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一段後,姬發不禁得想起顧命中的那一段。
“周成王快死的時候,說自己現在必須要講子嗣的事情了,先是承認了過去先王們的功業,而後先開啟了周國的天命,緊接著自己認真奉行天的威嚴,繼續遵守文王武王的教導,不敢昏亂越軌,如今得了重病,幾乎不能夠起床說話了,你們要認真保護我的大兒子繼位,親善近鄰安定教導他,眾人要用禮法自治,才不至於讓姬釗陷入非法的境地。”
姬發記得第二天成王就逝世了,想到那些都出自眼前的這位畢公之手,姬發現在有些相信了,他的理念包括治國的辦法,都是如出一轍,非常的一致。
下麵的姬發就覺得有些可笑了,即位儀式上,發生的事情,顯然就是畢公有意安排的,讓康王推讓推讓,一想到將來的康王就是自己的孫子輩,將來的成王,就是自己的兒子輩,姬發就感覺有些不可思議,簡直就像是做夢一般,和這麼多的賢才如此近距離的接觸,自己也能夠學習到不少的知識,學習了以後,就可以用到治國的上麵,如此就可以高枕無憂了,隻要自己勤勉不懈怠,公正和公平的處事,一定能完成上天的使命,帶領周兵們討伐商紂,從而完成神器更易,壯大周國的榮耀,統一天下威服四方,從此才能夠讓百姓們活的更好,生活的更好,才能得到百姓的愛戴和擁護,而這一切可能需要幾代人的努力,而眼前的畢公就是見證人。
姬發聽他說著,一邊回想起曆史上的知識。
緊接著開啟了成康之治,姬發依稀記得曆史上的周王死後,是由周成王繼位的,然後畢公、太公、周公先輔佐的是他,緊接著周成王死了後,他擔心太子不能夠勝任君位,於是命令畢公、召公輔佐康王繼位,於是成王死後,畢公和召公率領諸侯,帶著姬釗拜見先王廟,反複告誡他文王、武王之所以能夠成就王業,是來之不易的,重要的是在於節儉,沒有貪欲,專心致誌和心誠誠信統治天下,於是顧命就這樣寫了出來,緊接著姬釗繼位,這才有了周成王。
“可以說畢公、召公的輔佐,是一個極大的關鍵呀,讓周成王和周康王在位時期,天下非常的安定,四十多年沒有使用刑罰,這在今天看來,簡直非常的難以相信,可又確確實實是真實的,後來畢公帶著周的一部分百姓,遷居到了周東郊居住了,作為周的屏藩,並寫下了畢命。非常有實力能力又忠心的一個大臣了。”
姬發心想了一下,周國的前幾任君王,任用自己的親兄弟作為輔佐大臣,可以說是十分正確的。這樣的大臣既有才華,又有能力,對自己又忠心不二的,哪個君王不喜歡呢?自己也是非常喜歡的。
“周初四聖之一呀,畢公其實非常的了不起,畢公高隨著曆史上的我,伐紂不僅立下了赫赫戰功,我記得伐紂成功後,商國關押的許多犯人,都是畢公來處理的,許多商紂王關押的犯人,都是因為直接向商王諫言從而進牢獄的,因此畢公采取了寬大為懷的策略,平反了不少的冤獄,釋放了一大批犯人,表彰那些被商國關押的犯人,其中一些因為直諫受害的功臣。”
姬發記得從那件事情以後,畢公就開始聲名鵲起,而後被自己封在畢地,爵位封為了公爵,後人稱他為畢公高,而後曆史上的周武王短命,死去了後,畢公成為了顧命大臣之一,畢公和周公、召公一起輔佐周成王、周康王,使得周王朝有了很大的發展,並形成了盛世。
“哈哈哈現在看來,這些賢才離自己如此的近呀,真的是令人開心,而且後世的人對畢公評價不錯,其中說畢公君子臨事不害怕,並且克勤努力,為人處事非常的正派,並且多有佳績和功績,輔佐君王非常的有功,並且在東郊帶領君民稱為周國的屏藩,隻有畢公出眾做的最好,並且他跟國君同一個姓,他知道自己的天命,為人忠義正派,做起事情來有板有眼,最終才能輔佐君王成就帝業,可以說是非常高的評價了。”
於是姬發見到了畢公,迫不及待的表示自己愛才的渴望,恭敬的請求畢公輔佐自己,言辭也十分的誠懇,可以說情真意切了。
就這樣姬發打動了畢公,說動了畢公。
“臣弟願不願意,幫助孤王操練王師強大周國呢?”姬發開口詢問道。
“既然如此,臣弟願意效命,誓死輔佐兄長大王。”畢公開口說道。
姬發非常的開心,有了他的輔助,自己對於王六師的操練,更加的有希望和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