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恒還是第一次去圓明園。
原本她隻知道圓明園是清代建的園林,後來了解雍正帝多了,才知道這園子是自他手起建的——還是他做皇子的時候,康熙爺賞給他的。
後來又經曆一代代的皇帝完善建造,才成了‘萬園之園’。
再後來……就不必再說了。至今還是一片焦土廢墟。
臨行前,蘇培盛來告知薑恒到圓明園後的住所,又說那邊已經提前一月就撒過硫磺燒過艾草,最近又重新灑掃了,保管乾淨,娘娘和公主過去就能住。
薑恒被分到的是坦坦蕩蕩館。
她起初以為自己聽錯了,對蘇培盛確認道:“我住哪兒?”
對於圓明園裡的景色,她大約也聽說過些:此時圓明園隻有正園,還未開辟出諸如綺春園萬春園等副園,還是一個頗為方正的大園子。與暢春園構造差不離,也是一半房舍密集,一半景色天然。
東為貴,多房舍聚集。以皇帝的九州清晏為中心,周圍都是亭台樓閣以及一個個景致各有千秋的院落。
一個雅號就代表一個獨門獨戶的院子。
薑恒來之前看過一回現今圓明園的園子圖,看中了好幾個詩意名字的獨院:上下天光、水木明瑟、日天琳宇等都是一聽就景致不俗名字也不俗的院落。
這坦坦蕩蕩館她隻是看了一眼,就略過去了,她覺得這不像個給妃嬪住的地方。
然而皇上就把她安排到這兒來了。
蘇培盛陪著笑臉道:“娘娘頭一回去圓明園,隻怕還不曉得,這坦坦蕩蕩是離皇上住的九州清晏最近的住處之一。且很是清涼,從這坦坦蕩蕩館的西側門出去,就是圓明園中極好的一景金魚池。這裡頭可是當時先帝爺禦賜園子時,就命人養著的九百九十九條金魚。全都是色極正的大金魚,好看的很。”
金魚代表富貴吉祥,這坦坦蕩蕩館就也是一處吉館。
“就隻是一樁,離皇上九州清晏近的彆苑都挨著九州清晏後的後湖,雖是晝夜清涼景色也好,但請娘娘格外小心照料公主,皇上叮囑了好幾遍,娘娘切勿帶著四公主去近水邊。”
薑恒應下:“公公回去上稟皇上放心,我再不會將公主帶到水邊,公主身邊也不會少了人。”
=
從紫禁城前往圓明園的旅程並不長。
總共十幾公裡,快馬疾馳很快。
但皇上是攜家帶口出發,為保證一大家子的舒適性,馬車就走的又穩又慢,晨起出發,要近三個時辰才能到達。
因此半路上,還找了專門的暫歇的驛站圍了帷帳,方便太後和妃嬪們下來走動自便一下。
就是這中途歇息的功夫,皇上那邊令蘇培盛過來將敏敏接到了自己的馬車上。
“十三弟,快來看看敏敏。”
十三爺膝下兒女不少,但他一貫是把皇上放在自己前頭,皇上子嗣少,他看皇上的子嗣甚至就比看自家府上兒女還要珍重,。
比如上回皇上帶三個皇子割麥子,十三爺就比皇上還不放心,私下去看了好幾回,不但讓旁邊的太醫盯好了三個皇子的身體狀況,還偷偷給他們帶瓜吃,甚至讓侄子們歇著,自己下地替乾一會兒。
敏敏對十三爺來說又不太一樣了。
這是皇兄登基後第一個孩子,還是夢中有預兆的公主。
且就是從敏敏這個名字上,十三爺再一次了解到,皇兄對他的看重。是連公主的名字,都要提前與他說開的看重。
“皇兄。”十三爺也不用太監遞的椅子,輕鬆敏捷躍上了皇上的馬車,還特意道:“我方才已經回自個兒馬車裡換了件新衣裳。”
皇上看著他有點遺憾:“換衣服去了?怪道你來晚了,方才敏敏叫阿瑪呢,你都沒有聽見。”
十三爺驚詫道:“公主還差一點才六個月吧,就會叫阿瑪了,果然聰慧。”
蘇培盛在一旁垂頭:其實據他旁觀,小公主是忽然離開了額娘,驟然見了熟悉的皇阿瑪,啊了一聲。
但皇上覺得是阿瑪,那當然就是阿瑪。
十三爺對上皇上,永遠是深信不疑的,於是興致勃勃坐過來:“臣弟這會子來也不晚,接下來的路臣弟不走了,就在皇兄車裡看敏敏。我聽福晉說過許多次公主可愛了,偏生我極少有機會見的。”
公主還小隻在後宮內有限幾個地點活動,怡親王這種親王自然少見。
十三爺至今也隻有端午節前,去給太後請安時碰巧見了一回。當時太後還不肯給他抱,隻道:“你素來愛騎馬的,誰知道馬身上乾不乾淨呢。又是從外頭來,孩子弱呢,下回,下回從養心殿換件你皇兄家常的袍子再過來抱敏敏。”
這不十三爺今日就記得換衣裳。
但他在從皇上手裡接過敏敏來之前,就先笑開來。
六個月的孩子是能坐著的了,皇上這會子抱敏敏,也不是抱繈褓嬰兒那樣橫抱著,而是讓敏敏坐在自己腿上。
從十三爺這樣方向看過去,一大一小父女兩個真的太像了。
皇上看他,敏敏一雙眼睛也在看這個並不熟悉的王叔——父女兩人從麵龐到神態到動作都像極了,就是版型大小不同。看著真是有趣!
怡親王現在忽然理解,上回給太後請安,太後說起最願意看‘皇帝抱著敏敏玩的樣子’是什麼意思了。
關於遺傳這種不可抗力,薑恒也發現了其奇妙之處。孩子漸漸長開,已經很能看出來像誰了。
敏敏是個才六個月的小嬰兒,白嫩的真像一枚香噴噴的奶包,眼睛大而圓,腮是鼓鼓的,嘴巴紅紅的——單拆出來哪一個五官都是標準的小姑娘,跟皇上這種冷峻型男人似乎沒有任何共同點。
單看也還好,但當父女倆坐在一起,旁人一眼看過去,就會覺得:這,這真的好像啊,怎麼會一眼看過去這麼像。
擱在現代真是親子鑒定都不用做,肉眼就能鑒定親生的程度。
皇上逗了一會兒,敏敏也沒再‘阿瑪’(啊啊)一聲:她今日份見到皇阿瑪的激動已經消耗完了。
現在就是坐在皇上膝頭,開始伸手抓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正好十三爺伸手,敏敏就去抓他的手指,準確的說,是大拇指上的扳指。十三爺被抓的笑起來,就勢把她接過來擱在自己腿上。
-
“已經被皇上處接走了。”薑恒在馬車上露出半張笑臉,來遲半步的烏雅嬤嬤無奈道:“那老奴回去與太後娘娘說一聲。”
皇上竟然快人一步。原本路程過半,太後還想著敏敏應該吃飽睡足了,想要把孫女抱過去呢。
總之,後半段的路,薑恒也不用照料孩子,非常悠閒睡了個回籠覺。
-
到了圓明園,也是薑恒這邊將帶的東西都抬了進去,收拾完了,太後處才將敏敏送回來——沒錯,敏敏已經從皇上處被太後接走又玩了小半日。
黃昏前,九州清晏送了大量的驅蚊蟲的藥草來。
太後和皇後處也不約而同送了些來。
皇後又特意把薑恒叫到自己的同樂院去親口囑咐了一遍:“這回到圓明園的,隻有敏敏最小最要費心照料,一會兒本宮就讓人傳話,明兒諸妃嬪都彆來請安了,先各自將自己館中收拾妥當了為上。”
“尤其是你那裡,雖說皇上早派人將桌椅都包過邊了,房舍也都用艾草熏過了,但到底是湖邊夏日草木又多,還是要上心看著,乳娘進進出出,身上彆帶了什麼小蟲,還有這新糊上的紗帳彆哪裡漏了縫。”
比起當時薑恒有孕,皇後閉口不提育兒經,現在皇後已經在自然而然關懷公主了。
她對皇子們要保持距離,不能因嫡母而偏心了哪個。但公主就不必了,可著最好的標準好好對待疼愛就是了。
皇後最初是為了顯示嫡母的大度,也為了緊跟皇上和太後的步伐心意,才幾次三番親自去看四公主,但見麵三分情,皇後常見到一個軟軟嬌嫩的小姑娘,心裡也就軟了。
何況皇後的份例東西多的用不完,自打敏敏出生後,皇後也漸漸有了看見適合嬰孩的料子和玩器乃至補品就挑出來,命人送去太醫院,讓劉太醫看看能否適合給公主用的習慣。
尤其是皇後處送了兩回何用的衣料去,很快就發現信嬪給公主裁衣穿上了,自己送出去的物件在孩子身上看到,皇後心裡就也亮堂些。
且此事是雙贏,太後皇上聽聞了見到了,自然也會覺得她這個皇後大度,可謂是彼此都好的事兒。
習慣成自然,皇後如今倒慣了日常關心下敏敏。
薑恒把皇後一串子囑咐聽完,然後道:“皇後娘娘慮的周全,那臣妾就先回去收拾,都妥當了,後日再抱著敏敏來給皇後娘娘請安。”
皇後莞爾:信嬪這點上很討人喜歡,甭管什麼位份,甭管有沒有孩子傍身,對她倒是一直跟入宮時一樣敬重,沒有絲毫翹尾巴的表現。
在薑恒心裡,太後皇後也一直是她繞不開的大領導,想要穩穩升職加薪,就絕沒有收到最高領導欣賞偏愛,就去壓住直屬領導的道理。
薑恒都要告退了,皇後卻想起一事來:“對了,裕妃似乎路上有些中暑,你回去的時候路過她的杏花春館,就去看一眼——皇上還讓皇子們都去給生母請安,裕妃要是中暑了,隻怕顧不上弘晝,你帶弘晝去用回膳也好,本宮聽說,弘晝極喜歡去看小妹妹的。”
薑恒應下來,果然路上拐進了裕妃的杏花春館。
不等她提出皇後的話,裕妃就請她將弘晝帶走——裕妃本就體熱,路上中暑了,難受的要命。
甚至薑恒來探望她,她都起不來身寒暄,隻是躺著,甚至開始抱怨自己活不了多久了。
薑恒無奈扶額,她是知道曆史的:裕妃是清朝妃子裡第二長壽的,足足活了九十二歲呢,這也是她羨慕的高壽。於是隻是安慰裕妃:“姐姐放心,很快就好起來了。”
裕妃隻是哎喲:“我這眼前一陣花一陣黑的,便是活下來也怕是要瞎了。”
薑恒忍俊不禁,連忙起身告辭,讓裕妃繼續躺著歇息:這中暑確實是很難受的。
弘晝則跟著往坦坦蕩蕩館來用膳,順便陪妹妹玩。
=
且說弘晝都到過坦坦蕩蕩館了,皇上卻是忙的第三日才得了大空過來。
“之前朕忙完的時候,夜都深了,想著過來也吵你們母女倆,索性就歇在九州清晏了。”皇上著意看了看她的氣色:“朕聽說剛到了這圓明園你不放心,這兩天都是把敏敏的搖床搬到你歇息的廂房裡,夜裡親自看著的。你隻怕也沒歇好,但瞧著臉色還好。”
薑恒點頭:“敏敏睡的很好,並沒有什麼不慣。”又給大領導帶高帽:“臣妾原怕她小孩子換了地方受驚嚇夜裡不好睡,誰知竟一點也沒有,可見皇上給臣妾和敏敏選的地方好。”
皇上努力壓著想要上翹的嘴角,做出淡淡的這有什麼的神色:“敏敏第一回從紫禁城出來,朕自然要留心。之前就讓欽天監起了一卦,占了個天澤履卦‘君子坦蕩蕩’的卦象,正對這坦坦蕩蕩館。朕想著這裡離著朕又近,很適合你們母女住,果然沒錯。”
皇上看皇上這種神色,不由開始擔心,敏敏將來不會變成這種傲嬌的口是心非的性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