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集合伐紂大軍(十)(1 / 2)

接下來姬發明白了,伐紂大軍中的將領是越多越好。

於是姬發主動去尋找了一個人,那就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姬高,也就是後世人傳頌的畢公。對於自己這個弟弟,姬發回想起曆史知識來,他發現對他的個人資料,記憶十分的清晰,畢公也是大家的普遍稱呼,也是為了方便記憶,但對於他的名字,姬發非常的了解,畢公原名叫做姬高,是自己的父親文王第十五子,也是周王同父異母的弟弟,按照宗法製來看,應該是自己的十五弟。

“自己這個弟弟可是有大才呀,按照後世的記載,周成王臨終時,遺命他與召公輔佐周康王繼位,周康王任命自己這個弟弟治理東郊,而後有自己這個弟弟輔佐,配合上其他的大臣,使成康之治下的天下安定,四十多年沒有使用刑罰,曆史上稱為成康之治。”

姬發對這些曆史可謂是如數家珍,聽完了以後,他就更想見到自己這個弟弟了,實在是非常的強大和厲害。

“首先就是輔佐自己了,我記得這個也是姬發同父異母的弟弟,周文王死後,因為畢公的長兄伯邑考早逝,才由畢公的次兄姬發繼任其位呢,並且現在的畢公,擔任的也是輔佐自己的職位。”

姬發細想了未來的天下發展,還依稀記得起兵之日是公元前1046年,那一年就是原本曆史上的伐紂之年,姬發記住了這個日期,為自己的以後出兵討伐,心中默算還有多少的時日,儘量在那一天起兵,如此以來的話,就符合曆史的發展規律。

“最好的結果就是,我姬發作為周武王,起兵攻打商朝,而後在牧野之戰中,能夠擊敗商軍,這樣的話,商周王肯定就要**而死,商朝九滅亡了,然後改天就由畢公、周公、衛公護衛自己,進入了商都,而後在商都的神社祭告天地,祭告天地之後,周武王登基稱王,建立周朝政權,曆史上稱為西周。”

可是曆史大勢真的會如此順利的進行下去嗎?姬發心裡十分的不安,曆史是人創造的,隻有發揮自己的才能,也就是主觀能動性,才能夠讓自己想要的東西,一步步的實現從而完成自己的目標。

“對就是這樣,坐等彆人的輔佐,是不可能成事的,隻有先上路,才能夠開啟征途,自己的夥伴們,都是在征途中遇到的,因此必須先上路才能夠遇到合適的夥伴。”姬發頓時又充滿了信心。

今天的姬發想的非常多,甚至可以說,有那麼一些焦慮,因為伐紂的日期其實已經所剩不多了,姬發覺得還有一些準備不足,但是他知道空想和害怕,是沒有辦法成功的,隻有自己的努力,才能夠讓自己得到想要的,自己不妨將這個事情,當成是一種預言,隻要自己繼續努力下去,終有一天可以按照預言那般,努力下去從而收獲下去,而後才能夠成功下去。

因此他振作了精神,心中覺得既然想了,不妨認真的思考一下,曆史方麵的知識,也好為將來的伐紂早作準備。

想來想去又想到了畢公這個人。

“而後將來他會受封畢國,我覺得分封製這個東西,雖然說有弊端,但對於這個時代來說,非常的有加之,可以說一是為了安撫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另一方麵是對天下重新劃分了勢力,這才保了大周八百多年的穩定。至於後世說,是周文王拉車八百步,才換得周國八百年的太平,簡直就是扯淡了。”姬發笑了笑,那些話根本就不足為信。

姬發很快的見到了畢公,隻見他跟自己長的確實有一些相似,不過這也難怪嘛,畢竟是一個家族的基因,姬發剛開始並沒有說明來意,他打算先不談這個,最後再來談,於是他請教他治國之道應該如何。

“治國者應該沒有貪欲,天下都是自己的了,還貪念什麼?為君王者應該注重節儉,隻有自己節儉了,百姓們才能跟從節儉,並且君王節儉了以後,百姓們就會形成這樣的風氣,一旦風氣形成好了之後,那麼節儉的氛圍就會永久的流傳下去,也可以說是流行到整個國家,到那個時候民力就不會那麼艱難了,緊接著就是君王節儉了以後,就不用征用那麼的勞力,不征用那麼多的勞力,他們就可以耕田織布,從此就可以安居樂業了,人人都如此,天下哪還有吃不飽穿不暖的百姓呢?沒有了吃不飽穿不暖的百姓,他們自然就沒有訴求,也就自然不會鬨事了,這才是天下安定國家安定的根本呀。”

姬發點了點頭,非常讚同畢公的說法。

“君王節儉了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沒有那麼多的想法,沒有那麼多的想法,就不會征用民力,滿足自己的需求和**,那樣的話就可以讓天下安靜和太平了,人心才能純潔乾淨,才不會生出那麼多的惡民,如果大家都有飯吃,誰還想要鬨事呢?安穩的生活不好嗎?安穩的日子不好過嘛?”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