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發獎(1 / 2)

宮中的洗三禮,細論起來倒沒有外頭那樣繁瑣熱鬨。

孩子太小,一切都以平安為要。

尤其是這臘月裡滴水成冰的,更不可能把小孩子真扔到水裡去洗一遭。哪怕是熱水也恐孩子著涼。

因此整個洗三禮,跟敏敏有關的事情,就是慈寧宮送來一個金盆,讓乳母將敏敏在裡麵放了一下。薑恒在旁邊看著,也就是繈褓沾了沾盆底,敏敏的任務就算完成了。

之後的流程,都是內務府對著這金盆去施展祝福去。

=

雖說皇上之前急著觀保回京,又令他入宮參加公主的洗三。

但實際情況是,觀保及時回了京城,也見不到女兒——哪怕是親爹,也不可能進後宮見女兒的。

皇子公主的洗三和滿月都分大宴和小宴,大宴是前頭皇上宴請宗親朝臣們宴席,主要流程就是禦賜酒席,宗親臣子們紛紛送上讚歌祝福:恭喜皇上喜得公主,公主必福壽綿長。

觀保趕上了這洗三禮,隻是作為外祖父參禮的圓滿,同時收獲禦酒三杯,接收了許多恭喜。

後宮的小宴才走洗三的流程。

十三福晉等自然都要進宮添盆,對暫且見不到女兒和外孫女的覺爾察氏安慰道:“夫人彆急,等滿月宴的時候,信嬪娘娘抱著公主出來就可見了。”

覺爾察氏也就笑道:“正是,雖說想得慌,但臣婦也知這寒冬臘月的,公主才降生三天,要真出來在水盆裡折騰一回,才要心疼壞了。”

待洗三結束,覺爾察氏就回到府中,開始全心期盼正月十六公主的滿月宴。以至於府上這一年的春節,都過得馬虎。

=

敏敏的洗三禮結束後,紫禁城上下就如火如荼投入到過年的準備中。

而整個備年和過年,薑恒都在月子中,完全不需要操心和應酬,可以說是躲了一大場清閒。

甚至滿月宴,也都不需要她來忙碌。

太後宮裡就一手包辦了。

宮中久不聞孩啼聲,終於多了位公主,太後這個年就做了兩件事:第一件事跟年下入宮給她請安的內外命婦誇耀自己新得了孫女;第二件事就是給這個孫女籌備滿月宴。

太後十分自然將這個活攬走了,隻跟皇上道:“女人第一回生孩子耗的時辰久,身子精力耗損自然也大,這頭一遭的月子可不能疏忽了!且信嬪入宮才兩年,也沒經過宮中滿月宴的舊例,辦起來想必吃力——偏生她又是做額娘的,必然想儘心辦好,不讓女兒滿月宴出岔子,那可是要費神了。隻怕信嬪還經不起這種勞碌。罷了,還是哀家多操點心吧。”

皇上聽出了太後的口是心非。

看額娘這樣興致勃勃的,皇上也就不戳破,隻對太後做托付狀:“兒子原也是這樣想的,隻是不好開口請皇額娘費心。”

太後聞言更喜,非常大度擺手:“這有什麼,為了自己的孫女,哀家受點累不算什麼。”

倒是皇上見太後不但一手包辦,還說到滿月宴後,想把孩子抱到慈寧宮帶兩天。就提前去跟薑恒說起此事,怕她心裡過不去。

“皇額娘久以當年朕被寄養於孝懿仁皇後膝下為憾,便是十四弟不在京中,皇額娘也不會讓恂郡王府上的孩子常日留宿慈寧宮,正是免了母子分離之意……皇額娘將咱們敏敏抱去頂多也隻是小住一兩日。”

薑恒見皇上跟她繞圈解釋,不由笑道:“太後娘娘喜歡敏敏,常抱去也好。臣妾第一回養孩子,要是有什麼沒想到的,太後娘娘瞧出來早指點就好了。”

她是真覺得沒關係。

現代職場人結婚生子,誰不求著盼著兩邊老人給帶孩子啊,不然怎麼開交?有的孩子是高需求寶寶很難帶,要是指望當媽的一個人帶,就沒白天沒黑夜的,早晚要累崩潰。尤其是產假結束後,更盼著有一邊長輩能來搭把手,哪怕是隻幫忙看著家裡阿姨帶孩子呢,也比單獨把不會說話的孩子跟阿姨單獨放在家裡強。

所以薑恒覺得,太後願意帶孩子,願意承擔指揮內務府辦滿月宴的麻煩,她是很輕鬆並喜見的。

與宮中視孩子做唯一,最怕的就是孩子被抱走的嬪妃不太一樣,薑恒因過去的生活,是從心底早就接受了,生完孩子五個月正常上班後,基本孩子就要托付旁人養了。

做母親也是要有自己生活的。

“倒是有一事,臣妾想請皇上替臣妾向太後娘娘開口。”

皇上點頭:“是滿月宴的事兒嗎?你有什麼想添的?你不好跟皇額娘說,朕去說。”信嬪總是想法多些,皇上很不介意聽聽她的意思,給女兒的滿月宴添加點新意。

這回皇上卻是猜錯了,薑恒的新意並不打算用在讓敏敏的滿月宴與眾不同上,她就盼著她健康茁壯成長就好,出風頭這些都排不上號。

薑恒搖頭道:“不是滿月宴的事兒,臣妾是舍不得於嬤嬤。”

自打她有孕,內務府就按照妃嬪有孕的舊例添了人手過來。皇上早說了,這些人裡你有喜歡的就留下來繼續使,先留熟慣的人手,公主的人手另外再配去。

因原本永和宮的宮人是供應嬪妃一人的,她從後殿搬到前殿,後頭基本上隻留下兩個看屋子的人就夠了。

現在可不成。

整個後殿正屋被改造成適合養育公主的房舍構造,將來公主會在這裡長大活動,自然又需要一套人手。皇上吩咐過內務府古嬤嬤也吩咐過張玉柱,宮女太監多帶些可靠的來,讓信嬪自己選。

薑恒道:“旁的宮人,臣妾看著好的,自己做主就留下了,打發人向內務府說去就是了。可於嬤嬤卻是太後娘娘身邊有品級的嬤嬤,臣妾當然不能做主。”

皇上隨口道:“皇額娘原就說過,於嬤嬤會照顧孕婦和孩子,想來樂得讓她繼續在這永和宮——當時原就是不放心你這裡,才讓她過來的。”

薑恒笑眯眯:“太後娘娘之前懿旨,可是讓於嬤嬤先陪著臣妾前三個月,後來又延了這幾個月,於嬤嬤多辛苦了這麼久,還是皇上開口顯得正當些。”

其實於嬤嬤繼續留在永和宮,是太後處、永和宮和於嬤嬤本人三方都願意,都默認的結果。

隻是經過皇上禦口鍍金,才是對於嬤嬤這近一年辛勞的表彰。

否則黑不提白不提從太後慈寧宮人,變成了永和宮人,顯得犯了錯降了等兒似的。

果然,皇上開過口後,太後的慈寧宮、皇後的承乾宮都特意給於嬤嬤送了一份厚封獎賞,薑恒這裡也早就準備好了,除了真金白銀的謝意外,還有一份適用於嬤嬤的禮物。

-

這日於嬤嬤在後殿檢查公主的用品,從貼身的小被褥到大件的悠車,她都憑豐富的經驗一一驗過去,不放過一點兒細節。甚至悠車裡裡外外,她都帶了小丫鬟用手摸過,用自己的皮膚來感受這上麵沒有一絲木刺兒,免得傷了小公主。

花了整整大半日的時間,午膳都沒顧上吃。

秋雪來請了兩回,見於嬤嬤專注,也知她的脾氣,不把事做完也不能安心用膳,就把於嬤嬤菜飯的份例先煨在小茶爐上了。

果然於嬤嬤是直到都做完才出門。

待她出門的時候,就發現這永和宮有些不一樣了。

所有台階處都加了一道斜坡,看起來是用泥漿石灰伴糯米剛澆出來的,斜坡上還有一道道的淺紋。

秋霜站在門口接她,笑吟吟道:“嬤嬤,咱們去前頭吧,娘娘說給您備了份禮。”

於嬤嬤暫時不知道這些斜坡是做什麼用的,依舊拄著拐上下台階,然後跟秋霜一起走到前殿,她生性要強,雖然走的快了胯骨處會有些隱痛,但她已經習慣了,且不願意在人前做出慢騰騰的樣子來。

她進入內殿,就見屋裡放了一把模樣奇怪的帶輪子的椅子。

其實為了這把輪椅,薑恒與造辦處商議改進好久了,終於在孩子都出生後,造辦處也產出了這件輪椅。

其實輪椅這種東西,在古代出現的很早,比如孫臏就坐著能被人推來推去的木輪車。諸葛孔明也曾研究過四輪車。

但以於嬤嬤的性格,又不是站不起來不能走,讓她一直坐著被人推來推去,她隻怕不願意。

薑恒讓造辦處做的這個輪椅,可以說是為於嬤嬤量身定做的,一半像輪椅,一半像之前英吉利送的轉椅,輪子非常輕巧容易轉動——於嬤嬤跟一般腿壞了的人不同,她腿腳力氣是沒問題的,隻是摔壞了胯骨。

“之前嬤嬤一直陪著我住在前殿倒也罷了,可現在孩子的住所在後殿,嬤嬤每日都要來回跑,還是用上小車吧。”薑恒曾問過劉太醫,似於嬤嬤這種胯骨舊傷的人,走多了路走快了路應當都會有些疼痛。

薑恒示意秋霜坐上去演示了一下,這藤質的小車輕便靈動,還能用自己的手來轉動輪子,也不必總跟著個人負責推車,完美符合於嬤嬤要強不願意擾人的性格。

於嬤嬤隻覺得心裡頭說不出的熱乎。

她立刻就想到了所有台階旁澆築的一個緩斜坡是怎麼回事,想來就是方便自己這輪椅上下的。而斜坡上做出的淺淺一道道溝壑,應當是防這輪子滑了的。

見於嬤嬤眼中似乎含淚,一直不說話,薑恒就認真道:“嬤嬤之前各種為我考量,永和宮一應細節都替我想到了。我這也是投桃報李,嬤嬤彆多心。”

“娘娘的一番苦心,老奴怎麼能不懂。”於嬤嬤回神,大方爽朗道:“也好,孩子們都長得快,不出兩年公主就會走會跑了,到時候奴婢拄著拐可追不上小公主,且得坐著這輪車呢。”

=

慈寧宮中,太後又想小孫女了。

“還有兩天就過年了,大年初一起,哀家這慈寧宮就斷不了人了,必是忙亂的很。趕緊趁現在還清靜,將敏敏抱來陪陪哀家。”

烏雅嬤嬤答應著。

自打十二月十六日夜,信嬪娘娘誕下小公主後,太後娘娘這是第三回要接小公主過來玩了,每次都是烏雅嬤嬤親自帶人去接,然後永和宮內的乳母保嬤嬤也奉命跟上好幾個,浩浩蕩蕩一個隊伍回來慈寧宮,

烏雅嬤嬤到永和宮的時候,就見自己前同事坐上了一把古怪的椅子。

“喲,這是什麼新鮮東西?”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