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變故突生(2 / 2)

走進不科學 新手釣魚人 13691 字 11個月前

“s!”

葉篤正興奮之下嘴裡冒出了一句英文,同時在桌上翻找了一番,抽出了一份大概兩厘米厚的文件:

“喏,你看看這個,我用了兩天時間計算出來的模型。”

陶詩言伸手將其接過,認真翻閱了起來。

過了片刻。

陶詩言忍不住抬起頭,目光在葉篤正的黑眼圈上停留了一會兒:

“篤正,你連負局部空間梯度都考慮到了?”

葉篤正聞言換了個姿勢,雙手插在胸前,嘴角露出了一絲龍王笑:

“沒錯。”

眾所周知。

大氣動力學雖然是個很複雜的東西,但它所涉及到的物理知識其實並不算‘冷’。

大氣動力學所包括的物理概念主要有動量方程,連續方程,和熱力學方程等等。

也就是牛頓第二定律,質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當然了。

就像有些大廚能把土豆玩出花兒,有些人連土豆絲都隻能用模具掐絲一樣。

這些物理現象雖然看起來簡單,但在大氣動力學的實際計算過程中卻非常複雜。

舉個例子,氣體連續方程。

它的表達式是這樣的:

?nq?t+??(vnq)=(??kb?)nq+remisg +rdepg +rwashg +rucg +rc/eg+rdp/sg+rds/eg+rhrg。

其中 remisg代表排放,rdepg代表乾沉降,rwashg水洗,rchemg代表光化學反應過程,rnucg代表成核過程,rc/eg代表冷凝/蒸發,rdp/sg代表沉積/升華,rds/eg代表溶解/蒸發,rhrg代表異相反應。

暈了嗎?

這還隻是入門呢......

哪怕在2023年。

大氣動力學都是個深奧到預測日期超過七天計算結果還不如roll骰子的學科,遑論現在了。

如今的氣象中心隻能靠著人力去推導各種結果,極其原始。

當然了。

也正是因為沒有超算之類設備協助的原因。

這個時期的大氣工程師還處於一種我知道這個問題難,但不知道具體有多難】的情況。

就像後世的網絡。

很多讀者都知道日更三萬很困難,但他們的認知無外乎是關小黑屋碼個十幾個小時就差不多了。

實際上隻有真正接觸這行才知道,日更三萬真的是一種美好的期許而已......

眼下的氣象學就是如此。

當年的理查森甚至還提出了個六萬四千人在一間工廠裡計算,就能解出全世界天氣數值預報的天真想法.....

假如說實際上的氣象計算涉及的是小數點後100位的情景,氣象界在這個時期探究到的是小數點後10位。

那麼眼下氣象界對可以被推導出來的氣象數值猜測,頂多就是12、13位左右罷了。

也就是費點兒力能夠破解的範疇。

等到氣象衛星出現並且發展到一定程度,

這個數值會被擴展到20位。

接著ecmw提出四維變分。

氣象學家就會發現一個悲催無比的現實:

這玩意兒tmd就跟單反似的,算多少遍都看不到頭......

但另一方麵。

也正是因為眼下視角的局限性,人類才會有勇氣去挑戰計算大自然。

葉篤正便是這樣一位‘勇者’。

隨後他又從邊上取出了一份紙筆,唰唰唰的寫下了幾個數字:

“詩言兄,你看,這就是我計算出來的協變量張量。”

“我的思路是先將笛卡爾坐標係轉化為曲麵坐標,將連續方程拆分成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分彆計算......”

“至於痕量物質方麵,我依據雷諾分解,把瞬時濃度分解為了均值項和湍流項也就是φi=φˉi+φi′′.....”

數分鐘後。

啪嗒。

葉篤正將筆一放,對陶詩言道:

“詩言兄,你覺得這個推導怎麼樣?”

“三日內不會有大雨,第四日上午降雨概率30%,下午60%,夜間無法判斷。”

“沙塵暴則是兩日內概率為0,第三天1016點概率73%。”

陶詩言目光在厚厚的算紙上停留了一會兒,摸著下巴說道:

“邏輯上倒是說的過去,不過篤正,三維空間流體的變化我總覺得沒這麼簡單,尤其是邊界層這塊兒我還是感覺數據少了......”

說道這裡。

陶詩言便止住了嘴。

他很清楚,葉篤正是個聰明人。

以好友的智商和情商不需要說太多,應該就能理解自己的想法。

果不其然。

聽到陶詩言的這番話。

葉篤正沉默片刻,微微歎了口氣。

隻見他將雙手負在身後,從位置上站起身,說道:

“詩言兄,友來同誌也是這個看法——雖然他不是氣象專家,但計算這塊還是互通的。”

“友來同誌?”

陶詩言微微一愣,旋即很快便反應了過來:

“篤正,你把這份預測結果交給常委會了?”

葉篤正點了點頭,表情愈發凝重了不少:

“嗯,昨天交上去的,全票通過,今天就開始施工。”

“......”

陶詩言張了張嘴,想要說些什麼。

但最終還是沒有說話。

也是。

設備已經在平穩狀態下運行了多日,環境上不存在任何外因乾擾。

該收集的數據,已經收集的差不多了。

同時在阻尼器的協助下。

這些數據的多樣性和完整程度,甚至要遠超基地早先的預料。

氣象中心這邊再投入人力運算,所得出的結果無論正確與否,基本上都代表著一個概念:

它是目前人力可及的最高精度。

如果預測成功。

那麼代表著今後建築隊有很大概率能夠順利....甚至提前完成轟爆試驗場的修建。

但如果失敗......

則代表著儀器、人力的投入將在瞬間變得毫無價值,核武器的研發也將受到嚴重的影響。

在這兩個結果麵前。

今天是否隨同施工倒是變得次要了起來。

基地可以乾看著等三天,也可以相信預測今天動土。

成了能省三天時間,失敗了就要虧一波物資。

但無論哪種選擇。

在預測精度的驗證問題麵前,都隻能算是添頭。

想到這裡。

陶詩言不由拿起水杯,輕輕抿了口水。

然而在喝水的時候,他的耳中忽然聽到了些許細微的聲響。

這些聲響清脆而又急促,音調似乎也在隱隱增大。

方位則是......

陶詩言愣了兩秒鐘,旋即意識到了什麼。

隻見他猛然轉過頭,看向了......

距離他與葉篤正兩米開外的窗台。

恰好此時。

陶詩言注視的方位上。

一顆巨大的水珠啪一下落地了窗戶的玻璃上,如同花包綻放般瞬間炸開,而後慢慢向下方的窗沿滾落。

接著是第二顆....

第三顆......

天上——

下雨了......

...........

注:

玩個小遊戲,這章裡出現了幾位院士,具體名字是啥,猜對了明天加更一章4000字的,時間截止到今天晚上12點吧。可以明確告知有坑,否則不可能有信心加更的,所以公布答桉的時候彆說我耍詐了,但不會離譜到完全猜不出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