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徐雲又將法務部的聯係方式、孟亮和王雨潔抵達廬州後的相關安排和幾人聊了聊,把信息做了個交接。
最後整頓飯局在愉快的氛圍中散了場。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
徐雲和潘院士並未急著返回廬州,而是都留在了燕京。
他們大部分時間待在永陵的施工現場,少部分時間則在燕京陪潘院士竄了幾趟門。
期間王老的病情也逐漸穩定了下來,完全脫離了生命危險。
不過出於身體情況考慮,上頭的領導還是將王老轉移到了北戴河療養。
所以可以預見的是。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徐雲多半很難與王老在工作上有交集了。
.......
三個禮拜後。之前說的六到八天我修改了,很多同學反饋說時間不夠,感謝指正
永陵的挖掘現場。
今時今日。
潘院士、徐雲、薑成穀、黃雨婷......
整整十多位專家學者,再次聚集到了永陵明樓外的挖局指揮部內。
這也是繼項目動土首日後,人員到齊率最高的一天。
因為......
根據薑成穀傳來的消息。
張子昂的建築團隊已從上個禮拜正式開始了挖掘,並且今天深度就將.....
抵達後殿的上方!
此時此刻。
整個永陵外的地麵已經被修築成了一處巨大的工地,甚至有些年歲不大的樹木都被移植到了它處。
雖然後殿以及銅盒的占地麵積其實並不大,即便是後殿也隻有一百多平米。
但彆忘了。
整個挖掘過程需要分成三到四層施工,每一層為了讓挖掘機有足夠開闊的區域停靠,所以實際的挖掘麵積顯然會遞進增大。
假設最底層為一百平米。
那麼倒數第二層算上支護最少要兩百多甚至三百平米,倒數第三層則是四五百平米.....
如此往上遞推,整個地麵初始的工地麵積足足有好幾千平米。
雖然對於一挖就是一立方米的三一205挖掘機而言,這種工作量算不上什麼。
但整個工地在視覺上的區域麵積還是挺唬人的。
轟隆隆——
指揮室內。
看著轟然作響的挖掘機,潘院士的臉上也忍不住露出了些許好奇。
畢竟潘院士平日裡的工作不是在辦公室就是在實驗室,麵對這種土木挖掘現場的機會還真沒有多少。
當年他去魔都技物所做項目協作的時候,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工作之餘去看挖掘機工作......
有句話說得好。
喧囂城市裡的挖掘機並非是在挖土,而是挖掘著男人心中的躁動與浪漫。
“對了,翁教授。”
望著已經深入最地層的挖掘機,潘院士忽然想到了什麼,轉頭對一旁的翁同問道:
“翁教授,我記得以前聽過一個說法——不過具體哪兒聽到的記不太清了。”
“內容大致就是皇帝在陵寢修完後,通常會把工匠們堵在陵墓裡頭封死。”
“可為什麼咱們的重力梯度儀沒有檢測到那些骸骨的存在呢?莫非是嘉靖埋葬之前把屍體都清理掉了?”
潘院士開口後。
翁同、薑成穀以及童懷軍幾位考古方向的從業者齊齊對視了一眼,同時哈哈大笑了起來。
隨後翁同扶了扶眼鏡,對潘院士說道:
“潘院士,這樣吧,我先請教您一個物理學的問題。”
“不知道在物理領域裡,有沒有什麼真實原因和解釋並不相關,但卻被很多人接受的現象或者觀點呢?”
潘院士看了他一眼,點了點頭。
作為堂堂華夏院士,這方麵他的知識儲備可謂很豐富,所以很快便想到了個例子:
“當然有,比如說現實裡的火車不都是靠左行駛嘛,很多營銷號都在說是因為防止相向的兩輛車因為科裡奧利力相撞。”
“但實際上科裡奧利力...也就是地球偏向力並沒有那麼大。”
“火車靠左行駛的原因很簡單,因為火車這玩意兒是英國人發明的......”
聽聞此言。
一旁的陸朝陽不由點了點頭。
所謂科裡奧利力,指的就是地轉偏向力。
它也應該是最經常被高估的一種力了。
火車速度一般平均是120km/h左右,高鐵能達到350...不過現在國內高鐵大概都在250km/h上下。
不過沒關係,就按照350的數值來計算。
同時緯度越低偏向力在水平向影響越小,那就算在南極點。
這樣算動車的科裡奧利力有多大呢?
根據=2mvωsinφ可以得出,科裡奧利力大概是高鐵重力的14/10000。
也就是說一般高鐵的偏向力不到重力的萬分之14。
這是什麼概念呢?
高鐵的軌距是1.4米,也就是說你在一個鐵軌下麵墊上一粒2毫米的沙子,產生的影響都肯定比另一輛高鐵的科裡奧利力大。
所以營銷號口中傳的振振有詞的科裡奧利力,在鐵道概論上壓根找不到它的影子。
沒用的知識又增加了.jpg。
潘院士作為國內腦袋瓜子最聰明的那一批人之一,在解釋完科裡奧利力的問題後,心中也大致有了判斷:
“翁教授,所以你的意思是......所謂古代工匠們被堵在陵墓裡滅口的傳聞,其實也是一種誤傳?”
翁同點了點頭,將手上的保溫杯拿到麵前輕輕吹了吹,說道:
“沒錯,潘院士,其實如果仔細想想,你就會發現這個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首先,古代建造帝陵基本屬於大工程,不是一批人修建的,而是不停征發民夫和囚徒來進行的建造。
“大多數帝陵都是皇帝一繼位就開始修築,持續時間數年甚至十數年。”
“那麼長時間裡不知道征發了多少地方,多少批的民夫工匠,你說該殺哪一批好?”
潘院士頓時一愣。
翁同則抿了口水,又繼續說道:
“要說是設計監製的人吧,那也不對,畢竟一般帝陵都是由工部等負責國家營建的機構負責設計監造的。”
“有些帝陵的總指揮還是丞相直接負責的,不可能把丞相等官員大匠殺了吧?——倘若真有皇帝這樣做了,不可能在史書上找不到。”
“其次,就算是要坑殺工匠,為什麼要把他們堵死在陵墓裡頭呢?拉到一處山穀放箭射死、或者在飯裡下毒毒死豈不是更容易?”
“古代不是沒有殉葬製度,但殉葬死的都不是工匠——過勞死的工匠倒是有不少。“
“所以這種說法基本上屬於後人的腦補,帶著很多或者影視色彩,做不得真。”
“.......”
看著侃侃而談的翁同,潘院士也跟著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似乎.....
是這麼個道理?
而就在潘院士和翁同閒聊的時候。
一旁基坑內的設備聲音驟然毫無征兆的一停。
過了片刻。
一位頭戴安全帽、膚色黝黑、麵相看起來五十但聲音隻有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從帳篷外跑了進來:
“報告,張工,挖掘機已經挖到後殿頂層了!”
.......
注:
做胃鏡要辦住院手續,所以章節短點,今晚空腹加喝瀉藥,明天檢查話說磷酸鈉鹽不是晚上才喝麼,為啥護士叫我四點就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