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盞茶罷,江安義起身來到那棵雷擊的茶樹旁
,摩挲著漆黑的樹乾,歎道:“當初大師與我相麵,道我乃枯木逢春之像,贈我護法木牌,囑我常懷仁心,諸善奉行,安義自問竭力遵從,不敢違背,為何仍不免宦海浮沉,難抒己誌?”
洪信大師沉默片刻,開口問道:“江檀越,今日你入山門以來,有何所見?做何想?”
“香火鼎盛,香客眾多,讓江某想起考秀才時到昆華山老君觀燒香的情形,一樣的熱鬨,安龍寺不愧是江南第一名刹,還未恭喜大師被封為護國禪師。”江安義出言譏道。
洪信大師微笑道:“五年前安龍寺隱在深山無人知,不知江檀越那時有何見,有何想?”
江安義一愣,他並不擅機鋒,洪信大師的話讓他想起當年簡陋的安龍寺,從他內心講,那時的安龍寺更像一塊佛門淨地。
洪信大師拿起茶盅,慢慢地飲了一口茶,笑問道:“江檀越,五年前的茶味與今日茶味可有不同?為何當年無人問津,今日千金難易?”
放下茶盅,洪信大師輕輕地轉動手中佛珠,道:“貧僧南下,為弘佛法,本意便如此茶,滋味未變,隻是喝茶的人變了。寺廟香火鼎盛,為四方信眾朝拜,於傳揚佛法有益,這是鼎盛的好處;出家之人,不問凡塵瑣碎之事,內心清淨,顯無常、無樂、無我、無淨的之相,佛國盛地便也如貧僧身後石屋相仿。”
江安義有幾分明白,道:“大師之意可是枯者由他枯,榮者任他榮,凡事當應順其自然,我自寵辱不驚。”
洪信大師點點頭,用手指著江安義身旁的茶樹道:“置身宦海,自有浮沉。把持本心,浮沉起伏又有何礙。便有如此樹,枯榮並於一體,把握存乎一心。是謂‘非枯非榮,非假非空’。”
江安義一頭汗水,雖然自己向廣明大師討教過佛法,但洪信大師的話太過高深,聽不懂啊,什麼叫“非枯非榮,非假非空”啊?
洪信大師責怪地看了江安義一眼,道:“我聽
廣明師叔說,他把《般若心經》贈送於你,江檀越你深具慧根,如此好經為何不常加誦讀,自會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江安義心想,《般若心經》自己倒是時常研讀,並常結合《金剛經》,對自己的《元玄心法》進行探究,隻不過很少把它當成佛門經典去誦讀。
話不投機,茶樹下安靜下來。洪信大師站起身,道:“江檀越,問僧不如問心。貧僧還需修持,恕不相陪,圓通,替為師送客。”說完,洪信大師合什一禮,轉身進了方丈室。燒水的小沙彌走過來,仰著光亮的頭,恭敬地道:“施主,請。”
本意想找洪信大師再給看一卦,沒想到喝了杯茶就被趕下了山,江安義訕訕地跟在圓通身後,穿過茶林下了山。山腳涼亭,洪平和尚正陪著江黃氏等人坐在亭中喝茶,看到江安義走過來,連忙出亭施禮。
“江檀越”,洪平和尚開口笑道:“貧僧有一事相求,望請檀越答應。”
江安義有些詫異,香火錢沒少給啊,這和尚怎
麼得寸近尺,想起後山頂上的冷遇,江安義有幾分不悅地道:“大師,何事?”
“江檀越是三元及第的狀元,詞名更是名動天下。安龍寺天王殿前尚少一幅對聯,貧僧想請檀越揮筆,為天王殿題寫一幅對聯。”洪平和尚道。
江黃氏走了過來,也道:“安義,為娘已經答應大師了,你就寫幅聯子吧,這也是積德行善之事,彆人想求還求不到。”
天王殿,供奉著彌勒佛,左右是四大天王,彌勒佛後麵是韋馱天。江安義淨手,給彌勒佛敬香、叩拜。一旁的僧人早已經鋪好紙,研好了墨,隻等江安義提筆揮毫。
江安義打量著眼前笑嘻嘻的彌勒佛,袒露著大肚皮,一副看破世情無憂無慮的樣子,執筆在手,揮毫寫下: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於人何所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