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宇宙中這類高能極端事件並不常見,2019年4月至10月ligo火力全開的半年裡,一共也隻探測到39次,平均大約每兩周3次。
常規引力波都如此探測,遑論原初引力波了。
原初引力波理論上的頻率都在10hz以下,波長起碼有幾萬公裡,有些低頻引力波的波長甚至可以達到光年量級,以ligo的臂展長度很難探測到。
在這種情況下。
既然地麵上的乾涉儀尺寸不夠,最容易想到的一個辦法就是.
在太空中架設超大型乾涉儀。
“老楊。”
隨後陸光達在黑板上畫了個三角形,同時邊畫便對楊振寧說道:
“根據你的想法,你準備發射三顆衛星到天上,主動性的對宇宙中可能存在的時間進行跟蹤。”
“不過這三顆衛星並不是繞地球運動,而是跟隨地球一起繞太陽運動。”
楊振寧再次點了點頭。
他的想法其實很簡單:
宇宙空間廣闊無垠,那麼如果在宇宙中進行激光傳遞,那不可以很隨意的調整械臂的“長度”了嗎?
按照他的計劃。
這三顆衛星相互距離大概是380萬公裡,差不多是地月距離的10倍,激光從一個設備走到另一個的時間超過12秒。
如今整個地球所有國家發射上天的衛星總數都沒超過8顆,楊振寧的這個想法可見有多誇張。
不過陸光達在過去一段時間裡沒少遇到過某人奇葩言論的衝擊,所以此時他依舊可以很淡定的與楊振寧進行著交流:
“老楊,根據你設計的這個模型,衛星很多設備之間是不能通過金屬結構進行銜接的。”
“連接設備.也就是承擔芯材拚接的材料,一定要具備比普通高溫膠帶更強的拉力、彎曲力以及剪切力。”
“而這個材料.老楊,不瞞你說,正是出自咱們之前提到的本土驢。”
“這玩意兒的官方名稱叫做驢漿薄膜,如今已經是咱們國內相當高密級的一種軍工資源了。”
聽聞此言。
饒是楊振寧對陸光達將會拋出某些驚人的語句有所準備,臉上依舊露出了明顯的愕然。
芯材拚接。
這確實是衛星尤其是高精度探測類衛星理論上存在的一個技術難點。
一來是衛星脫離火箭後進入軌道,期間拚接區域會遭遇巨大的剪切力。
這種剪切力的存在會讓常規合金和普通膠體發生形變,從而影響到衛星的拚接結構。
如果衛星上沒有承載什麼精密儀器、並且本身結構穩固那還好說。
但如果上頭放著的是精度在小數點後幾位的設備,那麼膠體形變產生的影響可就大了。
因此如果有這麼一種高強度的材料存在,那麼確實可以看做是關乎楊振寧設想落實的重要.甚至核心材料之一。
但這玩意和驢結合在一起,就怎麼看怎麼有些古怪了
看著一臉懵逼糾結的楊振寧,陸光達的嘴角忍不住翹起了些許弧度。
在他發現楊振寧設計了一款空間探測器後,他其實便預感到了這一幕的發生。
畢竟
驢漿薄膜這玩意兒可是現今最強的拚接囊體材料,無論是德國佬還是隔壁的毛熊,都在和兔子們做著相關交易呢。
而這兩個國家購買驢漿薄膜的目的,便是將其運用在航空領域——區彆無外乎前者是衛星,後者是航天飛機罷了。
所以楊振寧的方案想要落實,必然離不開本土驢的幫忙。
“等等!”
就在陸光達樂嗬嗬的看著楊振寧的時候,楊振寧忽然眉頭一皺:
“光達,你說的那什麼本土驢材料具備抗高強度作用力的特性,說明你們肯定有足夠的實驗數據能夠證明這一點。”
“同時芯材拚接的材料必然是膠體或者膜態,它能夠在太空這類情景下起效,那麼在大氣層內必然也同樣可以正常應用,莫非.”
說到這裡。
楊振寧猛然抬起頭,目光銳利的盯著陸光達:
“莫非你們之所以可以打下u2,這個本土驢材料在其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難怪你們會說u2偵察機是被驢踹下來的原來是這麼回事?”
陸光達聞言翹起的嘴角頓時僵在了臉上,眼中露出了一絲明顯的駭然。
過了足足有好一會兒。
陸光達方才收斂了這股神情,苦笑的搖了搖頭,緩緩說道:
“老楊啊老楊,這麼多年不見,你的思維依舊如此靈敏。”
“也罷,反正這事兒本來上頭就沒打算瞞著你——沒錯,我們之所以可以打下u2,就是因為有了一款可以停留在三四萬米高空的導彈平台。”
“這個平台由四枚導彈組成,承載平台的核心材料之一,就是本土驢漿液製作成的囊體材料。”
“它的正式名稱叫做驢漿薄膜,這名字你可以記下來,今後你的工作中應該會經常與它接觸。”
“本土驢這玩意兒可是個好東西啊。”
楊振寧這才了然的點了點頭。
果然如此
u2偵察機被擊落的事情在海對麵不是啥秘密,尤其是對於楊振寧他們這些相對中高層次的留美人才,這事兒在圈內是壓不住的。
隻是回國前楊振寧也好,李政道也罷,都信了海對麵宣傳的兔子們得到了毛熊幫助】的解釋,所以對這事情並未太過深究。
如今聽陸光達這麼一說,楊振寧方才聯想到了u2的事情。
接著楊振寧似乎又想到了什麼,嘴裡欸了一聲,從身上翻出了那本《physical review letters期刊,指著第一頁說道:
“光達,這篇論文裡的ese donkey又是怎麼回事?也是指本土驢?”
熟料陸光達卻有些微妙的看了他一眼,否定了楊振寧的猜測:
“振寧,這事兒就和本土驢沒啥關係了——它指的其實是另一頭驢,人稱臥驢先生。”
“今後有機會的話,你應該會有和他打交道的機會的。”
楊振寧:
“?”
“安啦安啦。”
眼見楊振寧一副想要探究原因的表情,陸光達忍不住拍了拍好友的肩膀:
“這件事情解釋起來很複雜,具體還是等你去首都見了大領導再說吧。”
“目前關於這篇論文我能告訴你的隻有一件事,那就是咱們做實驗的設備是來自的那台80mev的串列式靜電加速器。”
這一次,楊振寧臉上的表情就沒那麼驚訝了,臉上隻是露出了果然如此的表情。
楊振寧雖然沒有在看到論文的第一時間就想到加速器的來曆,但他在海對麵研究論文足足研究了兩個多月,思維再遲鈍也不可能做不出這個猜測。
畢竟如今全球領域內能做這種量級的設備就一台,偏偏它還在運輸過程中失火損毀了,楊振寧能夠想到它也實屬正常。
實際上。
意識到這件點的頂級學者估摸著有不少,隻是德英法三方一直都不承認這事兒,一口咬定加速器燒毀在了諾曼底。
加之邏輯上很多人確實也無法解釋為什麼兔子們可以讓三個陣營不同的國家出麵擔保,因此這事兒注定隻能成為一件不會有結果的猜測。
如今陸光達隻是將這個猜測給實錘了而已,對於楊振寧這樣早就有底的人而言產生不了多少心理波動。
“對了。”
隨後陸光達又將目光投放到了二人麵前的黑板上,指著上頭三體似的三顆衛星說道:
“振寧,你的這個方案除了芯材拚接之外,是不是還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
楊振寧很坦誠的點了點頭:
“對,還有一個問題——即便是這種程度的空間乾涉儀,也依舊沒辦法觸及到引力波頻率的最底層。”
“除非能夠.再想個法子。”
上頭提及過。
引力波這玩意兒的頻率低到離譜,波長則高到離譜。
楊振寧設計的空間乾涉儀頂多就能探測106到109hz的引力波,頻率再低.也就是長度在光年級的引力波就沒法探測到了。
除非
兔子們有能力架起比太陽係柯伊伯帶更大的乾涉儀。
而這顯然是短期內不可能做到的事兒,彆說楊振寧所想的30年了,300年還差不多呢
而這部分引力波要是無法成果捕捉,發現遠處引力波的可能性最少都要腰斬。
這也是為什麼楊振寧和李政道會將原初引力波作為終生賭約的原因——他們本人其實對於尋找到原初引力波也沒多少信心。
想到這裡。
楊振寧便忍不住歎了口氣。
比柯伊伯帶更大的乾涉儀,這顯然非人力所能及了.
不過就在楊振寧有些唏噓之際,他的耳邊忽然響起了陸光達的聲音:
“振寧,關於這一點,我說不定有個認識的人能幫忙想想辦法,你願不願意試一下?”
“哦?”
楊振寧有些詫異望向了自己的好友:
“誰?友來嗎?或者是王老師?”
楊振寧口中的王老師便是王淦昌,當年王淦昌在國內的時候親手培育了李政道這位諾獎得主,楊振寧也在他名下聽過幾堂課。
因此二人雖然沒有學籍上的師徒關係,但楊振寧還是一直管王淦昌叫做王老師。
不過陸光達很快卻搖了搖頭,否定了楊振寧的說法:
“都不是。”
楊振寧聞言,臉上的疑惑更濃了:
“那是誰?”
陸光達沉默了幾秒鐘,指了指楊振寧之前給他看過的期刊:
“另一頭驢。”
注:
25出院,但休養估計最少還要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