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好事三連】(1 / 2)

王梓鈞 3343 字 8個月前

蒸汽機工作模型,再過35年,法國物理學家帕平就會搞出來。

但這種蒸汽機,是杠杆式的。

又過了11年,還是這個帕平,提出活塞蒸汽機的設想,但沒有真正著手去製造。

直到康熙三十一年,真正的工業蒸汽機出現,這種屬於真空式蒸汽機。

康熙四十四年,大氣式蒸汽機誕生,迅速在煤礦廣泛使用,可以輕鬆排出地下水。

瓦特改良的,就是大氣式蒸汽機,依舊隻能用來提水。

後來,瓦特發明往複式蒸汽機,蒸汽機這才能夠運用於工廠——其實在幾十年前,也就是康熙年間,就已經有活塞做工的思路,甚至連活塞氣缸都設計出來了。瓦特要做的,就是設計連杆和飛輪,把活塞氣缸給運用起來。

歐洲蒸汽機,走了幾十年彎路,純粹是商業用途差異導致的。大家隻想著用蒸汽機給礦井排水,一直在這上麵折騰,就沒想過用來帶動紡織機器。

而趙瀚一開始就提出,要用蒸汽機來紡紗織布。

在這種思路之下,真空式、大氣式蒸汽機都不會誕生(這些隻能用來排水)。想要完成皇帝布置的任務,就隻能往活塞式的方向靠攏。

然而,還是太離譜了。

徐正明簡直就是個神仙,這貨僅用四天時間,直接搞出了瓦特蒸汽機。活塞、氣缸、連杆、飛輪、滑閥……一應俱全!

如果硬要問徐正明怎麼設計出來的,他肯定會這樣說——

“氣缸?讓蒸汽使力,肯定要有氣缸啊。”這不算什麼,35年之後,歐洲初代蒸汽機也有氣缸。

“活塞?蒸汽要使力,就得推著東西跑,這個東西就是活塞啊。”也可以理解,46之後,歐洲科學家同樣有此思路。

“連杆、飛輪?我的飛椅(直升機)就用了連杆,水轉大紡車不是也有飛輪嗎?”

“滑閥?飛輪都轉起來了,加一根連杆,讓飛輪控製連杆不是順理成章?”

趙瀚做什麼事情,一直都不慌不忙。

在他想來,布置發明蒸汽機的任務,用十年時間慢慢磨出來都可以接受。

但四天就畫出圖紙,一個月敲出樣機是什麼鬼?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