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 粒子的真正身份!(下)(2 / 2)

走進不科學 新手釣魚人 14058 字 11個月前

他身邊的尼瑪很快搖了搖頭,側著身子指了指某行數據:

“波利亞科夫先生,您看這裡,磁距偏離的誤差為萬分之一點四。”

“根據經典電子動力學靜態粒子模型的3x3矩陣分析,η介子的修正效果顯然不可能這麼高。”

波利亞科夫飛快的進行了一番心算,最終抿著嘴點點頭:

“你說的是對的,尼瑪。”

隨後他又思考了一會兒,再次灌了口伏特加:

“如果不是η介子修正的緣故,那麼就隻可能是自由度的問題了。”

這一次。

尼瑪沒有再提出疑議。

眾所周知。

物理學界把參與強相互作用的粒子稱作為強子,強子包括介子、重子和劉華強,咳咳.....

其中最先發現的強子就是質子和中子,因為原子核就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

接著從上個世紀初開始,科學家從宇宙射線中陸續觀測到了各種各樣的強子。

這些強子的性質各不相同,包括質量、衰變周期、自旋、宇稱等性質。

慢慢的,隨著發現的強子越來越多,大家就開始想能否對這些強子進行分類。

而既然要分類,那麼肯定要有個標準。

比如說我們會把人類根據長幼,分成兒童、青年、中年、老年等等——在數學上的體現就是具體的年齡數字。

而在理論物理中,它們有個專業名詞:

自由度。

在物理學界的努力下,重子最終被分出了重子八重態——現在已經發展到了十重態。

彆看這兩個詞讀起來跟忍刀七人眾似的,實際上這是粒子物理中非常深奧且重要的概念。

重子八重態中的粒子,自旋、宇稱是相同的,但是質量卻不同,質子和中子也可以歸屬到這裡頭。

而劃分質量的自由度模型就是......

誇克。

這也是二戰後基礎物理相當關鍵的一個模型。

1964年的時候。

蓋爾曼和茨威格為了研究解釋強相互作用,分彆獨立地提出了誇克模型。

指出誇克是更基本的層次,3個誇克可以構成一個重子。

當時蓋爾曼認為有3種誇克,分彆是:

uup誇克,ddown誇克,sstrange誇克。

譯作“上誇克”,“下誇克”,“奇異誇克”。

“誇克”模型在問世之初,如同曆史上很多偉大構想一樣,受人懷疑,無人問津。

甚至連蓋爾曼本人也不太敢相信誇克真的存在,他傾向於把誇克解釋為一個有用的數學概念,而非一個真正的粒子。

蓋爾曼對於誇克的實在性問題的態度是能躲就躲。

一方麵他闡述誇克模型的優點,另一方麵他隻說誇克模型是數學的,虛構的,絕口不提誇克是真實粒子。

蓋爾曼曾經說過一句名言:

“如果誇克沒被找到,請記住我從來沒有說過它們存在;如果它們被找到了,請記住是我最先想到了它們。”

總而言之。

直到20世紀70年代,誇克模型在理論和實驗上都飽受質疑。

1970年的時候。

昨天剛剛脫離生命危險的格拉肖提出了第四種誇克,也就是charm誇克,簡稱c誇克。

消息傳出後。

和蓋爾曼當初一樣,格拉肖的理論也遭受非議。

當時有大量物理學家反對誇克模型,他們認為3種誇克已經夠糟糕了,誰還需要第4種誇克呢。

況且為了解釋一個現象,就強行擴充一味誇克,似乎也過於牽強。

然而所有人沒想到的是。

在1974年11月,丁肇中先生發現了一種新粒子,將其命名為j/ψ。

當時大量證據表明,j/ψ粒子就是由格拉肖預言的c誇克組成的。

後來粒子物理界將j/ψ的發現稱作“11月革命”,是誇克模型的勝利,同時亦是一係列和誇克密切相關的規範理論的勝利。

此後誇克的概念逐漸深入人心,陸續又有新的誇克被發現,並且最終定格在了一個數字:

6。

也就是所有強子物質,都由六種誇克互相組成。

當然了。

6味誇克的確定不代表基礎物理走到了終點,而是又引發了一個新問題:

誇克到底有多少種組合?

雖然由於誇克禁閉的存在,誇克沒辦法單獨形成物質。

但這些年來,不停有各種多誇克粒子被發現。

比如2014年的時候lhcb發現了四誇克態粒子z(4430)?,引發了粒子物理界震動。

然後這頭還沒震完呢,2015年lhcb又宣布發現了五誇克態粒子——還是兩種,分彆叫pc(4450)?和pc(4380)?。

而且你以為這就好了?

錯了。

沒過倆星期,他們又發現pc(4450)?這顆粒子,實際上是由兩個獨立的五誇克態粒子pc(4440)?和pc(4457)?組成的......

據說那段時間,請了十多位心理醫生去給lhcb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做心理輔導......

當然了。

即便是pc(4440)?和pc(4457)?這兩顆粒子,在間域上也要遠大於目前威騰等人在分析的這組粒子。

隨後威騰又翻了翻實驗報告,把精力放到了目標粒子的誇克結構上。

畢竟眼下尼瑪已經排除了η介子的修正效果,也就是說這兩顆微粒不可能是個重子和一個介子粘在一起形成鬆散結合的結構。

那麼異常的地方必然就是在它們內部的構型了。

也就是.....

奇異強子。

給出的報告非常詳實,厚厚一大疊不下三四厘米,光是與誇克有關的報告就不下一厘米。

誇克事例的相關報告不同於亞原子粒子報告,它顯示的主要是低動量但高純度的數據,主要分析的重點在於質量峰和接近閾值處的寬結構。

刷啦啦——

威騰快速的查閱著擬合信號區雙j/ψ道的質量譜,他的關注重點隻在於出現明顯分層的α信號。

然而在流水線般翻過某張頁麵的時候,威騰的食指忽然一頓。

接著他重新將翻過的頁麵,再次翻回了麵前。

威騰的目光在其中某行數據上停留了足足好一會兒,平靜的目光中毫無征兆的露出了一絲驚駭。

隻見他將這張報告獨立放到一旁,像是課堂上老師喊出了交作業時的學生般,有些慌亂的翻找起了數據。

十分鐘後。

一疊十來頁的小文件堆被彙總到了桌麵上。

威騰緊緊拽著這疊文件,再次一張張仔細的查閱著內容。

又是幾分鐘過去。

威騰忽然長呼出一口氣,目光複雜的看向了麵前眾人,開口道:

“諸位,我好像知道這兩顆粒子異常的原因了。”

聽聞此言。

包括楊老和徐雲在內,所有人同時抬起頭,看向了這位理論物理的頂尖大老,

與此同時。

鏡頭也緊緊鎖定了威騰的麵容。

威騰倒也沒藏著掖著,畢竟請過一天假不好斷章...咳咳,畢竟這時候不太好賣關子。

隻見他輕輕揮舞了一番手中的報告,對眾人道:

“大家應該都發現了,在之前盤古粒子的衰變過程中,我們曾經觀測到雙粲誇克噴柱的信號。”

眾人齊齊點了點頭。

雙粲誇克噴柱。

這是暗物質驗證過程中就發現的信號,不過當時由於事例與暗物質無關,很多人便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畢竟雙粲誇克雖然極其罕見,到現在才被觀測到了十一次,但與暗物質相比還是差了一大截。我寫216章的時候才三次,現在成果迭代太快了

隨後威騰環視了眾人一圈,繼續道:

“大家應該都知道,如果要產生一個雙粲粒子,需要在對撞中同時產生兩對正反粲誇克對,也就是一共4個重味誇克才行。”

“大家請注意這裡,這是粒子形成之前的奇特強子譜,一...二...三...四。”

“也就是粒子形成之初,對撞區域曾經出現過兩對正反粲誇克,既有雙粲粒子存在。”

“但根據能級結構來看,在粒子形成後,雙粲粒子的痕跡卻消失了,同時兩邊的粒子內部卻各出現了一個粲誇克。”

接著威騰頓了頓,又換了一張報告:

“大家再看看這個。”

“這是用奇誇克測量出來的強核力場源常數,可以明顯看到數值極其異常。”

“而‘粘合’強核力的微粒,隻有膠子一種。”

“雖然暫時不太清楚原理,但是否能這樣認為呢.......”

“在對撞過程中,某顆雙粲誇克粒子將自己的‘軀殼’分到了兩顆粒子之內,至於‘靈魂’......”

“則以某種未知的方式‘轉生’成了膠子,與原先的膠子....永遠的融為了一體?”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