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李覺的這番話。
葉篤正在驚訝之餘,不由與陶詩言對視了一眼。
陶詩言朝他投來了個鼓勵的眼神,點了點頭。
見此情形。
葉篤正不由深吸一口氣,調整了一番心緒。
接著將放在手邊的文件袋拆開,從中拿出了幾張算紙,對李覺說道:
“李廠長,張主任,還有幾位領導。”
“不瞞諸位,剛才在來的路上,我就和老陶討論過這次天氣預測失敗的原因。”
“原因說白了其實很簡單,就是數據的數量不夠。”
李覺頓時一愣,有些意外的確認道:
“數據的數量不夠?”
葉篤正點點頭:
“沒錯。”
葉篤正在來座位的路上曾經注意到,自己位置的後方恰好有一小塊黑板,還放著幾根粉筆。
於是他便乾脆站起身,走到黑板邊畫了個圖示:
“......大家看,這裡空間分布的基準圖,我們計算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在湍流項在垂直位置....也就是高度空間上的分化。”
“因為我們原本使用的標準kε模型是高雷諾數模型,但根據這場雨帶來的逆推結果顯示,近壁區域會受到低雷諾數的影響。”
隨後葉篤正頓了頓,換了個更加直觀的解釋:
“舉個例子,在原先的模型中,我們相當於把地麵到天上一萬米的這段距離分成了十個區域,也就是每塊區域高1000米。”
“按照原先模型的劃分,這1000米區域中的....你們直接理解成氣壓吧,每塊區域內的氣壓是不會變的。”
“但直到現在我們才發現,彆說1000米的區域了,實際上高度每升高或者降低一米,氣壓的數值都會有所變化。”
聽完葉篤正的這番解釋。
一旁的陶詩言亦是表情沉重的歎了口氣。
篤正兄,我們發現的太晚了啊......
葉篤正所說的氣壓隻是一個便於理解的例子,不是說氣象中心連氣壓隨高度會發生實時變化這種知識都不知道。
‘氣壓’真正指代的概念,其實是源項和湍流粘度。
隻是考慮到某些笨蛋訁....咳咳,考慮到李覺這些非專業人士不太清楚具體概念。
所以葉篤正才選了氣壓作為舉例。
葉篤正的這個做法很快起到了效果,李覺當即明白了他的想法:
“所以老葉,你的意思是限製我們的不是某些計算過程,而是氣象數據?”
葉篤正思索片刻,解釋道:
“怎麼說呢.....”
“計算過程和方法肯定也要優化,但它們都還不算方向上的問題——就像一個傷員,手臂和心臟各中了一刀。”
“手臂的傷勢雖然不能忽視,但和心臟的致命傷比起來顯然不是一個量級。”
“而氣象數據,便是我們心臟上的那道傷口。”
“.......”
李覺默然。
在會議開始之前,他自己其實也做過一些猜測。
在他想來。
氣象計算或許和現在核武器麵臨的問題有些類似,主要的壁壘在於具體理論上的推導。
也就是現實中的一些環節其實是相對次要一些的。
結果沒想到......
葉篤正給出的說法與他預料的完全相反,居然是氣象數據....也就是那些測量儀器收集的量不夠?
看著陷入沉思的李覺,葉篤正的心中同樣有些感慨。
雖然這次氣象失敗令他士氣大跌,幾近頹廢。
但某種意義上來說。
這也為他....或者說國內氣象學揭開了一個真相:
氣象計算遠遠比他們想想的要複雜的多。
在今天之前彆說基地了。
哪怕是全國的氣象學者,恐怕都是認為氣象的計算在於精度而非數據的數量。
結果呢。
這次基地氣象中心拿到了首都送來的國內最先進的儀器,還意外得到了阻尼器的幫助,一下有了接近二十個穩定的高空數據收集點。
哪怕是首都香山的那台濕度傳感器,都很難提供如此精細的數據。
加之葉篤正本人也在計算過程中,福至心靈的考慮到了負局部空間梯度問題......
毫不誇張的說。
機緣巧合之下。
葉篤正他們雖然位於國境邊陲,但他們卻擁有了一次建國至今氣象領域最好的計算條件。
隻是這個條件下誕生出來的結果有些殘酷,徹底推翻了他們此前天真的想法......
如果葉篤正所料不錯的話。
具體的模型應該還涉及到了非線性突變,需要考慮某些很複雜的情景。
情景一多,自然就需要更多數據來模擬了。
而就在葉篤正心生感慨之際。
座位上的神劍將軍又提出了一個新問題:
“老葉,也就是說如果你們想要計算成功,就必須拿到更多的數據?”
葉篤正聞言連忙回過神,點了點頭:
“沒錯。”
“我再確認一下,這個更多是指數量的多,還是精度...也就是小數點的提高?”
“數量。”
“精度不需要考慮嗎?”
“精度能高肯定也好,但目前最缺的還是數量——道理和之前說的手背與心臟的傷是一樣的。”
聽到這裡。
神劍將軍心中大致有了數,最後問道:
“那麼老葉,你們需要額外多少的數據才能有把握成功?我是指和現有的數據量相比。”
葉篤正沉默片刻:
“10的五次方...倍。”
葉篤正話音剛落,會議現場頓時為之一靜。
過了好一會兒。
一旁的彭夢熊有些滑稽的掏了掏耳朵,確認道:
“葉主任,你說什麼來著?”
葉篤正看了他一眼,絲毫沒有想笑的衝動,而是歎息道:
“彭工,你沒聽錯,要比現在多十萬倍的數據,我們才有可能計算出三天內的氣象變動。”
“......”
聽到葉篤正的再次確認。
神劍將軍的臉色雖然沒什麼變化,但他握著搪瓷杯的手掌卻隱隱用力了幾分。
十萬倍。
如果說單純的隻是十萬組數據,那麼或許還有一絲絲可能。
畢竟曆史上的孫權、當年的優勢在我,無一不是把十萬甚至更多東西隨手送出。
但十萬倍,這就是另一個概念了。
直白點說。
基地需要十萬台熱電偶濕度儀,才有可能完成這種數據收集。
但眼下彆說十萬台了,哪怕是全國的熱電偶濕度儀加在一起,都隻有5台而已.....
甚至全球都夠嗆能湊出這麼多濕度儀。
隨後他又想到了什麼,轉頭對陸光達問道:
“光達,我們的爆轟試驗場,真的不允許在沙塵天或者雨天修建嗎?”
陸光達麵色嚴肅的搖了搖頭,態度很果決:
“絕對不行,沙塵天其實還好說點兒,雖然風沙和礦物會影響試驗場牆體的組成,不過隻要不是強烈的沙塵暴,施加一些擋風措施倒是能正常開工。”
“但下雨天就不一樣了,雨水會影響水份遷移,哪怕用棚子擋水,濕度也會影響有序水化反應的進行。”
“這種狀態下修建的牆體不承受爆炸或許還能用,但在爆轟的衝擊之下,有很大可能出現垮塌。”
“垮塌一來容易出現事故,二來會損害衝擊痕跡,對冷爆的數據收集產生嚴重的影響。”
聽到陸光達的這番話。
彭夢熊也跟著舉起了手,表態道:
“張主任,光達同誌說的沒錯,爆轟試驗場的修建必須要在乾燥條件下進行。”
“一旦放鬆條件,後果很可能不堪設想。”
在現場的參會幾人中,彭夢熊是為數不多曾經去毛熊國內學習過熱核技術的專家。
當時在參觀莫斯科熱工研究所反應堆的時候,毛熊負責建造爆轟試驗場的專家便和他提過這方麵的事兒。
無論是毛熊、海對麵還是約翰牛,他們在修建爆轟試驗場時都必須要求是乾燥條件。
當時那位專家還告訴彭夢熊。
毛熊在搞爆轟試驗場的過程中一旦遇到雨水天,整個試驗場哪怕完工度達到了99%,都必須要推倒重來。
沒辦法。
這不僅僅是安全的事兒,衝擊波的檢驗也是重中之重。
任何涉及水化反應的步驟,都會影響到數據的采集。
聽到彭夢熊和陸光達給出的答桉,神劍將軍的眉頭頓時緊蹙了起來。
對於毛熊這種工業霸主來說,推倒重來並不是一件很難或者要花很多代價的事兒。
可對於如今一窮二白的兔子而言,這就是另一個概念了......
但問題是爆轟試驗場必須要在乾燥條件下進行,而眼下想要測算天氣又必須要十萬倍的數據.....
因此眼下擺在基地麵前的選擇,其實隻有一條路。
也就是投入巨大的代價,在乾燥天氣修建工位,去和老天爺賭運氣。
想到這裡。
神劍將軍一把掐滅煙頭,準備說出自己的決斷。
不過在他開口之前。
一直沒怎麼說話的老郭忽然舉起了手,說道:
“老李,我有話說。”
李覺看了眼自己的好友:
“但說無妨。”
老郭聞言放下筆,環視了周圍一圈,猶豫片刻說道:
“我在想.....如果大家實在沒辦法的話,是不是可以問一問韓立呢?”
“畢竟氣象數據本身並不涉密,哪怕告訴他我們想收集氣象信息也沒什麼問題。”
“而韓立不久前還拿出了阻尼器這個技術,假設他所說的那個叫風靈月影的社團真的存在.....”
“或許保不齊萬一...他還能給出點小驚喜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