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春風送暖,鳥語花香,平山鎮繁花似錦,美不勝收。
辰時,江府、黃府門前出現了長長的車隊,汪伯大呼小叫地指揮著,“大爺、二爺的馬牽到最前麵去,小心點,大爺的馬性子烈”、“舅老爺的車安排在小姐的車後麵,不要擠”、“怎麼連套個車都不會,黃三你去幫幫趙黑仔”。一刻鐘後,江安義和江安勇一馬當先,車隊向著安龍寺行去。
從平山鎮到安龍寺有三十裡的路程,江安義騎在木炭上,發現道路變得平坦寬闊了許多,不是兩年前的蜿蜒小道,離馬頭山五裡時,大道已經變得如同官道一般,路上行人如織,車馬來往不斷。
江安義詫異地問道:“安勇,今天是什麼好日子,安龍寺怎麼這麼熱鬨?”
“哥,你不知道,安龍寺現在可有名了,四麵八方的香客都來燒香,平時就這麼熱鬨,要是趕上佛
祖生誕,或者是洪信大師講法,這路上堵得車子根本過不去。”
車隊緩緩地行進了三裡,來到馬頭山腳下,原來這裡是一片野樹林,已經被砍去整平成廣場,一座宏偉的山門屹立在眼前。藍底金字的匾額,禦筆親書“敕造安龍寺”,朱紅大門,黃色圍牆,氣勢恢宏。
江安義是佛門護法,護法牌更是數次救他性命,所以他向廣明大師討教過佛門知識。知道山門並開三扇門,中間大,兩旁小,稱為“空門(中)、無相門(東)、無作門(西)”,所謂遁入空門就緣於此。
下了馬,江黃氏等人也下了馬車,車隊聲勢浩大,早驚動了知客僧洪平前來迎接。江家與安龍寺淵源極深,江家和黃家都是安龍寺的大香客,洪平笑著迎上前合十道:“阿彌托佛,老夫人,幾位施主,一向可好,貧僧有禮了。”
三舅黃開林常來安龍寺進香,與洪平和尚相熟,笑著調侃道:“大和尚,你這安龍寺日進鬥金,居
然還叫貧僧,你看你滿身油亮,分明是富僧。今年的新茶可摘了,可彆藏私,給我來十斤,我好送人。”
洪平圓麵大耳,五官端正,滿麵笑容,身著黃色僧衣,外披著緋色袈裟,一副得道高僧的模樣,讓人心生親近,難怪會讓他做知客僧。洪平一眼便看到了江安義,笑道:“這位莫非就是洪信師兄常提起的江檀越,果然神清骨秀,與我佛門有緣。”
江安義笑笑,還禮道:“大師謬讚了。”
車馬寺中有人看管,洪平和尚親自引路,穿過山門過放生池,往天王殿。安龍寺重修後江安義還是第一次前來,四處打量著景色,隻見人潮如海,熱鬨非常,香煙燎繞,有信眾虔誠跪拜,有香客念念祈禱。江安義悵然若失,想起昆華山上的老君觀來,安龍寺信眾是多了起來,香火也鼎盛,卻失了佛門修持的冷清。
安龍寺以前簡陋的被整齊的山門、天王殿、鐘鼓樓、大雄寶殿、偏殿、四堂等建築取代,裡麵的僧人數以百計,江安義恍然覺得來到了京城的明普寺一
般。燒香拜佛,虔誠祈禱,江安義在佛前跪拜,身為佛門護法,江安義比常人多了一分對佛門的親近感。
布施過香火錢,江黃氏帶著靈薇和冬兒去燒香求子,江安義在洪平和尚的引領下拐過法堂,往後山的禪堂去找洪信大師。寺院後山是四棵老茶的生長之地,江安義看見在山腳之下多了數排僧舍,而整個後山也被開墾出來,層層疊疊種上了茶樹。
看到江安義注意茶樹,洪平和尚溫和地笑道:“江檀越,安龍茶因你高中而聞名天下,前來求茶的人絡繹不絕。山頂的四棵老茶,隻能供京城明普寺和江家所需,無奈之下,寺裡隻得將後山平整出來,都種上茶樹,略解燃眉之急。”
洪平和尚心中閃過痛惜,安陽王曾以十兩黃金一兩茶的價格采購四棵老樹上的茶葉,可是被洪信方丈婉言拒絕,如今這後山的茶樹,每年可產茶數百金,專門用來答謝燒香的香客,所以黃開林進門時才會開玩笑討要十斤茶葉。安龍茶有市無價,隻用來禮贈達官貴人和大香客,黃家雖然是大香客,每年也隻得
到一兩斤的饋贈。
寺廟重建,洪信大師將方丈寺挪到了後山頂上,數間石屋建在茶樹之下,便是洪信方丈的修行的住所,方丈室前掛著塊柏木匾,正是初見時“安龍寺”的匾額。洪信大師得了小沙彌的通報,迎候在石屋前,洪平向師兄一禮,側身下了山。
江安義上前,兩人相對合十互禮。拾起頭,見洪信大師麵容依舊清瘦,黃布僧衣乾淨素潔,打著補丁,江安義甚至懷疑這件僧衣就是第一次看到洪信大師時所穿。
陽光從茶樹縫隙中灑落,落在樹下的石桌上,斑駁錯落。洪信大師並沒有請江安義入內,而是將江安義引到石桌旁落坐,石凳有些清涼,配合眼前的景象,與前寺的喧嘩有如兩個世界。小沙彌在一旁燒水烹茶,看樣子常做,手法熟練,江安義居然看出行雲流水般的流暢來。茶砌上,兩人皆默然品茶,誰也不想開口打破眼前的清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