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4【互相試探】(2 / 2)

北宋穿越指南 王梓鈞 6927 字 11個月前

朝中言官,不敢再談論淮南盜和花石綱之事。

“請品茶!”張根把茶盞推過來。

朱銘並不觀察湯色,聞了一口香氣,便開始喝茶品鑒:“香而不膩,端是佳品。”

黃氏坐在旁邊,插話道:“朱太守帶來的紅茶,老生也有耳聞,一直沒有嘗過。朱太守家裡也種茶葉?”

“種了一些。”朱銘說道。

黃氏又說:“令尊還在洋州未返京?”

朱銘笑道:“他覺得東京不好,還是鄉下住著舒心。”

“不愧是得道高士。”黃氏讚道。

朱銘說道:“提及高士,張團練之祖明叔公,才是真正的有道高士。我聽聞膽礬煉銅之法,便向人打聽其出處,得知是明叔公獻予朝廷。以布衣之身而利天下,可青史留名也。”

這話戳到張根的得意之處,謙虛道:“家祖也是讀書時偶得此法,多番驗證改進,方有膽礬煉銅行世。”

黃氏笑道:“說到雜學,太守改良活字印刷和油墨,與膽礬煉銅有異曲同工之妙,也是世間良法。老生幼時到夢溪公沈括家做客,就見夢溪公改良活字,欲推行天下而不可得。”

“老夫人見過夢溪公?”朱銘來了興趣。

“黃沈兩家乃世交,老生與夢溪公家的娘子也是閨中故友。”黃氏解釋道。

黃覆、沈括、呂惠卿年齡相仿,又都是變法派骨乾,他們三個好得穿一條褲子。

借著活字印刷術和膽礬煉銅法,黃氏與朱銘聊得興起,漸漸開始打聽朱銘家裡的情況。

心裡有了底,黃氏尋個由頭離開,說是要去張羅飯菜。

張根卻不問家庭信息,而是探聽朱銘的政治觀點:“太守對當今時局如何看待?”

朱銘不假思索道:“天災頻發,外患未熄,盜賊四起,已是兵疲民擾。官家又大興土木,不給小民喘息之機,奸黨趁機禍亂朝野。聽說還打算攻遼,若消息屬實,則社稷危矣。”

張根非常滿意,讚許道:“太守如此年輕,便能看清天下隱憂,非常人所能及也,假以時日必為宰輔。”

“唉,宰輔不去想,隻求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朱銘感慨。

張根也感同身受:“是啊,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又哪能有彆的奢求?我做了幾年淮南轉運使,沒有造福一方百姓,卻讓淮南兩路民生艱難。”

“此非張團練之過。”朱銘安慰道。

張根又問:“太守對嘉王怎看?”

朱銘不屑道:“類其父也。”

張根說道:“自古未聞有親王而科舉者,非國家之福。嘉王更兼提舉皇城司,太子日夜驚懼,東宮何以自處?”

朱銘忍不住笑道:“親王做狀元,其實也非不可。但皇子做太傅,實在有違倫常。”

此言一出,張根也哭笑不得。

中國第一個太傅是周公旦,擔任周天子的老師。

太傅,帝師也!

嘉王趙楷身為皇子,卻加官太傅,做了自己皇帝老爸的恩師……

朱銘很想掀開宋徽宗的天靈蓋,看看裡麵腦回路是咋長的,正常人絕對乾不出來這種事兒。

這一番話說出來,張根已經明白朱銘的政治傾向。

是自己人,可以結親!

張根又問:“太守對新法怎看?”

朱銘說道:“大宋積弊已深,不變法不行。但變法之前,須整頓吏治,否則良法施行起來也成了苛政。”

“然也!”張根拍手大讚,這話說到他心坎裡。

黃氏那邊,叫吃飯了。

朱銘隨著張根去飯廳,見一少女盈盈而立。

張根介紹說:“此乃小女錦屏。”

“娘子安好!”朱銘作揖問候。

張錦屏屈身行禮,微笑道:“相公萬福。”

眾人坐下,黃氏看看朱銘,又看看女兒,愈發覺得般配,郎才女貌天生一對璧人。

婚事不能當麵提,要麼托人做媒,要麼寫求親書,被拒絕了也不傷麵子。

隻有榜下捉婿才不管那些。

吃著飯繼續聊天,沒有再談時局,而是聊起了雜學。

沈家、黃家、張家都極重雜學,比如黃氏的侄子黃伯思,既是非常有名的書法家,也是七巧板的發明者,而且還酷愛設計家具。

張錦屏家學淵源,居然懂得濕法煉銅,還仔細研究過《夢溪筆談,甚至在自學《朱氏算經。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