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強們為法皇哀悼片刻,接著便商量行賄之事。
這玩意兒還不能太急,須等朝廷確立好班子,搞清楚哪些才是新貴。再給新貴的親信套近乎,把錢財送到真正管事兒的人手裡。
不需要送太多,因為每年都有年貢,隻在關鍵時候意思意思。
豪強們把心腹聚集起來,帶上路費就立即啟程。
忽有益田家的商船逃回,說外國艦船正在往石見國逼近,半路還把長門國水軍給打了一頓。
“肯定是刀伊海賊又來了,快快召集武士和農兵!”益田彰明慌張道。
刀伊,是高麗對他們東北方女真部落的稱呼。
一百年前的刀伊入寇,讓日本人記憶猶新,並且衍生出許多傳說故事。
海盜們駕著五十多條近海小船,就把日本沿海攪得天翻地覆,靠著地方豪強聯手才將海盜擊敗。
益田彰明親自披上盔甲,在廳官人們也紛紛化為武士,派人回鄉下召集自己的農兵。
當朱孝忠在一個漁港登陸時,石見國已經聚集起數百兵馬。
隻不過嘛,戰鬥力感人。
此時的日本鎧甲,還不是戰國時代那種妖豔賤貨,從外形上來看要樸素得多。
或者說,就是唐宋鎧甲的山寨丐版!
甚至連發型和冠巾,都跟唐宋極為類似。如果不論身材高矮,乍一看還以為是宋朝鄉兵。
有些豪強甚至沒有正經武士身份,他們清一色穿著裲襠式掛甲。
這玩意兒起源於日本古墳時代,又結合唐宋劄甲進行改良。
甲裙延伸到大腿處,頸部和腋下完全露出,肩甲延伸到手肘外側,手肘內側卻無甲胄保護。材質多為鐵片或銅片串聯,而小臂則用皮革包裹。
石見國的幾百豪族武裝,攏共也就十多副簡陋鐵甲。
還有幾十副皮甲或竹甲,全是裲襠式掛甲造型。
其餘農兵,彆說鎧甲了,連衣服都破破爛爛,手裡拎著把竹槍就來打仗。
豪強武裝而已,還能要求什麼?
這時的日本,隻有邊境或關鍵郡國,才擁有領主及領主武裝。
日本的邊境在哪兒?
當然是挨著夷人的地方,否則為啥會有征夷大將軍。
幾個武士被派去打探軍情,他們騎馬衝向小漁村,先是被海軍艦船震撼了一下。接著又麻起膽子繼續靠近,一隊隊大明甲士下船,看得這些家夥目瞪口呆。
“全部抓了!”朱孝忠下令。
朱孝忠帶來的騎兵不多,攏共幾十個輕騎兵,全是山東馬匪出身。
可即便是大明輕騎兵,甲胄也抵得上日本豪強鎧甲。
戰馬渡海而來還沒休息,大明輕騎兵就策馬追擊。跟日本小馬相比,這些北宋馬戶養的二流貨色,跑起來也稱得上速度飛快。
“快跑,鐵甲騎兵來了!”日本武士們驚呼。
數十個大明輕騎,很快就追上日本武士。
他們手裡的三米長槍,簡直就是在欺負人,攻擊時一戳一個準兒。
武士們的皮甲暴露處太多,手臂內側、腋下、兩肋、鎖骨以上頸部,全都沒有鎧甲進行遮蔽。而他們手裡的騎槍,長度還不到兩米。
這還打個屁啊?
大明輕騎為了抓人,甚至都不用刺擊,直接掄起長槍橫掃。
掃落馬背之後,當成舌頭抓回去。
益田彰明等了許久,卻不見武士回來報信。他直至此時,還以為來的是海盜,竟然率領數百豪強武裝主動殺向小漁村。
直至半路跟大明輕騎撞見,益田彰明才驚呼:“這些不是海賊,肯定是高麗的鐵甲騎兵。快快撤回城裡死守,等待天皇派援軍來救!”
“殺!”
騎兵軍官是朱銘的另一個義子,叫做朱守義。他今年才十七歲,跟著李彥仙在河北混過一年,見識過大場麵卻沒激烈戰鬥過。
此時此刻,朱守義率領數十輕騎,朝著幾百個日本豪強武裝直衝而去。
益田彰明見狀知道不能再撤,否則麾下全是步兵,遲早要被大明騎兵給砍完。
“結陣,弓手射箭!”
日本承平日久,這幾百個農兵就沒打過仗,他們被豪強逼著慌慌張張結陣。
而少量的豪強精銳,並不頂在前方,竟然躲在亂糟糟的農兵陣型後麵,拿出箭矢朝著大明騎兵拋射。
稀稀拉拉的一陣箭雨過後,朱守義已經帶著騎兵衝到陣前,而且衝鋒途中還全體射出一箭。
挨了一輪騎射,又被騎兵衝到麵前,數百農兵瞬間崩潰逃跑。
那些豪強和手下也驚慌而逃,益田彰明騎馬逃得最快。
石見國這個地方,除了鎮壓農民暴動,那是真的幾百年沒打仗了……彆說農兵,就連豪強武士們,都不知道真正的戰場是啥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