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遺失(2 / 2)

來自角落的潛伏者 煌或 3957 字 11個月前

在這種方麵,陸遙有自信能夠了解的比很多自恃了解的人都要多得多。從高中甚至初中時代開始,她就是在網絡世界上汲取了各種的知識,即使是一些不太合理合法的地方,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陸遙也悄悄的通過四通八達的網絡進行過連接。

也就是在這種豐厚的知識基礎下,她能夠確保自己大部分相關的判斷不會出錯,而在收斂自己因為年輕而容易無限房費的思維以後,也能自己得出最接近事實真相的結果。

“我不覺得他能夠做到這種事。”她又把自己的觀點換了個方式重複了一次,語氣愈發堅定,“一定有彆的原因。除非……”

從張園院長熟識的警官裡,他們也得到了信息。

老警官記憶中錄入的資料和張園的敘述基本完全一致,但在十七年前那確實是文字的檔案。劉澈和陸遙兩人到了儲存文字檔案的檔案室找了一通,幾乎把地方派出所小小的檔案室每一個可能放著這類文件的地方都找了一通,還是沒有找到張園口中的資料。

除非張園院長和老警官兩個人同時在說謊,這個資料就必定存在。

“現在隻剩下一種可能性。”陸遙歎了一口氣,又補充道,“第三種可能性。”

第一種內部權限的篡改早已被排除。不僅僅是警方的記錄都有留檔,高權限的行為也會被更高權限的人所持有的係統記錄所覆蓋,為了這點信息主動處理完全是得不償失。

更重要的是,如果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人是黎明,警察不可能讓這樣有充分閒暇時間的在隊伍的頂層長留。光是警務人員長時間的工作狀態,就不能容許一個殺手在隊伍中還能夠隨處亂跑,隨處實現殺人計劃。

當然,如果是另外一種出奇的可能,比如黎明是一個團隊,那也得另當彆論。

“按照黎明的慣常手段,他幾乎沒有可能是二人以上的共犯。”作為被動的了解了很多關於這位殺手的事的人,劉澈對於一些特質爛熟於心,“他所有的作為都有著屬於同一個人風格特異性,同一起案件的相關做法當中,時間上也從來沒有任何衝突。最後專案組得出結論,黎明單次作案存在二人以上共犯的可能性為零。”

“單次?”陸遙皺了皺眉,有些疑惑,但也沒有深究。

“那我隻能得出這個第三種可能,”陸遙攤了攤手,“調走檔案的時間在錄入電子檔案以前,有人物理闖入了這個檔案室,並且拿走了那份資料。”

劉澈是和陸遙一起了解了老警官口述的“警局發展變遷史”的。

“也就是說……早在九年前,派出所裡有關於於宣儀被送進孤兒院的備案資料就已經被調換拿走了?確實也隻有這種可能性。”

也正是在十年前,國內的公安局才開始了徹底的案卷檔案電子化的進程。這個城市的地方派出所其實屬於最晚的一批。

“電子檔案意味著更方便的檢索功能,如果有人得知這個信息,並且提前替換了案卷,那麼他一定不是沒有任何的圖謀。”陸遙看著充滿陳舊檔案的室內,陷入沉思。

劉澈接過話。

“也就是說,也許電子檔案裡藏有的其他事件確實可以和於宣儀的那份資料產生關聯,乃至產生比對的結果。”他歎了一口氣,“這或許就是檔案盜竊事件的動機吧?”

而有一個關聯點一直存在。隻要張院長這個對每一個孩子的到來都銘記於心的福利院院長活著一天,這個關聯點就永遠不會被磨滅。

那就是時間。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