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城的宣德門外,南街西廊有三麵大鼓。
這玩意兒叫登聞鼓!
除了被貶官員,誰都能來敲,包括貶官的家屬。
並不一定要有冤屈,比如淳化年間,有和尚敲響登聞鼓,竟是找皇帝借雕版印《大藏經。
又比如北宋名臣盧之翰,因為沒考上舉人,又覺自己很有才華,於是跑來敲登聞鼓。他一個河北人,就此獲得開封府舉人名額,而且居然真就考上了進士。
還有劉照,敲登聞鼓哭窮,請求朝廷給個恩蔭官,皇帝讓他做了右善讚大夫。
最扯淡的記錄是,有個叫牟暉的百姓,家裡有點小錢但不多。某日跑來敲登聞鼓,說仆人把豬弄丟了一頭,請求官府幫忙找找。皇帝聽了哭笑不得,賜他一千錢補償損失。
以上案例,都發生在趙光義在位期間。
那時的東京百姓,日子過得真不錯,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能敲鼓讓皇帝幫忙。
越到後麵,敲登聞鼓的就越少。
原因是流程變得更正規且繁瑣,須得縣、州府、路逐級上訪。這些地方衙門都不受理,才能在京城寺監、尚書省本曹、禦史台、尚書都省逐級上訪。
前麵那些全都不受理,方可敲響登聞鼓。
三大登聞機構,皆可把訴狀交給皇帝。登聞鼓院不收訴狀,就上訴至登聞檢院,若還是不收,再上訴到理檢院。
“咚咚咚咚……”
二十年沒響過的登聞鼓,今天再次發出聲音。
數百個太學生,站在宣德門南街,而且學生越聚越多。
看鼓雜役沒見過這種陣仗,連忙跑進去通報。不多時,手分和書寫人全部出來,見到情況頓覺頭皮發麻。
監鼓太監踱步而出,質問道:“爾等擊鼓,所為何事?”
陳東上前,拱手說:“吾等皆為太學生,此來有兩事。一為朱諱銘公喊冤,二為取消太學試上疏。”
這兩件事都挺大,太監不願摻和,轉身對令史說:“去把鼓院院判找來!”
鼓院院判全稱為“判登聞鼓院事”,一般由大理寺丞兼任。
大理寺丞張璞火速趕來,問明緣由,立即說道:“朱成功《治安疏一案已經了結,是否取消太學試,朝中也沒有定論。你們的訴狀,登聞鼓院不便收納,諸生還是回學校好生讀書吧。”
陳東問道:“《治安疏一案怎判的?”
張璞回答:“回去等朝廷邸報便知。”
陳東又說:“不論如何,請君收下訴狀,轉交到官家那裡。”
“沒有必要。”張璞說完轉身就走。
“再敲,再敲!”
太學生們大喊,多數不是來給朱銘伸冤的,而是為了反對取消太學試。
“咚咚咚咚!”
登聞檢院就在隔壁,而且也設了登聞鼓。
監鼓太監還是剛才那位,無奈說道:“把檢院院判叫來!”
判登聞檢院事,一般由大理寺卿兼任。
大理寺卿聶宇也匆匆而來,依舊不收太學生的訴狀,理由跟大理寺丞張璞一樣。
太學生張嵲怒道:“你憑什麼不收訴狀?”
聶宇說道:“《治安疏一案已了,取消太學試更是捕風捉影。爾等所訴無根無據,我憑什麼要收?速速回學校去,莫要在此喧嘩!”
“敲鼓,敲鼓,再敲!”
“咚咚咚咚!”
登聞鼓第三次敲響,周邊百姓全都跑來看熱鬨。
太學生也越來越多,已經接近一千人。
監鼓太監的腦子都被敲炸了,呼喊道:“再去請理檢使!”
理檢使,由禦史中丞兼任。
理檢院的吏員,火速前往禦史台。
禦史中丞陳過庭,在蔡京下台之前,曾寫過一封奏疏,討論方臘造反的責任人:“致寇者蔡京,養寇者王黼,竄二人,則寇自平。又朱勔父子,本刑餘小人,交結權近,竊取名器,罪惡盈積,宜昭正典刑,以謝天下!”
此時此刻,陳過庭正在寫奏疏彈劾王黼,見到理檢院的吏員進來,頓時不悅道:“慌慌張張,成何體統?”
吏員說道:“上千個太學生,敲了三次登聞鼓,還有無數百姓圍觀,宣德門南街都被堵死了!”
陳過庭不慌不忙站起,讓親隨把馬兒牽來,翻身上馬趕往理檢院。
“禦史中丞來了!”
“陳禦史來了!”
太學生紛紛高呼,給陳過庭讓出一條道。
陳過庭問道:“誰是領頭之人?”
“正是在下!”陳東昂首挺胸上前。
陳過庭攤手說:“訴狀拿來。”
陳東大喜,雙手捧上:“多謝陳禦史!”
陳過庭帶著太學生的訴狀,騎馬直奔東華門而去,很快就被宮人引去見皇帝。
此人是何執中、侯蒙的門生,何執中已經病死,侯蒙被貶為知州,陳過庭卻坐火箭一般升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