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教授似乎厭倦了那種恬適的生活,傳統文化人元素在褪去,辛辛苦苦帶來的書本被扔到一邊兒,瞅都不瞅。
才一天功夫,這老頭鞏固了他的新興趣。
他要去釣魚,其實是想試試撒網的。
林楊實在有些怕,岸邊兒拿著魚竿也就算了,沒什麼危險,上船去湖裡肯定不行。
也不是信不過村裡人,撐船的技能都不差,水性也個頂個的好,他卻怕萬裡有一。
好說歹說才勉強讓老頭兒扛著魚竿,戴著草帽到湖邊接茬兒釣魚。
“黃阿姨,我熬了鍋綠豆湯,加了薏米的,現在涼了,您提一壺給曾教授吧。”
黃阿姨更是滿意,心說這孩子真是貼心。
煎魚有好幾種法子,裹著蛋液的,蘸著生粉的,林楊選擇最簡單缺考就火候的直接煎,少許油,魚什麼也不裹。
若想好吃,就不能懶,講究是小火慢煎巧翻麵。
煎出來的魚最高境界是外焦裡嫩,有種微微的酥脆,還不能過分,汁水沒了同樣算失敗。
林楊敢這麼來,底氣就是他有超凡脫俗的鏊子,不光是煎魚,他一會兒也要用這鏊子烙餅!
味道就不用擔心了,他主要是怕撐著人。
因為子秀三伯老兩口也要過來吃,他還得拿捏好量。
要是再像昨天那樣,可就是罪過了,少了也不成,開店沒有不管飽的道理。
煎著撅嘴鰱子,林楊還得琢磨澡盆裡養著的白鰱和鯽魚。
魚並不是不死就算新鮮,失去活力,即使活著,魚肉的緊實程度會打折扣,影響口味。
鯽魚是人家曾老頭的成就體現,不能不吃,如果人家再釣上魚來呢?
想想林楊都發愁。
事實證明,曾教授不是天才,他昨天能釣到魚,很大程度上是魚兒們大意啦!
回來時,連一條小鯽魚都沒上來,林子秀純粹為了陪著他說話,竿都沒拿過去。
林楊臉上沒帶出來,心中長出口氣,幸虧啊!
開飯!
除了煎魚,林楊還弄了些野菜和小蔥蘸醬吃,調劑一下,光是魚不好。
吃飯的時候,林楊揪著心的,生怕又那樣。
好在沒有多厲害,略有收斂,可能與子秀三伯老兩口在有關係。
三伯三嬸對林楊手藝一個勁的誇,之前懷疑,今兒吃到嘴裡,那可是真真切切的沒得挑!
“揚子,就你這本事,咱林家掌灶就該是你的!”
掌灶?
我可不乾,林楊連忙搖手說,“您可彆說出去,讓人笑話,大鍋菜我可沒弄過。”
黃阿姨放下湯碗,她沒吃夠,隻是已經沒什麼了,她隻好轉移注意力,問,“有區彆麼?”
當然有,天壤之彆,就像流派不同一樣,一個五星飯店的總廚大多數情況下玩不轉大鍋菜。
反過來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