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 統一思想,衝刺!(下)(1 / 2)

走進不科學 新手釣魚人 8783 字 11個月前

“光伏發電?”

聽到徐雲報出的這個詞,王有功下意識的便眨了眨眼。

這啥玩意兒?

不過很快他便反應了過來,有些不確定的對徐雲問道:

“徐雲同誌,你說的光伏發電.就是給靜電加速器供電的那些設備?”

徐雲肯定的點了點頭:

“沒錯。”

王有功的臉色頓時變得有些遲疑了起來。

作為一位主要精力在應用端的工程師,王有功對於趙忠堯他們的項目情況並不太了解,自然與光伏設備接觸的不多。

在他的印象裡。

基地的光伏設備就是一套立在金銀灘南麵的大鐵板,每天安安靜靜的立在那兒,至於具體啥情況他就真不清楚了。

結果沒想到。

此時徐雲居然說這玩意兒能用來給電視供電?

看著一臉詫異的王有功,徐雲思索片刻,解釋道:

“有功同誌,你可能不太清楚,之前我們在提出了光伏發電的想法後,首都方麵便給予了高度重視。”

“所以你彆看那些光伏設備每天好像沒啥聲響,但實際上這方麵的研究一直都在穩步向前推進。”

“例如之前咱們不是發了一篇元強子模型的論文嘛,論文裡頭引用了很多實驗數據,這些數據裡除了部分引用自首次實驗之外,剩餘的全都是後續實驗的成果。”

“而這些後續實驗所使用的電力,大概有70%都來自光伏設備。”

王有功聞言眉頭重重一掀,旋即便轉頭看向了一旁的趙忠堯。

趙忠堯心知王有功這是在對自己求證情況呢,當即點了點頭:

“有功同誌,小徐說的沒錯,咱們如今已經可以靠光伏設備進行一定程度的電力供給了。”

“當然,這也和咱們實驗所需要的電力相對沒那麼高有關,但無論如何這項技術確實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

早先提及過。

組織上短期內隻準備進行一次原子彈的試爆直播,所以本質上隻需要考慮這一次電能供給就可以了。

因此兔子們完全沒必要為了這場直播去搞什麼供電輸電線路和搞發電站,八個月內全國通電這根本不實際。注:前兩天好些評論在說全國普及輸電線有多不實際,但我特麼的壓根沒準備這樣搞啊,當時我寫光伏發電的逆變器就是為了能把直流電變成交流電供應電視直播核爆,咱們這書啥時候寫過那種不合理的情節了,這麼大的一個伏筆沒人關注,淚奔

徐雲從頭到尾就沒想著一步吃成個耳根,他解決供電問題的方式很簡單:

那就是光伏發電。

光伏發電,這是在數個月前徐雲曾經和基地方麵提及過的一項技術。

早先由於條件問題,基地的電路組成部分主要分成三個來源:

基地的自營火電廠發電量,量級1500千瓦。

西海省古城發電廠總裝機容量1278千瓦,對基地供電比例是38%,也就是480多千瓦。

西海省水電站的汽輪發電機組675千瓦,對基地供電比例28%,接近200千瓦的樣子。

三者加在一起的發電規格大概是2200千瓦左右,日供電十幾個小時,總供電量大概能達到26000千瓦時。

這些供電量在早期還是夠用的,畢竟那時候基地主要以理論研究為主,耗電量基本在於生活供電。

但後來隨著理論研究的完善,基地職能開始轉變向了零部件生產,同時加之靜電加速器的到來,讓基地方麵的用電壓力驟增到了一個很高的量級。

在那種情況下,徐雲提出了光伏發電的想法。

雖然比起其他諸如紫杉醇、pcr還有多普勒雷達的研究,光伏發電在更時間裡顯得很低調,但它的進度其實一直都沒有被落下。

這次在考慮到直播需要的電力問題時,首都方麵幾乎是立刻便想到了這項不怎麼引人注意的技術。

“光伏發電設備的核心之一是膠體鉛酸蓄電池,這項技術咱們國內其實在三年前就已經掌握了。”

徐雲將麵前的文件重新翻了一頁,同時對王有功解釋道:

“經過一個多月的攻關,魔都的七一蓄電池廠目前具備了量產膠體鉛酸蓄電池的能力。”

“另外東北工學院的郎世俊同誌也解決了逆變器的問題,也就是可以把直流電順利的變成交流電。”

“目前主要限製產能的環節在於薄膜沉積設備,這在短期內基本上沒多大突破的可能性。”

“但即便如此,以咱們目前的產能而言,想要達到我們的預設目標還是不難的——畢竟隻是供應電視機直播而已。”

眾所周知。

光伏發電設備其實沒啥技術難度,後世你有足夠條件都可以diy出一套丐版:

準備好一塊銅片,用砂紙將所有的硫化物或表麵腐蝕打磨乾淨,然後將它放到電爐上進行燒灼,接著冷卻銅片,由於收縮率的問題氧化銅會自動脫落,便可以得到氧化亞銅。

再然後找到矽片襯底在矽片上做個pn結,找一台pecvd設定1/4波長來鍍件反射膜,再用一台絲網刷機刷漿就能搞定。

如今就更簡單了,畢竟徐雲可以動用幾乎任何國內的工業資源。

譬如他所說的七一蓄電池廠便是後世赫赫有名的海寶集團,打造了華夏第一塊電動車電池,算是華夏工業史上一個比較亮眼的企業。

七一蓄電池廠也是華夏最早掌握膠體鉛酸蓄電池的企業,四年前的時候華夏從毛熊引進了相關技術,七一廠用了五個月時間就完全把它消化掉了。

隻是之前由於需求不大的緣故,七一廠一直沒有將膠體鉛酸蓄電池列為主要的生產規劃項目。

不過在收到了首都方麵的指示後,七一廠便立刻上馬了相關項目。

同時東北工學院.也就是後來東北大學的郎世俊也解決了逆變器的設計問題,這位大佬雖然沒有評選上院士,但在華夏工業自動化領域卻很有威望。

解決了膠體鉛酸蓄電池和逆變器後,剩下的難點也就相當有限了,主要在於薄膜沉積方麵,但也僅僅是限製了部分產能而已。

接著徐雲頓了頓,繼續說道:

“至於光伏設備的成本則比較特殊一些,膠體鉛酸蓄電池的生產線是毛熊當初直接運到國內的,不需要我們再錢製備。”

“因此支出的大頭主要在於鋁漿成本,這個成本比當初十萬千瓦的光伏板消耗十噸鋁漿的預估還要大一些,目前來看均值是13.4噸左右。”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