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尚待開發的廣西】(2 / 2)

北宋穿越指南 王梓鈞 6984 字 8個月前

陳堯叟治理廣西的時候,為了預防瘴氣,也是注重防暑和飲水安全。

他讓百姓在官道兩旁種樹遮陰,每隔十裡建亭舍,行人都可免費納涼解渴。還教導廣西百姓打井,井水比河水更乾淨,能有效防止寄生蟲和細菌感染。

如今,喝熱水已成為共識,廣西官員的死亡率大大降低。

但廣西的小老百姓,以及那些士卒,卻還沒有養成習慣。舀起生水便喝,不知不覺就中招了。

七星山下就有農民,朱銘踱步走去,敲開農家小院的院門。

臨近過年,農活不多,家中有人。

見他們似乎來頭不小,這戶農民有些害怕,局促不安的進行接待。

朱銘微笑拱手:“我們遊玩七星山,途中口渴,能否討一碗水喝?”

“貴人快請進。”聽說他們隻是來討水喝的,幾個農民變得熱情起來。

老婦人提著陶製水壺出來,手裡還托著個陶碗。

這明顯是涼白開,否則就用不著水壺。

朱銘坐下拉家常,先問他們有幾口人,再問今年收成如何。

扯了好半天,朱銘終於問道:“臨桂百姓,都知道燒水再喝嗎?”

老農答道:“官府讓喝煎水,說喝了生水會得病。咱這裡離城近,都聽話得很,再遠些的就不聽,官府也懶得去管。”

朱銘繼續詢問,大概明白啥情況。

純粹就是觀念問題,漢代已經有了多孔灶台,能同時加熱幾口鍋。煮飯的時候,就順便把開水燒了,根本不用多費柴禾。

江南開發得早,瘴氣不再是問題,百姓也更有衛生觀念。

廣西這邊,還得慢慢教化。

至於士卒為啥死亡率高,估計是深入蠻夷之地,那裡的環境確實太惡劣,一時之間很難適應下來。

朱銘打算編個衛生小冊子,今後建立新朝作為蒙學讀物傳播,讓小孩子也知道這些。

“附近哪有合適的地方,方便平整土地建宅子?”朱銘又問。

老農問:“貴人是自己砍樹開荒,還是買現成的地皮?”

朱銘說道:“都可以。”

“買地可以去找裴員外。”老農提議說。

朱銘給了幾文錢,讓老農帶路。

裴家是附近大族,曾經出過進士,但田產不算多,主要做貨運生意。

“拜見範團練!”裴員外見麵就問候。

範致明笑道:“你認得我?”

裴員外說:“前番太守遊七星山,範團練也在。曹參軍摔折了腿,坐著竹輿下山,抬竹輿的便是我家仆人。”

範致明介紹說:“這位是朱銘朱先生,政和五年的探花郎。朱先生打算在七星山講學,尋一塊地建書院,伱有什麼好地方?”

朱銘說道:“你給塊平整地皮,彆的富戶捐些錢財,一起把書院建起來,族中子弟皆可來讀書。”

裴員外眼睛一亮:“在下願獻土地!”

桂州在唐代就出過狀元,五代時文脈衰落,北宋屬於恢複期。

至今連個書院都沒有,除了官學,就全是一些私塾。

桂州的書院,得到南宋才出現。

朱銘又說:“初時起幾間茅屋便可,過年之後我就搬過來。”

裴員外立即保證:“元宵之前,定把茅屋搭好,便連家具也做好!”

“帶我去看地吧。”朱銘說。

整個七星山,就是一大片風景區,層巒疊嶂,名勝極多。

最出名的當屬曾公岩,由曾布開辟,附近又有寺廟,城中富人喜歡至此遊玩。

朱銘的書院地址,在七星山的南邊。

北靠山峰,東側有湖,西邊不遠是小東江,這特麼純屬養老聖地。

中午便在裴員外家吃飯,子侄輩全都叫來,攏共有十多人,都想在書院求學。

因為範致明已經漏了口風,說自己也會來講課。

一個榜眼,一個探花,他們做老師,學生還不是搶著報名?

又過大半月,陳東他們終於到了。

二十七個被除名的太學生,帶著隨從浩浩蕩蕩進城,且直奔縣衙而去。當他們表明身份,瞬間引起轟動!

有書友指出範致虛、範致明是親兄弟,所以範致明也該回家奔喪。唉,就當他們是族兄弟吧,已經寫出來了不好修改情節。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