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荊死去以前,昱州市局還有一個遭遇橫禍的精英警員。
肖自銘。
忽然提及這個名字,梁安先是一愣,很快便從記憶裡找到了目標。
“我記得,肖警官是在黎明案懸而未決的時候忽然失蹤的?”
那時的梁安自然對黎明案的前因後果知之甚少——這也是當然。人生中懷有明確目的性的梁安僅僅是聽說過當年的調查,並且在警局內部偶爾的閒聊中了解到了一些警員們才知道的情報,對實際情況算不上了解,隻能說因為職業比普通人多了些消息渠道。
但若是比起這位王支隊長……梁安覺得自己和隨便一個路人的知情程度也差不多。
王海畢竟曾經完完整整地從當事人口中得知了案情的經過。
當時的肖自銘確實屬於黎明專案組,但也是昱州市局借調過去的。在這之前,王海和肖自銘一直是“死黨”,辦案時大都搭檔出馬——因為性格恰好能夠互補,雖然因此偶爾有口角發生,卻能夠很大程度上發現對方遺漏的細節。
正因為這種情況,哪怕王海沒有進入專案組,一心辦案的肖自銘也常常和本就事事好奇的王海分享情報,試圖從與自己迥異的同僚的角度得到更多切入點下的判斷結果。
“其實我也不知道最後他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但一切都有預兆。肖自銘失蹤之前的幾天,他曾經說自己查到了有關第二個黎明的線索。不像李永清那樣孤身一人,那人似乎有自己的靠山與依仗——和最初的猜測不同,這個人並非李永清引導的對象,從未和李永清會麵,卻比他能更輕易的脫身,隱藏自己的行蹤然後投入下一次謀殺計劃。”
“這個人的背後有足夠的財力支撐?”
“大概率是這樣。”
比起王海流程完整的辭職,肖自銘的直接失蹤完全不留餘地,也不符合規章製度。而這位肖警官卻恰恰是嚴肅板正那一掛的警員,平常自然不會做直接人間蒸發這種事。
據說肖自銘消失後,王海見過他一麵。但也僅僅是確認了他還活著,沒有任何交流——形容是否真實有待商榷,具體情況如何王海也沒有細說。離職以後,王海基本把自己所知道的所有線索都告知了梁安,事實上,這也算是唯一王海尚且保留的秘密。
但從王海的提示開始,梁安才認識到也許黎明這個殺手代號同樣和他素來忌憚的那個龐大勢力扯上了關係。而在調查的過程中,肖自銘也觸碰到了那個不可逾越的界限。
究竟發生了什麼不為人知,但肖自銘的失蹤是確定的。作為唯一的知情者,王海或許還隱藏了什麼,讓他確信肖自銘還活著,但終究對這位舊友最終的下落諱莫如深。
與白晨的初次會麵遠在王海和他的一番對話以後。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真正與那位二代黎明碰麵時,梁安才以淺顯的言辭試探了白晨的態度。
“這麼早和肖自銘一樣誤入了禁區,被當做所有人的靶子,人生豈不是會失去很多樂趣?”*
這段話既可以指肖自銘對黎明的調查導致他成為了無知群眾眼中的眾矢之的,也可以被認為是對江卓勢力,也就是所謂“禁區”的妥協。白晨是否和江卓達成了一致,乃至於成為了為他所用的手下,作為犯罪代理人進行工作時梁安想要得到的謎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