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零七章 甘霖還是毒藥(1 / 2)

大周王侯 大蘋果 7062 字 9個月前

(二合一)

“常平倉之所以沒能發揮效用,其原因還是在於朝廷的財稅銳減。常平倉高收低出,本就是普惠於民。但這當中的差價,一直都是朝廷撥款填補。這本無可厚非,因為惠及於民,穩定糧價,穩定民心,便是穩定天下大局,這本就是朝廷應該做的事情。這就好比朝廷養兵一般,都是為了維護社稷的穩定。然而,因為財稅的惡化,很多部門的撥款已經難以為繼。常平倉便是其中之一。無朝廷撥款,常平倉這種賠本的機構還如何能運行下去?這便是如今半數常平倉基本荒廢的原因所在。”嚴正肅朗聲說道。

“……但其實,這是因噎廢食之舉。越是這種時候,常平倉的功能越是無可替代。故而,條例司新法第一部便是關於這常平倉的《常平新法》。此新法便是要變革常平倉舊製。使之發揮應有之功效。不但可以不用伸手向朝廷要銀子,反而可以自生財路,且普惠萬民,為增加朝廷財稅起到巨大的作用。”

大多數人都有些發愣,他們的腦子裡無論如何也無法想象如何能讓常平倉這個明顯賠本的機構可以不要朝廷撥款的情況下存活下去。這幾乎是個不可能的任務。因為無論如何,既是常平倉,便免不了是貴買賤賣,以豐補欠的性質,那就是個賠本的買賣。

嚴正肅展開了手中那卷碩大的公文紙,朗聲道:“常平新法總則,其一,條例司下,設常平倉司。常平倉不再歸屬司農寺三司所轄,一切權責,歸屬製置三司條例司直接管轄。其二,大周各路府二十三家常平倉升為總倉,每州每縣需設分倉,其主官由當地知州知縣兼任。三年之內要做到大周天下,倉司全覆蓋……”

光是這兩條一宣布,頓時殿上便一片嘩然。常平倉從行政上歸屬於政事堂司農寺主管,財政上隸屬於三司管轄。嚴正肅的第一條便將常平倉從這兩大主管機構之中剝離開來,直接成為了製置三司條例司的下屬機構,這是公然的奪權行為。本就有人說條例司是‘小中書’。現在這個行為,似乎正在驗證著這個‘小中書’正在蠶食大中書和朝廷其他機構。常平倉雖然隻是個雞肋機構,但就算是一雙破鞋,那也是人家的東西,你拿了便是搶奪偷竊,性質上是惡劣的。而且今天你偷得破鞋,明日便可能是金銀珠寶了。今日你將常平倉劃歸條例司,明日便有可能是其他的強力要害機構了。這才是根本的問題所在。

顯然,嚴正肅早料到這一點,雙目冷冽掃視殿上,沉聲道:“諸位,這件事得聖上首肯,也已經得到呂相錢副相三司主官的同意。並無不妥之處。”

“啊?呂相居然同意了?”眾官員愣愣的看著麵無表情站在班列前方的呂中天。

“各位,嚴大人說的是事實,此事確實已經經聖上批準,呂相為了大局為重,也是點了頭的。一切都是為了朝廷著想,諸位勿加妄議。”錢副相開口叫道。

眾官員這才真正的相信這是事實。心中不免想道:“看起來呂相如今對嚴正肅也是禮讓三分了。嚴正肅如此無禮的舉動他都忍下來了,變法一派得勢已成定局。呂相都如此韜晦,我等也還是低調些吧。”

對於第二條,要將常平倉開遍大周。眾官員的猜測基本一致。之前嚴正肅已經說明了常平倉的好處,那麼他的意思必是要增加常平倉的數量,進一步的擴大常平倉所能起到的作用,正是為了之前所提出的那些安撫百姓,增加財稅的目的。但問題是,他口氣倒是大的很,但卻如何能鋪開這麼大的攤子。所需錢物以及日後的運營維持怎麼進行?難不成這反而成為一個耗費大量財政撥款的機構?那可不是適得其反麼?

而且這第二條最後的兩句,說要各州縣主官兼任常平倉主官,這是否又是一種變相的插手政務的行為呢?

殿上,嚴正肅繼續侃侃而宣:“總則第三條,經核查,各地常平倉所存糧食,以市場價格換算為現銀,其數目為八百萬兩,著同轉運司兌換為現銀八百萬兩。另條例司將撥銀七百萬兩,此一千五百萬兩便是常平司總本錢,至此以後,朝廷不再撥付款項。三年之內,常平司必須自負盈虧之責,並自己負責分倉開辦的費用及人力支出。其四,借常平倉之利,行官貸之法,以避免百姓借高利貸為豪富之家兼並盤剝。”

敏感的人一下子便將注意力集中在了第四條上,他們敏銳的感覺到了這一條絕非如字麵所言的那般輕描淡寫。

“細則……其一……其二……其三……其九……”

嚴正肅的聲音在殿上回蕩著,每一條細則都是近半個多月來條例司上下爭論斟酌的結果,包括了程序上的常平倉的這種運營的細節以及各種必要的管控措施和規章製度。可謂是事無巨細,考慮詳儘。

“其十,有關常平倉官貸之法細則:凡每年正月五月青黃不接之期,農戶可請貸夏秋二料。正月可請夏料,五月還夏料本息之後可請貸秋料。十月底秋料還本付息。百姓向常平倉借貸需付息二分,本息歸還方可再貸。未免貸銀不還,以五戶或十戶結為一保相互作保。或以三等以上戶作保方可借貸。常平倉隻準以半數錢銀為貸,另半數需行常平之職,以豐補欠,賑濟救助……”

這關鍵的第十條一經嚴正肅之口說出,頓時殿中一片驚訝之聲。水落石出之極,一切都是那麼的直接和赤裸裸。原來,維持常平倉運作的秘密就是這麼直接。常平倉要放官貸,而且是一年兩次,利息高達兩分利,以兩次來算,便是四分利的高利官貸。這雖然和世麵上那些動輒八分十分十五分的高利貸利滾利的有所區彆,但也算是一種高利了。

不過細細想來,這項新法可謂是煞費苦心。既然百姓要借高利貸,那麼何不由官府來放貸收取利息。從表麵上看,總是要比向富戶地主借八分十分十五分的高利貸要好的多。青黃不接之際,百姓們得了貸款可以維持生計,發展生產。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避免了因為借他人高利而造成的破產和流離失所。不過,總覺的怪怪的,總覺得有哪裡不對勁。

“哼!這哪裡是惠民,這是取利於民,盤剝百姓之舉啊。嚴正肅方敦孺枉讀聖賢書,居然想出了這麼個從百姓身上漁利之法,簡直是一種恥辱。”

“就是,這不是官營商事,朝廷體統何在?各州縣主官從此淪為商賈漁利之徒,這是什麼狗屁新法?”

“君子羞於談利,我大周以儒法立國,仁愛敦厚之風盛行。到如今,卻要做這等營苟漁利之事。簡直是笑話!”

一瞬間,便有不少官員出言大聲的喧嚷起來。殿上的秩序瞬間亂了起來。

林覺也目瞪口呆的站在人群之中,心中不知何種滋味。之前所宣布的常平倉貸銀之條款,正是林覺在過去十幾天時間裡據理力爭要刪除的地方。在此之前,林覺已經覺察出此次《常平新法》跟另一個時空中一位名叫王安石的人在那個平行時空的大宋朝所行的《青苗法》如出一轍。這個發現讓林覺當時既覺得憂慮同時也覺得高興。

憂慮的是,王安石的變法最終導致了一係列的問題而遭遇失敗。他本人也落得後世一片罵名。所以,倘若這是不同時空同時演進的兩件同樣的事情,那麼不免也有失敗之虞。因為從嚴正肅和方敦孺的指導思想來看,和王安石等人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