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皇上聖愉,臣等洗耳恭聽。”嚴正肅拱手道。
郭衝點點頭道:“朕是這麼想的,要不然你們就假意認個錯,承認新法有弊端,推行之時有過失。承認叛亂之事和新法有關聯,並以此為鑒加以改正。這其實也是事實。你們自己心裡也清楚,想撇清乾係是不可能的。你們隻認個錯表示今後會更加的慎重行事,其餘的倒也不用多說什麼。朕給你們個台階下,也不罰你們,朕會告訴他們,變法之事總歸是摸索前行,倘有過失也是情有可原,隻需改正則可,不可一棍子打死。這樣他們也不至於死活咬著你們不鬆口。你們看如何?”
嚴正肅和方敦孺麵麵相覷,倘若當真隻是這麼簡單的話,倒也沒什麼。他們本就是願意認錯的。
“皇上,我二人自是願意認錯的,但隻怕僅僅是如此,他們不肯罷休啊。他們豈肯如此輕易的便讓此事平息下去。臣以為,他們是借攻訐新法和臣等之名,行不可告人之目的。恐怕不會乾休。”方敦孺拱手說道。
郭衝皺眉道:“方愛卿,你怎麼老是扯東扯西的?什麼不可告人之目的?你想的也太多了些。他們有何目的,你不能總覺得自己是對的,彆人都是對你有圖謀,這種心態在目前這種情形下可不是解決問題之道。”
方敦孺臉色漲紅了,嚴正肅忙拉了拉他的衣袖,沉聲道:“皇上所言甚是,方大人不要多想,咱們就事論事才好。”
方敦孺無奈點頭,不再多言。
郭衝微微點頭道:“不過方愛卿的話說的也沒錯,他們定不肯就此罷手。隻道歉是不成的,要給他們交代則必須有實際行動。朕認為已經實行的《常平新法》《雇役法》的條款你們要表態酌情修改。推行之時也要慎重而行,不要再生波折。至於關乎兵事的變法……朕覺得目前時機不夠成熟,可延期而行。還有便是條例司的職權,這一點反對聲音很大,朕也覺得當初設立條例司時將軍政財權都集中在一起有些草率,這破壞了朝廷的製度結構,確實會引發混亂。朕覺得可以這麼辦,將財政之權歸於三司,三司使現在職位空缺,嚴愛卿可去任三司使之職,方愛卿任副使。這麼一來,看似將條例司財權剝奪,但財權你們二人依舊可控。你們覺得這麼辦怎麼樣?”
嚴正肅和方敦孺愕然無語,皇上可算是挖空了心思而為之。這樣做確實對於恢複朝廷製度結構有好處,三司使掌握財政大權,嚴方兩人兼任三司正副使,倒也確實有換湯不換藥的感覺。但其實骨子裡二者是截然不同的。條例司之所以權力巨大,便是因為它享有數項特權。財權剝離之後,條例司的權力大減。而三司使因為隸屬餘政事堂所轄,撥付款項還需經過呂中天等人核準,比之條例司自專已經遠遠不如了。就拿《常平新法》實行而言,各地常平倉放出的官貸都是條例司審議定奪,但到了出錢出糧的時候,卻要三司衙門來撥付,又要必須政事堂的同意,不但效率低下,而且免不了要被指手畫腳的拖後腿。這麼一改動,其實和之前已經是天壤之彆了。
“朕這麼做其實也是為了堵住他們的嘴,省的他們說條例司淩駕於兩府三司之上。這也是權宜為之,一切是為了平息目前的局勢。你們覺得朕這個想法可行不可行?”郭衝繼續問道。
“皇上,財權交了,平了呂相之怒,那麼楊樞密一直不滿的軍隊調撥之權可否也要剔除呢?維持推進新法的兩隻《常平》《雇役》的衙役力量都是從廂兵之中調撥充任,是否也要去除?”方敦孺問道。
“如果你們不反對的話……朕認為還是不要從軍中調撥人手為好。實在要用,朕可為你們和楊樞密調劑。免得他老說條例司是小樞密院,調撥兵馬比他這個樞密使都方便雲雲。其實,地方上的衙役充作推行新法的人手,也是可行的,再雇傭些人手便是了,何必跟他們摻雜不清。你們說呢?”郭衝微笑道。
方敦孺已經氣得胡子都要吹起來了。
“那這樣,皇上乾脆將條例司製定修改推行新法的權力交給政事堂或者是中書省去做好了。條例司也沒有存在的意義了。之所以建立條例司,並賦予軍政財大權,便是因為變法需要集中權力強力推行。皇上這麼做跟解散條例司又有何異?恕臣直言,皇上的想法比楊樞密提出的辦法好不了多少。若是真按照皇上所言的這麼做的話,新法將永遠無法推行下去。四處掣肘,處處拖延推諉,哪裡還能雷厲風行的推進下去?”方敦孺語帶抱怨,甚至有些揶揄之意了。
嚴正肅也沉聲道:“皇上,這麼做恐怕是不妥的。雖然按照皇上的想法,變法之事或勉強可行。但是皇上莫忘了,留給我們的時間並不多。變法之初我們便達成共識,我大周變法正是乘著遼人和女真糾纏的時候。現在遼人獠牙畢現,他們覬覦的野心也因為叛亂之事而昭然天下。實際上我們和遼人之間已經無絲毫的信任可言。倘若不是遼人被女真人內亂糾纏,此次青教之亂時他們便已經撕破臉皮了。留給我們的時間很短,我們還怎能拖拖拉拉?變法必須既快且速,而且要立竿見影。臣等並非不知變法之弊,但臣等不得不這麼做,正是因為時不我待之故啊。皇上,我等可以低頭認錯,但這變法之事緩不得,條例司的職權分不得。還請皇上三思而行。”
郭衝皺眉道:“你們不同意朕的提議?”
嚴正肅和方敦孺對視一眼,心意相通。
“皇上,可向天下人道歉,甚至領皇上責罰。甚至我二人也可以罷官歸去,但條例司的職權不能變,新法的主動權不能交於他人之手,新法的推進不能停。有錯謬怕什麼,錯了便改,千錘百煉,最終必是我們所求得的結果。倘若人言便改,遇難便縮,變法如何能成?古今變法者無不艱難困苦,惹天下人非議,倘若變法那麼容易的話,豈用臣等?”嚴正肅沉聲道。
郭衝緊皺眉頭不語。
方敦孺起身來深深一禮,沉聲道:“皇上,臣等一心變法,不為名利,隻為大周中興,富國強兵之目的。臣等知道皇上現在的心情,變法遭遇諸多風波,亦不能說沒有弊端,所以皇上的心裡也產生了懷疑和動搖,這一點我們都能感受的到。然而,臣想告訴皇上的是,變法之效,終將顯現。若以短時間出現的問題便懷疑新法,那絕非明智之舉。對人對事皆是如此,久久用功,功到自顯。白樂天有首詩,臣願和陛下共勉。”
方敦孺直起身來,負手誦道:“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複誰知?”
方敦孺所誦的這首 詩正是唐朝白居易寫的《放言》係列祖詩中的第三首。詩文的意思很明顯,辨彆一件事的好壞真偽,對一個人的評價和識彆決不能靠主觀臆斷和占卜問神。對人和事物的全麵認識要經過時間的考驗,經得起曆史和時間的衡量。決不能因為一時一事的現象和結果而倉促的下結論。方敦孺將此詩誦讀出來,便是要告訴郭衝,對於新法,不能因為一時的困難和導致的混亂而否定,也不能因為滿朝官員的反對而生出懷疑之心。隻有時間和曆史,才會給出正確的答案。
郭衝豈能不懂其意,久久而坐,瞪著嚴方兩人不語。他的心中確實生出了動搖,這種動搖其實不是現在就有的,變法一開始,他心中的狐疑便沒有停止過。或者說,這一切源於他對變法的不夠堅決。郭衝總想著既能找到富國強兵的辦法,又能夠不大動乾戈,不會惹來太多的事情。這種想法一直貫穿在他整個行為之中。所以他才會在朝堂上時而強硬,時而又找平衡和稀泥。今日之所以他會提出哪些建議,正是因為他內心的動搖,希望能夠退一步找到平衡點。
方敦孺和嚴正肅何等敏銳,自然會體查到他的內心的波動變化。
“你們……果然是不肯同意的。處罰你們……於事何補?但若不能平息眾人之怒,也是不成的。朕該怎麼辦才好。難道說,朕隻有那樣做才成了麼?”郭衝輕輕說道,似乎是在喃喃自語,又似乎是下了什麼決定。
“皇上……”嚴正肅躬身說話。
郭衝擺了擺手,轉身躺下,麵向床裡。口中道:“你們退下吧,朕累了。朕得好好的想想。朕是該好好的想想了。”
方敦孺和嚴正肅麵麵相覷,他們不知道郭衝在說些什麼。皇上似乎陷入了一種思緒之中,這召見沒頭沒尾的,也沒具體商議出什麼辦法來,便要他們離開了。難道皇上生氣了?因為他們兩人的不妥協而不願再和他們多言?卻也不像,皇上並沒有發怒的樣子,反而顯得有些平靜。皇上是早有心理準備會被拒絕的。那麼他到底在想什麼呢?
“二位大人,皇上要歇息了,二位大人還是請回吧,時候也不早了。”錢德祿在帳幕後現身,躬身說道。
嚴正肅和方敦孺無奈,隻得跪拜告退。直到他們退出寢殿,郭衝都沒有回頭看他們一眼,隻麵朝床裡邊的紗帳,雙目怔怔,像是傻了一般。,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