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去的兩個月時間裡,楊振寧反複推導過暗物質在標準框架中的數學性質,此時麵對這份數據,他很快便進入了推導狀態。
“躍遷態函數參考鈹8原子核從高能態躍遷到低能態,那麼複合能應該就是426.984”
“qi相對應的正則動量是pi=lq˙i於是可定義正則動量密度為π(r,t)=l(tΨ)“
“所以係統的哈密頓量為h=∫(π(r,t)tΨl)d3x”
“.算符則有以下基本對易關係,[π^(r,t),φ^(r′,t)]=iδ3(rr′)以及[π^(r,t),π^(r′,t)]=[φ^(r,t),φ^(r′,t)]=0”
“因此其自由實標量場φ的拉氏密度函數為l=12ημνμφνφ12mcφ=12ctφ12(φ)12mc2φ.”
與此同時。
聽到另一邊唰唰唰的書寫聲,在221基地的徐雲亦是忍不住搖了搖頭。
世間萬物有時候就是這麼神奇,有些巧合的存在真的很容易讓你對命運二字產生莫名的好奇與感悟。
當初在串列式加速器開機的第一天,王淦昌便發現了4685超子存在的跡象。見629章
徐雲對於這顆粒子可實在是再熟悉不過了,它便是直接與孤點粒子相連的鑰匙。
不過那時候由於時機問題,徐雲一直不太好將孤點粒子的存在拋出來。
結果沒想到,楊振寧居然通過標準模型推導出了暗物質存在的可能性。
如此一來。
徐雲便在陸光達轉述消息的時候,順水推舟的將4685超子以及孤點粒子存在的事實告知予了眾人。
整個過程銜接的極其絲滑,就連基地裡那些不知道徐雲來曆的專家也沒感覺絲毫異常。
更令徐雲感覺微妙的是。
後世對孤點粒子驗證起到關鍵性作用的人.
正是楊老!
沒想到換了個時空,楊振寧居然與孤點粒子又產生了羈絆.
袁老和花花,楊振寧和孤點粒子,徐雲和驢不同的時空中,有些東西依舊在彼此呼應,著實令人感歎。
隨後徐雲便在電話邊安靜的等待起了結果,由於基地方麵的參數提供的足夠充實,楊振寧這次隻花了十多分鐘便重新傳來了回複:
“小徐,你說的沒錯,這顆粒子的數據不正常!”
“它在很多參數上都表現出了非自發耦合的情況,而且這顆介子似乎也不太對勁.”
“當然了,這些都隻是數學上的推導,至於它是不是真的和暗物質有關,還要等應用上的驗證。”
“但無論如何,你都給我們的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助,小徐,辛苦你了!”
徐雲早在電話接通後不久便糾正了稱謂上的問題,但楊振寧在演算數據之前,依舊將徐雲稱之為徐同誌】——這個稱呼倒是沒什麼問題,但是略顯客套與生疏,有點公事公辦的味道。
而眼下他卻改口成了小徐,語氣上明顯親近了不少,由此可見他已經初步認同了徐雲的能力。
這是件好事兒。
接著楊振寧頓了頓,思索片刻,又對徐雲說道:
“小徐,我有個個人的訴求啊.就是這個4685超子的參數,能不能同步給其他人看?”
“其他人?”
徐雲下意識的就想回一句這肯定不行,但話將出口之際,他忽然福至心靈的想到了什麼:
“楊先生,您說的其他人.莫非是李政道先生?”
楊振寧點了點頭:
“沒錯。”
“是因為你們的賭約?”
“嗯,如果這個參數不同步給他,那麼對他來說太不公平了。”
徐雲這才了然的摸了摸下巴。
果然是李政道
陸光達在之前的電話中曾經提及過楊李新約的消息——畢竟他找徐雲來的目的就是為了給建議,所以這事兒肯定是瞞不住徐雲的。
所以徐雲在接通電話之前,便已經知道了這個賭約的存在。
客觀來說。
徐雲對於這個賭約是持讚同態度的。
畢竟如果按照原本曆史發展,楊李二人的矛盾注定不可能被調和,哪怕他們如今提前回國也依舊不可能。
要知道。
後世上一任的華夏科學院院長、科技部一把手等一眾大佬都嘗試過調解矛盾,但都被楊李二人嚴辭拒絕了。
甚至某位步入了華夏權利中樞、連職務都是違禁詞的大人物也提出過做中間人的想法,但最終依舊以失敗告終。
在徐雲穿越的那個時期。
楊振寧已經年逾百歲,常年居住在水木大學的家裡,處於療養階段。
李政道則即將97周歲,早年他腰部受過很嚴重的傷,如今已經沒法坐飛機了。
18年的時候李政道在海對麵病情加重,還是他兒子著車橫跨海對麵,花了九天時間把他接到了舊金山的家裡修養。
所以後世楊李基本上已經絕了線下見麵的可能,即便他們真想要聊聊天,也頂多就是通過電話或者視頻的手段罷了。
因此二人如果可以通過這個所謂的新賭約決出一個‘對錯’,徐雲並不感覺有多殘酷。
而眼下楊振寧想把這個參數同步給李政道,自然便是擔心自己的對手因為沒掌握參數而被拉下了步子。
畢竟這些參數並不是出自楊振寧或者楊振寧團隊之手,他如果自己藏私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楊振寧和李政道都很固執,但固執不代表是小人,一些底線他們還是有的。
於是徐雲想了想,對楊振寧說道:
“楊先生,您的這個訴求我收到了,稍後我會轉交給組織上,由領導們去定奪。”
“當然了,這隻是比較官麵的說法,以李政道先生的地位與成就,這個訴求通過的可能性幾乎是百分之百。”
楊振寧輕輕點了點頭,握著話筒的表情沒多少變化:
“我明白,好了小徐,有關那個人的事情就先到這吧。”
“咱們現在已經討論完了暗物質,是不是該討論下一個話題了?”
徐雲聞言立馬正襟危坐了幾分,同時將思維導圖翻到了下一頁:
“沒問題,楊教授,接下來咱們就該聊聊引力波的事兒了。”
“陸主任已經將您的想法和我複述過了一遍,對於引力波的推導過程呢,我個人沒有任何異議。”
“同時常規引力波的測量方案我也相當讚同,乾涉儀是這個領域的最優解。”
“當然了,這方麵我個人提個建議,您今後可以多和計算機所的同誌們聯係聯係。”
“計算機所?”
楊振寧眨了眨眼,此時他對徐雲的看法已經沒之前那麼遲疑了:
“小徐,那邊有什麼新成果嗎?”
徐雲嗯了一聲,不過也沒多解釋。
楊振寧對常規引力波的設計方案基本上和後世的ligo無疑,不過由於時代所限,楊振寧的方案多少要比ligo更加保守一些。
比如在徐雲看來。
楊振寧設計的光路折射完全可以增加50%左右的次數,真空率則可以相對縮小一點兒。
不過這些都屬於工程落位上的細枝末節,這時候提出來沒啥實際意義,反倒可能讓楊振寧有些不快。
所以徐雲便換了個話題,將楊振寧的注意力引到了計算機所。
因為
引力波探測設備除了‘精度’之外,還有一個東西非常關鍵——那就是分析軟件。
而很巧合的是。
當初徐雲在和葉篤正聊天的時候,曾與錢秉穹仔細的談過國產工業軟件的事情。
如今兔子們已經將工業軟件的研發安排上了日程,雖然這玩意兒不可能一兩年就產出成果,但引力波探測器同樣也不會那麼快就投入運用。
如果一切正常的話。
第一代版本的引力波探測器應該會在8年後初步建成,然後經過兩年左右的檢修驗收,最終在十年後正式投入運行。
那時候第一代工業軟件應該也差不多到了問世的時間,如果楊振寧能夠與計算機所那邊保持足夠密切的聯絡,那麼完全有可能做到軟件定製化也就是把引力波探測器作為工業軟件試點的可能。
同時引力波探測需要解析的數據極其龐大,足夠計算機所那邊用於長期迭代軟件版本。
所以在徐雲看來。
引力波探測器和工業軟件先天化的就是一堆好搭檔,彼此能夠長期、穩定的進行互補。
隨後徐雲簡單的將工業軟件的事兒和楊振寧介紹了一遍,以楊振寧的視野很快便理解了工業軟件的重要性。
幾分鐘後。
聽完徐雲的介紹,楊振寧沉默了一會兒,忽然問道:
“小徐,這是你個人的想法,還是組織上托你轉述給我的?”
電話對頭的徐雲笑了笑:
“算是我個人的想法吧,還沒和組織上彙報過呢——畢竟之前留給我們這邊做準備的時間太少了。”
楊振寧輕輕點了點頭,心中對徐雲的看法又發生了些許變化。
引力波探測器的分析模塊,這確實是一個有些被他忽略的環節。
此前他與陸光達的重點都在於設備精度、芯材拚接這些相對較“硬”的設備參數上,卻有些忽略了分析軟件這個‘軟’模塊。
當然了。
這也和現如今的科技水平有一定關係。
這年頭集成電路剛問世兩年不到,概念很火但還沒有真正的芯片問世,所以很多數據解析都停留在每秒13萬次的量級。
有些時候條件有限,即便是海對麵的學者也都會選擇用計算尺之類的設備進行手算。
加之楊振寧和陸光達的心思都放在了量子化引力的最終目標上,因此討論過程中便下意識沒把分析數據的事兒考慮進去。
誠然。
如果兔子們真要落實這個項目,驗證的時候肯定會發現這個被忽略的環節。
但這樣一來,到時候楊振寧可就有些尷尬了——還是那句話,這年頭有很多人在為了祖國燃燒自己,但同樣也有一些利己善妒的人存在,不是所有人都對楊振寧李政道的回國抱有善意。
要是楊振寧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到時候保不齊就有一些陰陽怪氣的風言風語出現了。
因此徐雲的做法,倒是無形中幫楊振寧化解了一些麻煩。
想到這裡。
楊振寧對於徐雲的好奇心就更重了:
“小徐,敢問你今年多大了?”
“十七歲零九十多個月吧。”
“師承何人?家鄉何處?不會還是個單身狗吧?”
眼見楊振寧大有化身催婚黨的苗頭,徐雲的額頭上頓時冒出了一團黑線:
“額楊先生,這些信息想必過段時間您就會知道了,咱們現在還是繼續之前的話題吧。”
接著不等楊振寧回答。
徐雲便先一步飛快的說道:
“現在咱們還剩下一個問題,也就是您和陸主任討論的有關空間探測器械臂不夠長的情況。”
“實話實說,械臂這玩意兒目前肯定是沒法做到橫跨柯伊伯帶的長度,不過.”
“您是否想過換一個思路,利用其他東西來測量那些更低頻的引力波呢?”
“其他東西?”
剛被徐雲拉回現實的楊振寧頓時一怔:
“有什麼東西可以做到這一步?”
數千公裡之外。
聽到楊振寧的這個問題,徐雲忍不住抬眼看了看窗外的漫天星辰:
“楊先生,您聽說過脈衝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