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推斷(2 / 2)

來自角落的潛伏者 煌或 3452 字 11個月前

這家夥不知道又自學成才給自己做了什麼稀奇古怪的教育,總之劉澈不太想知道具體的受教育結果,隻是深度懷疑:“你是不是因為她的姓氏特彆”

他當然不是覺得顧淩沒有手腕。單就直覺來看,也認為這麼一個忽然竄出來阻止齊亦暴露的人大概率有她自己的算計,隻是陸遙的行動和想法有時確實太過於超前。

他雖然願意相信年輕的同事,但不代表一定會盲從。

質疑的聲音總是該有的。直覺固然是能力的一部分,但也會導致不好的結果——個人往往會在這種賭概率問題中占據極大劣勢的劉澈很難不產生時常質疑他人、甚至質疑自己的習慣,畢竟這對他而言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性命攸關。

“其實想想,我這個竊聽器理論還真挺有道理,可不是瞎扯。”陸遙眯了眯眼,“非法取證確實不是什麼值得公之於眾的事,現在看來既然顧淩被證實是把童鴻光約出去的人,她又和這裡的保安很熟。如果隻是為了問話其實沒必要這麼複雜隻需要走流程,不走流程大概就是在搞小動作。袁家的情況又那麼複雜,假設是為了取證的同時排除後患,拿無關緊要實習生做幌子確保不趟渾水,那倒可以解釋……”

雖然是反向的推斷,完全是建立在陸遙突發奇想的基礎上推導出相近的結果,但劉澈不得不承認,這種結論對應的事實在是越想越契合——不僅僅是他親眼見到的那些欲蓋彌彰的肢體動作,還有有關袁家的那一部分。

劉澈從進門開始就看出了端倪。比起療養院本身的設施,這個房間裡的每個角落都突出了“安全”和“保密”這兩個主題。但無論如何,也沒人能阻止隔壁鄰居耳濡目染,以及時好時壞的袁耀為了療養康複也需要在護工的看護下偶爾閒逛。

在這種情況下,對於在精神狀況上需要特殊情報卻得不到想要結果都另一方而言,偵查到袁耀的真實情況確實是一種需要——隻是很少會有人像陸遙想象的那樣極端,在這時候就拿出來如此的手段。

當機立斷,在確認對付的對象很可能是錢權具備的袁家以後,及早設立了得到情報的歧途,卻也可能是在袁耀也許被隱瞞病情讓人代為作證這種假設下最快最好的證明途徑。

顧淩是不是真這樣想?

要知道現在距離車禍結束也不過十幾天。劉澈深知這個世界上有太多在陰影中被權力和金錢所蒙蔽的事實,自然能夠理解個中邏輯——雖然非法取證的結果無法用於法庭辯論,但總歸是證實真相的底氣。

從顧淩的角度來看,她或許也需要一個先機。

見陸遙從天馬行空走上了正軌,劉澈也暫時撤離了自己的個人憂慮,被顧淩忽然揭底的擔憂,真正回歸主題:“其實你說的向顧淩開誠布公尋求合作,我覺得可行。”

陸遙倒是愣了:“真的?”

她算計了齊亦那麼久,剛好習慣了這麼一個帶惡人的形象,所謂的合作真是隨口一說。

“刑警和律師又不是什麼天然對立的關係……”劉澈點點頭,“我們查的是袁家內部的嫌疑人和受害者,還有事故發生前後的實情,和那場交通事故本身又有什麼關係?”

論起靈活操作,劉澈也很有自信。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