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臘月, 街上來來往往的行人就多出了不少,新歲臨近,眾人都是衝著置辦年貨來的。
街麵上的鋪子忙碌了, 那貨來貨往的碼頭肯定也比先前繁忙了許多。同樣的,八方茶樓也就更加座無虛席了。
隻不過, 林遠秋和周子旭並沒受到座無虛席的影響。因為這段時日,兩人哪怕再遲些過來,靠近門口的那張八仙桌也都是給他倆留著的。
這倒不是店掌櫃特意照顧,也不是林遠秋他們已付了定錢, 而是每日都有人過來幫忙看著呢。
至於看著座位的是誰,當然是碼頭周邊的住戶了。
那替人寫家信的老書生,已有半個多月未出來擺攤了, 可大家夥兒都還等著給家中寄信報平安呢。如今好不容易有了幫著寫書信的人, 他們自然不會錯過了。
於是, 附近的住戶們,但凡有要往家裡寫書信的, 都會早早過了茶樓來,然後往那靠門邊的桌位上一坐,算是提早占著位置的意思。這樣等兩個小書生過來後,就有可寫書信的地方了。
茶樓掌櫃和店夥計見此情形,也沒多說什麼,橫豎這兩個書生過來後,都會點上茶水糕餅,所以並不耽擱樓裡的生意。
而這兩個小書生, 指的當然就是林遠秋和周子旭了。
說來也是好笑,直到今日,林遠秋和周子旭都沒弄明白, 他倆好好的來茶樓喝茶聽旁人聊天的,怎麼就變成替人寫書信了。
記得那日過來茶樓稍微有些晚了,等看到隻剩下大門邊上還有空著的桌子時,兩人也沒嫌棄,忙拉過長凳坐了下來,而後照常讓店夥計快些送了茶點過來。
等茶水點心上了桌,兩人就往邊上瞧,發現今日果然又有好幾個提筆記賬的商賈,這讓林遠秋和周子旭心中暗喜了不少。
於是兩人也大模大樣的把帶來的筆墨擺到了桌子上,再把茶碗裡的茶水倒入硯台一些,隨後就若無其事的磨起了墨來。
今日是林遠秋他們第一次帶了筆墨硯台到茶樓來,沒法子,誰讓這幾日有用的信息實在太豐富,若不用筆紙寫下,光靠腦子肯定記不了這麼多。
是以兩人就想著,等下次再過來時,不如就把筆墨紙硯帶上。反正這幾日茶樓裡也有不少翻著賬本登記賬冊的商賈,所以他倆也不算突兀,旁人見了,肯定也以為他們這是在忙著記賬呢。
此時迫切想著多記些有用資料的林遠秋和周子旭,也沒想過,兩張一看就是讀書人的麵孔,旁人怎可能傻到把他倆誤看成盤賬的商賈。
這不,等兩人剛磨好墨汁,還未開始動筆呢,就有一個衣衫襤褸,一看就是在碼頭幫人扛貨的中年漢子探進頭來,“小書生,幫我寫封信。”
沒等林遠秋和周子旭反應過來,就見那中年漢子快速從衣袋裡掏出幾枚銅板,往桌上一放後,就開始敘述起要寫的內容來,“爹,娘,兒子已在府城尋到了掙錢的活計,一天能掙上六七十文呢,每日也都能吃飽肚子,您二老不用掛心......”
因還要趕著去扛貨,所以中年漢子說得有些快。可等他看到對麵兩人還呆愣愣的並未動筆時,想著肯定是自己說得急了,忙就停了下來,接著一字一句又從頭開始說起,再說時,漢子的語速就慢了好多。
然後,周子旭就看到,坐在他對麵的林兄,提筆蘸墨,照著漢子的敘述,開始在紙上寫起了信來。
眼前的漢子,讓林遠秋忍不住想起當年他爹也去碼頭扛貨的時候,所以能幫就幫吧,反正隻是舉手之勞的事。
本以為這隻是個例,哪知等中年漢子拿著寫好的家書離開不久,很快又有幾個要寫書信的找了過來。
同樣是衣衫褶皺,手指開裂,一看就是常年在碼頭這邊靠做苦力養家糊口的人。
林遠秋也是近幾日才知道,北城這邊的住戶,大多來自外鄉。
這些人比府城人更吃得起苦,力氣也大,所以那些商賈都喜歡雇他們做活。
有銀錢掙,自然就留得住人,漸漸的,好多外鄉人都在這邊落了腳,長年靠著在碼頭搬運為生。
而臨近過年,正是他們往家裡捎銀錢、寄家信的時候。可許是天太冷的緣故,先前那個替人寫書信的老書生這幾日沒再過來,大夥兒正著急呢,這會兒聽到李二牛說茶樓就有替人寫書信的,自然都飛也似的跑過來了。
麵對這麼一群人,拒絕的話,林遠秋跟周子旭怎麼都說不出口,最後隻得提起筆,挨個替他們寫起了書信來,且林遠秋還給書硯拿了銀兩,讓他去書肆買些裝書信的封套過來,總不好就讓人家這麼乾拿著信紙吧。
至於替人寫書信的銀錢,兩人一商量,最後決定也跟彆人一樣,根據字數的長短,收五文到十文不等。
原本看他們靠苦力掙銀錢不容易,周子旭是想一文錢都不收的,可林遠秋並沒同意。
不是他舍不得這幾文錢的收入,而是他倆不能擾亂這個市場。
若今日他們免費替人寫了書信,那麼等那個老書生再出來擺攤時該怎麼辦,人家說不定就靠這筆收入謀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