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二章 驢:所以還是我背負了一切(1 / 2)

走進不科學 新手釣魚人 15329 字 11個月前

“?????”

此時此刻。

會客室之中。

聽到陸光達的這番話,楊振寧的臉上頭一次露出了清晰的愕然:

“光達,你這是什麼意思?”

此時楊振寧的語調之高,甚至都有點破防了。

畢竟倘若是第一次聽到驢這詞那還好說,可眼下楊振寧已經是第二次聽人提到驢這個字眼兒了。

莫非在自己離開祖國的這些年裡,驢這玩意兒也發生了變異,開始參與科研項目了?

隨後楊振寧重重咬了口唇腔內壁的柔軟處,用痛感強行讓自己的思緒回過了神:

“光達,你說的驢到底指的是什麼?它怎麼會和引力子扯上關係?——不瞞你說,來津門的路上,老黃他就提過類似的事兒。”

陸光達此時也從拍大腿的狀態中恢複了正常,隻見他用手指在下巴處撓了兩下,嘴裡嘖了一聲:

“振寧,你先彆急,聽我解釋完你就明白了。”

“首先咱們先把話題回歸原處,聊聊你設計的這台設備。”

“如果我所料不錯,你設計的這台原初引力波探測器,利用的原理之一應該就是邁克爾遜莫雷實驗原理吧?”

楊振寧很爽快的點了點頭。

原初引力波也好,常規引力波也罷,既然它們是個波,那麼探測的最好方式顯然就是乾涉儀。

因為波是可以疊加的。

兩波重疊時,合成波的振幅大於成分波的振幅者,稱為相長乾涉或建設性乾涉。

如果在某一時刻。

一列波的波峰與另一列波的波峰或者波穀和波穀在同一地點相遇——也就是說兩列波在這裡引起的振動的相位相同,那麼在這一點上兩列波引起的振動總是相互加強的,質點的振幅最大。

這種乾涉被稱為完全相長乾涉,或者完全建設性乾涉。

同樣的。

兩波重疊時,合成波的振幅小於成分波的振幅者,稱為相消乾涉或破壞性乾涉。

如果在某一時刻。

一列波的波峰與另一列波的波穀在同一地點相遇,也就是兩列波在這裡引起的振動的相位相反,那麼在這點引起的振動總是相互削弱的。

如果兩列波的振幅相同,質點的位移之和就總等於0。

這時的乾涉又稱為完全相消乾涉,或完全破壞性乾涉。

這個原理和邁克爾遜莫雷實驗在本質上是一樣的,不過在概念上先進細化了很多——其先進程度還要超過了徐雲在1850副本中搞過的那台乾涉儀。

根據楊振寧的想法,這套設備可以根據探索標的分成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探測常規引力波,第二個階段則是探測原初引力波。

後者的難度比前者要高一些,好比你想要在《龍珠世界裡找到超級賽亞人已經很難了,至於想找到會自在極意功的超級賽亞人就更不容易了

所以二者屬於一個遞進關係,同時對應這兩個階段,楊振寧也設計了兩套設備。

“光達,我的想法是這樣的。”

會客室內事先被陸光達準備了一塊黑板,因此楊振寧當即拉著黑板就做起了圖示:

“第一套設備利用的是激光乾涉原理,一束激光從激光儀中發出,經過一麵45°傾斜放置的分光鏡,分成兩束相位完全相同的激光,並向互相垂直的兩個方向傳播。”

“這兩束光線到達距離相等的兩個反射鏡後,沿原路反射回來並發生乾涉。”

“如果光束行進的距離完全相同,它們的光波將完美錯開,發生完全破壞性乾涉,此時探測器上是探測不到激光信號的。”

說著楊振寧頓了頓,又在黑板上斜45°畫了一道箭頭,繼續說道:

“當有引力波經過探測時,它會使探測器周圍的空間發生擾動。”

“這種擾動會導致空間本身在一個方向上拉伸,同時在另一個方向上壓縮,兩束激光束走過的路程就會產生細微的差異。”

“相位發生交錯,探測器上的光線強度就會發生明顯的變化,從證明引力波的存在。”

“當然了,這個想法說起來很簡單,但實際上需要投入的成本卻很高。”

陸光達靜靜聽完,讚同的點了點頭。

確實。

理論上楊振寧的這個想法非常簡潔明了,看上去有手就行似的,但實際操作起來難度非常大。

因為在數學上,由引力波引起的探測器距離的變化可以小到質子大小的 1/10000——即10的負23次方米,所以探測設備需要的規格必然極其龐大。

畢竟乾涉儀的臂越長,它們可以進行的測量就越小,儀器就越靈敏,對引力波的探測就越有力。

根據楊振寧和陸光達本人的計算。

這台常規引力波乾涉儀的臂長最少不能低於3.5km,內部更要讓光路反射300次以上,保證激光光路長度能突破1000km才行。

這個項目在任何時候,都妥妥算得上大工程。

隨後陸光達想了想,對楊振寧道:

“振寧,你預想的設備投入成本是多少?”

楊振寧嘴角動了動,很想問陸光達什麼時候才能解釋驢的問題,但猶豫了兩秒鐘還是決定按照陸光達的節奏來走:

“如果接下來彙率變化不大的話大概是現如今的3600萬華夏幣吧——這個項目可以在25年內分批投入,第一期大概要300萬左右。”

陸光達輕輕點了點頭。

離開基地的時候他雖然不清楚楊振寧他們的具體想法,但卻被告知過這些回國的學者基本上都會有自己的項目落位。

因此他便和基地裡的另一頭驢拐彎抹角的了解了一下未來的彙率,大概得到了一個科研成本方麵如今1元大概等於未來百元】的回答。

按照這樣計算。

楊振寧需求的3600多萬華夏幣,大概就是未來三十多個億的樣子。

這確實是個大手筆了.

按照那頭驢的說法,未來很多國字頭的項目投入也就幾十個億到百億之間,極少數類似盧州量信實驗室的總規劃才會突破千億。

而那時候兔子們的經濟實力,早就領先現如今不知道多少倍了。

好在這個數字如同楊振寧所說,屬於可以分期投入的金額,兔子們用不著立刻拿出來這麼多錢,第一期有300萬就夠了。

而這倒是在組織上給楊振寧批準的經費額度之內。

因為

在基地裡那頭驢的一力推動下,楊振寧回國後的經費額度也被拉到了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

1000萬華夏幣。

沒錯。

1000萬華夏幣。

這個數字對於如今一窮二白的兔子們來說,幾乎可以冠以天文二字形容。

要知道。

從三年前開始,兔子們研究原子彈的直接投入,也不過是28億華夏幣罷了。

楊振寧一人的科研經費,便相當於原子彈研究總成本的千分之三左右。

當然了。

其他學者們的額度也不低,比如遺傳學之父李景均的課題經費也高達500萬華夏幣。

當初老郭他們為了把燒成七分熟的徐雲從貴德縣合理帶走,還編造了一個徐雲與一次5000元盜竊案有關的說法。

那個數字當時都已經震撼了一批普通工人,更彆說如今這大幾百上千萬了。

這些數字與如今國內的發展程度相比可謂是極其違和,在不明所以的人看來估摸著都會以為兔子們瘋了。

不過誰讓221基地那邊有一個值得兔子們梭哈的理由呢.

首都那幾位大先生的魄力、視野與決斷的勇氣,在這第三批回國的留學生身上再次展現的淋漓儘致。

視線再回歸現實。

楊振寧在回國之前便得到了關於這1000萬經費的承諾,因此他說起投資金額的時候整個人顯得還算平靜。

他有信心在耗費自己所有經費額度之前,就讓探測器產出一些肉眼可見的成果,以此來保證國家會增加後續的投入——說實話,如果連這種把握都沒有,那他也彆回國帶項目了。

接著楊振寧深吸一口氣,重新看向了陸光達:

“光達,我該說的差不多都說完了,接下來應該到你解釋為什麼原初引力波和驢有關係了吧?”

陸光達這次倒也不賣關子了,嘿嘿笑了兩聲,伸手指了指楊振寧在黑板上寫的第二部分:

“老楊,你不是說了麼,你的探測步驟分成兩個階段。”

“一是常規引力波探測,二則是原初引力波。”

“其中要用到驢的正是第二個階段的原初引力波——同時在這個階段裡,驢還是核心環節哦。”

楊振寧眉頭一掀:

“怎麼說?”

陸光達想了想,也從座位上站起身,走到楊振寧身邊接過了筆,在黑板上寫了起來:

“老樣子,我們還是從設備原理入手,常規引力波探測可以看做是大型的精密乾涉儀,需要有數公裡長的實體‘械臂’。”

“因此這種設備隻能在地麵上建造,算是地表精密設備之一,也就是所謂的地麵工程。”

“不過原初引力波的探測就不一樣了,它是要上天的,屬於航空航天相關。”

楊振寧雙手負在身後微微頷首,表示了讚同。

早先提及過。

引力波之所以難以探測,是因為引力波的頻率太低、波長太長。

就以編號為gw150914的首個實測引力波為例。

它的頻率隻有約150hz左右,其傳播速度是光速,即30萬公裡/秒。

所以它的波長足有2000公裡,相當於地球半徑的三分之一。

在徐雲穿越來的後世,引力波方麵最知名的項目顯然是ligo。

ligo的總造價大概在6億美刀左右,臂長四公裡,內部折射光路超過400次。

不過即使擁有數公裡的臂展,ligo這類建造在陸地上的乾涉儀也隻能探測引力波中頻率最高,波長最短的那些部分。

這也是為什麼後世但凡聽到引力波,幾乎必然聯係到黑洞合並或者黑洞吞噬中子星這種較為極端的情況。

因為隻有這類極端事件,才能在短時間內釋放出巨大能量,從而產生出如此高頻的引力波。

產生gw150914的那次黑洞合並過程中,其瞬間達到的輻射功率峰值,是可觀測宇宙中所有發光物質輻射功率總和的十倍。

可即使如此。

當它跨越13億光年的距離,在2015年掠過地球的時候,隻有臂展4公裡的ligo livingston和ligo hanord成功探測到了信號,而另一台臂展隻有0.6公裡的geo600卻未能發現。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