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去處(2 / 2)

來自角落的潛伏者 煌或 3906 字 11個月前

不然這麼多失蹤者最後能去哪兒?被大範圍囚禁還是被賣去哪個邊緣小國給人當奴隸?

除非滿世界遍布這樣的無人島,物資還要應有儘有

失蹤案跨度長達一年有餘,不是人人都能當魯濱遜。

現在這個連最邊緣地區都起碼有個老人機的年代,能長期住人又聯係不上外界的地方屈指可數。

梁安感性上對受害者懷有同情,但不影響他理性上分析真相。但這一切的條件,都要在建立不讓人過於恐慌的基礎上,也就是程度合適的謊言。

他於是岔開了話題。

“其實比起持槍與否,我更在意的是現在的狀態。我們似乎一直被牽著鼻子走,這不是好兆頭。”

“你不知道這把槍的型號?”溫宜廷表示懷疑。

梁安一攤手,無辜道,“會用不代表全懂。”

然而梁安隱瞞了一些極其重要的話。在他剛剛檢查那把手槍時就幾乎難以抑製的脫口而出。

這把手槍是警用手槍的常用型號,他也許確實知道槍支的來曆但在未經證實時,猜測也隻能是猜測。

不說通讀所有卷宗,他對近年來國內發生過的大案還是心裡有數的,槍支失竊更是天大的案件,足以讓所有在職或者不在職警察繃緊神經,心生惶恐。

更何況是一整批,足足十五支手槍。

即使一直沒有相關的槍擊案發生,相關的調查和追查一直沒有停止。但盜竊者來無影去無蹤,這種重要武器的看守當然沒有死角,但當天的監控被全部同時關閉,看守人員也因為不同的理由昏迷不醒。

正因如此,甚至有人推斷此行是犯罪團夥所為,代表著一次謀劃深遠的犯罪事件發生的序曲。雖然當天的安保確實鬆懈,甚至僅有三人參與,因為重重機器保護,也並不是容易突破的防線。

沒有人能以一個人同時控製這麼多人類和機器,起碼在現實犯罪調查的經驗看來是這樣。

三二九槍支失竊案。

事發以後,除了相關人員被紛紛追責,警界也一片嘩然。沒有人能想象到十五支警用手槍落在犯罪者手上會發生什麼,但這隻是調查中的基礎條件。

手槍是武器,但並非唯一的武器,甚至很多時候沒有刀具來的直接可怖。原先在黑市中也流通著相應的武器,這種事並不罕見。

但在高層看來,事發不僅僅是潛在的傷害危險,如果這種案件被公之於眾,可想而知警方的信譽和公信力會受到多大的影響。

唯一也許值得寬慰的信息在於,當時隨著手槍一起被盜走的子彈並不多。但這也隻是算不得安慰的安慰,畢竟案件仍舊毫無線索。

倒是曾有警官在數年前通過黑市售賣子彈的渠道順藤摸瓜,找到一個賣出同型號子彈的上家,但鏈條也斷在這裡因為買主當時的住處已然人去樓空,似乎還和某個已被爆炸搗毀的犯罪集團相關。

正因如此,當時的人自然認為那把槍也許已經在爆炸引發的火災中被熔融,辨認不出膛線和型號,連同失蹤的買主一起葬身在無法辨認的屍體當中。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