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兆府裡前衙後府全在罵“小婦養的何小娘”。
看門的、掃地的、守屍體的,拿人的、站班的、打棍子的,洗衣的、做飯的、趕車抬轎的,無不咬牙切齒。
紀申表情有些灰敗,與紀夫人對坐愁了好幾個時辰了。兩人從來不懼任何明槍暗箭,但是“教子無方”對他們的打擊卻是不小。
好一陣,紀夫人站起來道:“你給我起來,這麼坐著不是個辦法。兒子我沒給你生好,這個家我得給你掌住了。你這麼坐著,等人來殺嗎?我往日不問你衙門裡的事情,現在倒要問你,衙門裡的事情,你理得清爽不清爽?”
紀申緩緩起身,答曰:“自然是清爽的,無論何等籍簿、賬目,絕無錯訛之處。下官自以斷案也還算公道。我已命宋少尹暫代我理事,京兆一應公務絕不會因我而耽擱。”
“那好!”紀夫人抬手將屏風拍得抖個不住,“就說這件事兒。兒子不好,打罵教訓就是了。他犯了案,就要抵罪,咱們沒教好兒子,也要認罰。他爭奪人家的田莊,都要還回來。收了彆人的錢財,也都要還回去。我這就清點府裡還有什麼可以變賣質抵的,湊足了數目還了人家。”
紀申對著夫人緩緩彎下腰去,深深一揖:“夫人。”
“呸!你給我站起來了,如今‘四凶’橫行,你就眼看著嗎?你得活著、活得好好的,才能與他們鬥。”
“這要看聖人的意思啊……唔,我還是快些請罪吧。”紀申頹了幾個時辰,精明勁兒又回來了。他的事情與杜、趙兩家不一樣,桓琚沒想要他的命是肯定的,但是有一件事是一樣的——凡事一定要快!快些定案,哪怕流放個八千裡,也不能因此牽連無辜。隻要留下火種,定有重燃的一天,聖人畢竟不是昏君。
紀申重坐下去再寫一稿痛哭流涕的謝罪表,自請貶謫。紀夫人見狀悄悄出去,命人開了箱籠點驗細軟。侍女為難地道:“夫人,咱哪還有什麼積蓄呢?都捎老家去,要不就周濟府裡了。”
紀夫人道:“我的首飾還有兩件,那個老鬼要是被貶了,我也就不配插戴這些了。那還留著做甚?”
取了幾樣首飾,命侍女出去售賣典當。侍女出去不久,宋奇又來求見夫人。紀夫人很奇怪:“他來做甚?”
宋奇見了紀夫人,打懷裡掏出一隻帕子來,打開來是紀夫人剛才命人去賣的首飾。宋奇道:“夫人,不可如此。夫人典當首飾,無論是官是民,都知道紀大人清廉。但是一經酷吏之口,就是紀大人的罪狀了。”故作廉潔嘛!要不怎麼兒子在家犯那麼大的事兒呢?一定是假的,偽君子!不用酷吏出手,宋奇都能想到這麼陰人。
紀夫人愁道:“可委實沒有了,老家路遠,再發賣老家的財產,恐怕來不及。”在定罪之前,退還的贓物越多,罪過越小。
宋奇道:“何必如此?紀大人就認個管教不嚴就是了。夫人想還,回去細細清點了還。夫人現在知道令郎犯了多大的過錯,又有多少是何源捏造附會的?不急。這個,夫人收好。下官外麵還有事,先告辭了。”
宋奇不大看得上蕭司空的假正經,對紀申乾實事卻是很敬佩的。不就是子不類父嗎?這種事情哪兒都少不了,扳倒了算,五服之內沒一個犯罪的,那這一家真是出聖人了!聖人家還有謀逆的呢。
他敢這麼硬挺紀申,也是因為看出桓琚沒有嚴辦的意思,白天他已經跟桓琚彙報了一回,聲稱:“臣不知京兆家中事,然而京兆府秩序井然,臣有所不及。臣所見之紀氏子侄,也都溫馴有禮,勤儉務實。想必是紀申的長子久不在父親身邊,沒有熏陶所致。‘唯上智與下愚不移’,中人之姿,看管教的。”又搬出了梁滿倉的例子來,您看,他還闖禍不?
更讓宋奇放心的是,程為一也為紀申說了兩句隱諱的好話:“聖人這不也是給紀申一個機會教導兒子嗎?”
既服其為人處事,幫他又於自己無損,宋奇也樂得做個好人。隻是這京兆府裡的事情實在太複雜,做少尹時不覺得,暫代事務的時候才知道紀申能將這一攤子玩轉了,得是多麼大的本事!宋奇更佩服紀申了,心道,紀大人多半會被貶到外地一段日子,我一定要給他送行,多贈財貨。
宋奇猜得準,紀申很快就有了去處。
桓琚將紀申所做所為又權衡了一下,還是認為要敲打敲打。從他任用崔穎開始,紀申就非常反對,後來紀申不踩崔穎了,改而對盧會等人橫挑鼻子豎挑眼了。桓琚還要讓盧會等人給他出一把力,自然不肯讓紀申壞了自己的全局規劃。
“老臣”也是一個問題,是得讓紀申再恭順一些才好。“我這也是保全他,昔年司空也是……唉,不想了。”
桓琚在輿圖前伸手點了一圈:“唔,就……邊州刺史好像還沒人做?讓他去那裡吧。他既有治民之能,也不要浪費了。他兒子的事情,就不要再追究了吧。免得倒像是我小心眼兒,故意叫何源整他一樣。我才不是那樣的皇帝呢。”
程為一跟在身邊,聽他這般自言自語,仿佛沒聽到一樣。心想,您不是小心眼的皇帝,何源卻是個小心眼的酷吏啊。
桓琚很快又有了決斷:“京兆就讓……十五郎掛個名吧,他不就衙辦事,京兆的事讓宋奇先管起來。”宋奇的資曆還不夠當京兆尹的,權當磨煉。皇子掛名兼職京兆尹,也是常有的事情。
~~~~~~~~~~~
“這麼快?”梁玉心頭一緊,說書人才開始背新章回,書場還沒開呢,紀申就要走了?
呂娘子勉強開解道:“如今這個氣候不冷不熱,正合適,否則紀公與夫人都有年紀了,長途跋涉怎麼受得了?”
梁玉小聲道:“那咱們去送送?”
呂娘子也是想送的,低聲道:“到時候送的人一定不少……”她們去了,像什麼話呢?
梁玉道:“咱們先一天出城,去莊子上住一陣兒,我尋思著,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他如今算是個‘犯官’,也不能張揚,恐怕帶的東西也不多。咱們給他備幾車?”
“唔,三娘要是有心,準備些實用又不打眼的東西吧。‘犯官’也是官,走官道、宿驛站。難的是路途艱辛與到了之後的水土不服。”
梁玉忽然站了起來:“邊州!我記得還有個誰去了邊州死在那裡了的?他家一定知道情形。”
兩人異口同聲地說:“劉家!”
梁玉與劉家也算有些聯係,先請劉湘湘代為說項,繼而與劉洛洛見了個麵。劉洛洛見麵即拿出了一個單子來:“煉師要問的事情,湘姐都告訴我了,你要知道的都在這裡了。先祖父有手劄留下,家父已贈與紀公了。這裡是要準備的東西,我家也還是‘犯官’,不敢公然相贈,煉師有心,便準備這單子上的東西贈與紀公吧。家父命我轉告煉師,一定不要讓‘四凶’知道了,彆讓他們有機會害到太子。”
劉洛洛匆匆而來又匆匆而去,留下梁玉與呂娘子麵麵相覷。
梁玉道:“先采買!要快!然後咱們去城外莊子上避暑,離他們送彆的長亭過個十裡二十裡的路邊等他們路過。”
呂娘子道:“不錯!”
梁玉隻管使錢,呂娘子隻管照著單子挑好貨,一口氣買了一車,拉到了城外的莊子上去。梁玉想了想,還是不大放心,又給裝了半車糧食、半車鹹肉,怕他們錯過宿頭,還給備了嶄新的厚鋪蓋卷兒。鄉下人出行的習慣在她身上淋漓儘致地展現了出來。
紀申離開前兩天,梁玉就去了城外自己的田莊住下。紀申離開前一天,她早早起身在道邊等著,是以錯過了京城難得的滿城寂靜。鐘聲敲過,城門大開,四十坊不聞人語,連早點鋪子都沒有吆喝聲,人人沉默。
紀申拖著兩箱書、幾卷鋪蓋、一點衣服,與夫人乘舊車,身後二子一侄並兩個仆人,帶著對酷吏的憂慮穿過了城門。
城外長亭無柳可折,卻早已聚起了一堆人。蕭司空親自給他送行,黃讚與蕭司空並立,二人身後烏壓壓一片人。紀申從容與眾人舉杯道彆:“紀申教子不嚴,有負聖恩,萬望諸位引以為戒。請戒驕戒躁,儘心竭力輔佐聖人。”
蕭司空道:“紀公不須多言,我等明白。”
紀申深知,一旦逗留太久,這些人也會被酷吏惦記上,一杯飲罷,毫不遲疑地登車而去,頭也不曾回。
紀夫人往後看了一眼,低聲道:“酷吏不得人心至此。”
“哎,還不到時候,還不到時候。”紀申抬手撈了一本冊子來翻閱。
冊子是一本手記,字寫得虯勁有力又揮灑自如,很有點老辣的意味,正是劉洛洛對梁玉說的那個手劄。劉尚書是病死在邊州的,但是一路上沒斷了寫日記,到邊州也做了筆記。他出京的時候是一股正氣在胸,絲毫不覺得自己會死在外麵。憑家世、憑為太子爭位,回來又是一條好漢,則出去就不能自甘墮落、哭哭啼啼的不乾正事。邊州又如何?照顧給它治理得安居樂業!
沒想到死在了外麵。
他死之後家裡人收拾他的文集,將這個保留了下來,又被送到了紀申的手上。
車行不多久,車夫拉住了韁繩:“大人,有人。”
紀申扶著車框探出頭來,前麵的車隊比他這要走上千裡地的隊伍還要壯觀。當頭一輛車,是京城常見的裝飾款式,後麵大車三輛,每輛都有人,又有六個騎士,人人騎一匹健馬。
紀申道:“這又是什麼人?”
待近了才認出來是梁玉。梁玉沒穿道袍,一身普通少女該穿的衣服,身邊呂娘子依舊是那副平平無奇的麵孔。
梁玉什麼話也沒說,跳下車來深深一禮,作個手勢。車夫、騎手都跳到地上,默默立地地梁玉的車邊立好,將車與馬都閃下。
紀申無奈地道:“這又是做什麼?我的俸祿夠養活自己的啦。”
梁玉道:“就當是……嗐,說那些矯情話乾什麼呢?紀公,我就是想送你,就是想你過得好些。就這樣。”
紀申此生遇到過許多向他行賄的人,理直氣壯丟下東西就跑的也有,年紀姑娘這麼不講理的還是頭一個。不由笑了:“煉師有心,京城貧弱無依者儘有的,紀某暫且衣食無憂。”
梁玉搖頭:“隻要您到了那邊,也跟在這邊一樣的行事。”說完,又是一禮,招一聲,“走了!”
駕車帶著仆從刮起一陣小涼風,跑了。
留下紀申一家人對著車馬瞪眼,紀申展眉道:“那便收下!”指揮仆人去趕車,讓侄子上馬。紀夫人看了一回車,車裡釘著一張紙,寫明了清單,都是路上或是邊州能用到的。紀夫人歎道:“她也有心的。”
紀申微笑不語,心道,人心可用,我可以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