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就是儘一切的可能提高周國的國力,無論是從經濟上、文化上、軍事實力上、後勤方麵,將這些全部都做到最好,然後就可以開始做準備了。”
姬發也是見到文化方麵上,醫者派和巫術派的人,將周國的百姓們,團結到了一起,這才開始心裡有了底,以前他覺得討伐商國遙遙無期,但是現在看到百姓的心漸漸的團結在了一起。此時的他,漸漸開始了有了新希望。
“如果說討伐商國的曆史大勢,無法阻擋的話,那麼這一天終將會來臨,任何人都無法阻攔的,有的隻能是拖延和延遲,既然如此的話,還不如早做準備,並且能夠主動的出擊。”姬發想到了這一點。
姬發抽出了自己的寶劍,然後緊盯著劍鞘,說道:“既然這一天就要來臨,那麼就快點降臨吧。”
“刺啦”一聲長劍出了劍鞘,姬發舉劍揮舞了起來,以表示決心。
緊接著姬發來到了議事大廳,將其更名為議政大廳。
而後姬發從周國的各個方麵考慮,開始了提升的空間。
姬發思慮了良久,首先是從周國的文化發展方麵。
“我記得以前我那個時代的時候,記載的我現在所處的這個時期,屬於先周時期,那麼文化照此推算的話,應該算是先周文化了。”
姬發突然有了一個好主意,既然想了解現在的周國文化情況,為什麼不找禮部大臣中,掌管文化典籍的文臣,來了解下情況呢,還有可以得知一些關於前朝的事情。
“來人呀請禮部典籍臣過來。”姬發開口威嚴的說道。
而後禮部典籍臣急匆匆的就趕過來了,朝拜了姬發後,姬發讓他在旁坐下後,就開始表明了意思,而後禮部典籍臣整理了下思路,而後開始緩緩的道來了。
聽完他的說法後,姬發隻感覺曆史上的周文王,實在是太高瞻遠矚了,他知道伐紂的大業,不是他那一代能夠完成的,而是需要兩代人的努力,才能夠最終成功。
於是他從他那個時代開始,就進行了準備和鋪墊,要知道周國剛開始的時候,隻能稱之為小邦,跟商國發展許多年的“龐然大物”相比,不僅僅是小巫見大巫的事情,而是差距巨大。
但周文王為什麼要堅持創立那麼些製度呢?這就是很令人深思了,禮部典籍臣一邊講解著事跡,姬發一邊思考著這些問題。
“從經濟上來看,這個周國是農牧經濟,那麼文化自然也是從農牧文化發展的,經過了這麼久的漢化發展,百姓們逐漸適應了耕田文化,緊接著確立了禮儀,而後才成了文化發展的基石。”姬發心裡盤算著。
“這樣分析了後,我感覺周文王確立的周禮製度,實在是一種前無古人創造的文化,這也成為了後世的典範,因為有了周禮,後世的朝代基本上都是遵照這個辦法實行。”
想到這裡姬發不由得心中暗喜,之前支持巫術派的發展,讓他們這個教派發展學習禮儀,而後推廣到全國,現在看起來是有利的,也是正確的發展方向,從各個方麵回應來看,可以證明了這一點。
“以後要堅定這個發展信念,把禮儀的推廣和發展,確定為國策。”姬發暗地裡下了決心。
緊接著禮部典籍臣又開始接著講,而姬發則是想出了一係列的政策。
於是姬發恭送禮部典籍臣出去了以後,開始拿起筆下了下來。
周國的人才招募上,姬發想到了一條妙計,他派遣細作前去打探了,而後過了三天後,傳來了消息。
“報告大王,經過多方查探,發現了兩個情報,第一個就是離岐邑不遠的虞、芮兩國,因為爭奪土地發生了矛盾,另一方麵就是辛甲,身為商國的大臣,前前後後總共給商王諫言了七十五次,而商紂王不聽,辛甲十分的失望。”
細作下去了以後,姬發仔細思考了一下。
“沒有想到國雖然小,但事情卻是不少,既然如此的話,那就邀請他們來我們周國看一看,而後事情就容易解決了,待我修書一封,發給兩位國君。”
姬發很快的命人寫好了信,因為他對這個時代的字雖然認識,但後來一想,基本上君主都是自己先寫好一封信,而後命專人寫字好看的,抄錄兩遍後,再命人送去的,因此他也就不在意,自己有沒有親手寫過了,反正自己在這個身體後,認識了這個時代的文字,也繼承了身體的記憶和知識,因此了解起來並不算什麼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