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發看著信件寫完後發了出去,而後很快的虞、芮兩國的君王,就收到了信件,緊接著虞、芮兩國的人得知了姬發的意思。
“近日聽聞兩國發生了一些不愉快,作為附近的周國表示十分的難過,願意請兩位君王前來周地,而後孤設法解決你們兩國的矛盾和問題,願看到信件後,親往來此即可。”
虞、芮兩國的君主,收到信後,安排好國內的事後,即刻就出發前往周地了,一方麵是因為周王的權威,另一方麵是因為周王的賢明,早就已經遠播在外,他們素聞姬發的賢明,因此此來也是想見識下,周武王治理下的周地,究竟是一個什麼樣子。
於是虞、芮兩國的君王帶人,不約而同的在周國邊境的村落見到了,虞、芮兩國的君王誰也不搭理誰,本來兩國的人水火不容,但是想到這是在周國的地盤上,不適合動武,因此也就斷了這個念頭,打算回到自己的國土後,再想著一教高下。
這個時候他們在周地邊境的村落上,見到了神奇的一幕,那就是兩個周地的村落,共用一處水渠,並且土地雖然區分有主,但百姓們耕田絲毫不在意,這塊是誰的土地,而是一起勞作,並且不論是誰的,儘心的耕種下來。
這點讓虞、芮兩國的君王十分的驚詫。
周國的軍事發展方麵,姬發根據流行的兵車,進行了改造,基本上王令如下。
“周國的軍事職位從孤往下,有禦事、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千夫長、百夫長這些,雖然各司其職,但總體來看全部聽從自己的調遣,這一點是最根本的保障。”
“而後周國的士卒全部都由百姓擔當。”
這一點姬發有了深遠的考慮,周國現在的情況,以及曆史發展的趨勢,奴隸製確實是存在的,因此他發布了,讓奴隸也跟從參軍,但是要作為隨軍的雜役,並不親自上戰場,如此一來的話,就可以安撫好奴隸了,一想到不用上戰場,這些奴隸恐怕會非常的開心。
緊接著姬發下了王令:“整合西岐附近六城的兵士,全部集合起來,而後統一劃分為六軍,兵卒一萬二千五百人為軍,兩千五百人為師,而後師帥均為中大夫,緊接著五百人為旅,旅帥皆為下大夫,一百人成為卒,設立卒長,卒長皆上士。二十五人為兩,兩司馬皆為中士,每五人稱為一伍,伍皆有長。”
緊接著姬發又和王宮工匠們待了幾天,對兵車的構造有了了解,緊接著根據他的記憶,以及能工巧匠的幫助,對周國的兵馬車,有了很大的改良。
“因為這個時期主要兵種是車兵,戰車一般都是有三名或者四名兵卒搭乘的,而一般來說車上,肯定有身披鎧甲的兵士三人。”
姬發知道一般來說,跟隨兵車的肯定有兵卒,一般來說人數不固定,因為實際打起仗來,就不用區分那麼嚴格了,隻要兵卒們分散跟著兵車,那就可以了,這樣的話就有利於兵卒在戰場上存活。
“可惜了這個時候,兵器大部分還是青銅器居多,看起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實,畢竟生產工藝,沒有達到那種成熟的地步。”姬發感歎了一聲。
他本來想要大力發展鐵器的,但是十分的困難,最終百姓們還是以青銅器使用的最多,製造起來也更加的廉價。
周國的後勤補給方麵,姬發則是有了一個最保守的辦法。那就是屯田和屯糧,這個是最為基礎的操作。
而後姬發確定了發展糧食的目的,以及後勤保障的目的,那就是為了將來發動討伐商國而作的準備。
“為此必須大量的囤積糧食,一方麵是滿足日益增長周國百姓的需要,另一方麵是留作軍糧,為將來發動討伐商國戰爭作必要的準備。”
“下一步就是大量製作甲胄和乾盾,還有就是兵車的搭乘人員上,要兼備戈、矛的長戟,再加上可刺可斬,如此以來再加上搭配的短劍,攻擊力方麵就非常的不錯了。”
姬發思考了一下,心想:“光憑勇猛也不好,還需要兼備上防禦,甲胄和乾盾製造完成後,如果加上青銅的成分,最好是用青銅浸泡一下,如此以來就可以大大的加強防禦了。”
姬發覺得這樣以來,不僅是防禦增強了,就連重量也減輕了,增強了兵士的防禦力,兵卒們心中的膽量才會增加,而這些護甲不僅給人要用上,就連戰馬的身上,也需要加上,而且每天都要堅持兵器和鎧甲的檢查。
“緊接著要全部采用擂鼓和令旗指揮,如此以來可以攻伐協調化,兵士的動作保持發展成一致,而且行列上也大為的整齊,此外還要明文規定不輕易殺掉,投降的兵士,這樣以來會有一個良好的發展。”
姬發覺得暫時這些王令就足夠了,眼下的就是按部就班的施行下去,就可以起到效果,但是眼下還不能夠一股腦的全推行下去,否則的話百姓們會受不了的,而大臣們也會受不了,如此以來那可就完蛋了。
“如此一來第一階段的王令,就可以施展下去了。”姬發對著自己整理出的王令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