是玻色子.....”
隨著兩種粒子的模型代入。
一個個早先困擾著眾人的數據異常,全部有了解答。
十多分鐘後。
侯星遠的助理高洪文匆匆找到了潘院士,朝他遞來了一份尚有熱度的文件:
“潘院士,方麵進行了一次劈裂額外機製的驗證,確定在Σ3的末態發現了兩種粒子的跡象!”
“不過它們的能級分裂區間很小很小,隻有520ev左右。”
潘院士接過報告看了幾眼,朝他點了點頭:
“我明白了,辛苦你了,小高。”
劈裂。
這是一種在粒子對撞實驗中很少見的非常規驗證方式。
它是對重離子碰撞過程進行的束流能量掃描,通過不同平均場勢來解釋實驗現象。
主要就是為了分辨區段相鄰粒子的細化屬性。
即便是,一年到頭可能也就會用上一兩次劈裂驗證,所以此前哪一方都沒想到過這事兒。
而此時此刻。
劈裂結果的出爐,也正式代表著楊老猜想的正確性。
換而言之.......
這個923.8gev的信號,確實是兩顆粒子共同發出的。
要知道。
在輪次相同這個前置條件下。
目前對撞能級最接近的粒子是Σ1580重子與b介子,二者的能級信號相差57mev。
而眼下這兩顆粒子的差異數值隻有520ev,這已經不是正常理論可以解釋的了的了。
因此在數學上確定了兩顆粒子存在後。
一個物理層麵上的問題又擺在了眾人麵前:
這種‘態’是怎麼形成的?
隨後威騰想了想,對楊老問道:
“楊,你還有什麼看法嗎?”
楊老聞言飛快的掃了眼身邊的徐雲,眼見徐雲一臉乖巧.jpg的表情,便搖了搖頭:
“沒有了。”
威騰的目光跟著看了眼徐雲,語氣倒是沒明顯的失望,畢竟他最大的壓力已經緩解了:
“既然如此,我們就按照老規矩,先從粒子結構入手吧。“
“目前從量級上來看,至少它...或者說它們,在結構上應該是符合現有機製的。”
波利亞科夫等人聞言對視一眼,微微點了點頭。
隨後眾人依次拿起桌前的另一份軌跡報告,認真看了起來。
此前提及過。
對於一顆複合粒子的相關屬性,也就是判斷它是模型的哪種粒子,可以從產生道的截麵,衰變道的分支比等數據進行判定。
但如果要確定某顆粒子的組成結構和深層次的物理性質,那就複雜很多很多了。
因為這涉及到了真正的‘基礎’物理。
“從對撞量級上來看,這兩顆粒子應該都是強子。”
如同一頭棕熊的波利亞科夫一邊看著報告,一邊仰頭喝了口伏特加:
“不過它的手征特性卻有點怪.....莫非是η介子對它進行了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