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一,化州又迎來了一場盛事,濟民書院落成,請刺史大人前去參加落成典禮。書院從中秋節前商議到三月中建成,總共不過半年多的時間,充分發揮了人多、錢多、力量大的優勢。
官轎在山門前停落,江安義鑽出轎子,陽光下一片整齊的藍衫站在山門前,青鬆般挺拔精神,透著欣欣向榮之意,分外醒目。菁菁學子之前站著個三旬儒生,白麵黑須,一身青色長衫,儒雅風流,是書院的山長呂溫文。他身旁是書院的講書、副講、管乾、學錄等人,濟民書院雖然不及澤昌書院一半大,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書院從籌建、設計、購置物資、添置田產、延請教師等事都是以寧波老爺子為首的會野府的鄉紳一力承擔。江安義在申請酬建書院的批示上把會野府南的翠山劃給書院,個人出資二千兩,原本他倒想著多些力,邀請些相熟的講書來,可是年前去了莎宿國,
書院的事有心無力。
寧波寫信給兒子工部侍郎寧澤,讓他從國子監找尋山長和講書。寧澤知道這是件光宗耀祖的好事,找到國子監祭酒費如陽邀人,費祭酒正憂心國子監在士林中影響漸低,一拍即合,推薦了國子監四門博士呂溫文。此公是豐樂三年的進士,國子監正七品上的四門博士,能在國子監任博士,學問自是一流。隻是從國子監前去化州新建的書院,呂溫文自然滿心不願,要是澤昌和章義書院還差不多。
費如陽動之以名,應允四年後向天子要求調他回京,保舉他正六品上的太學博士之職。國子監設有國子博士、太學博士、四門博士、律學博士、書學博士、筭學博士,雖同為博士品階相差很大,筭學博士才從九品下的官階,而國子博士高居正五品上。呂溫文及第後便在國子監任律學博士(從八品下),曆時十三年才任四門博士(正七品上),七品官放在地方那是百裡侯,可是在京城權力中心,數千名官員中正七品還真排不上號。
國子監清貴至極,隻是天子一年來不了兩次國子監,作為七品的四門博士,就算天子到來,也輪不到他上前露臉,天子根本不認識他這個人。呂溫文算是出身官宦世家,祖父曾做過薑州刺史,留下些人脈和銀錢,所以呂溫文能夠按部就班升遷,這已經算是不錯,要知道他的同年之中還有不少在八品階上磨勘。能在四年間從正七品上升到正六品上,呂溫文動了心,隻是想到化州是邊陲多戰之地,心中不免有些忐忑。
寧澤誘之以利,笑道:“呂博士,化州為世人誤解,其實化州風光優美不下江南,江刺史到任後商賦劇增,百姓富庶,向學之心日增。家父在信中提及,隻要呂博士願去濟民書院擔任山長,除正常的束侑外,還當奉上四百兩茶資。”就這樣,呂溫文來到濟民書院擔任山長。
看著從官轎中出來的一身深緋官服,呂溫文眼中閃過羨色,帶著身後眾人恭聲禮道:“恭迎刺史大人。”
江安義笑著上前挽住呂溫文的手道:“呂先生博學多才,肯從國子監屈就濟民書院為山長,實乃化州之幸,諸生之福啊。先生之來,有如久旱之甘霖,江某喜不自勝,有先生在,化州文風必為之一盛。”
呂溫文此刻的腦袋中回想起費祭酒的話,“江刺史年少有為,溫文能早與之交好,於將來仕途有益”,得知江刺史不喜奢華,今日特意著了一身簡樸的藍布衫,不知能否增加江刺史的好感。
江安義見呂溫文略有些恍神,以為他為慶典操勞,不以為意,笑著對他身旁的講書等人拱手示意。呂溫文醒悟過來,側身相讓道:“江大人,此處不是說話之所,請到明綸堂中敘話。”
書院座落在翠山懷抱之中,南北朝向,沿著百餘級石階緩步向上,一側的石壁被打磨平整,上麵刻著捐學人的名字。何文彩在書院中掛了管乾的差使,管理著書院財務、購買、修繕等事務,當然具體的事務自有下人操辦,他要的是這個名頭。
身為管乾,何文彩對捐學的錢財很清楚,湊在
江刺史的身旁介紹道:“此次濟民書院共收到捐銀二萬一千三百四十六兩零七十二文,田地十二頃…餘銀八千一百四十三兩,何某準備再購置些田地…”
行至石階儘處,江安義在前麵幾個名字中看到自己的名字下刻著二千兩,寧家捐銀五千兩,身後的鄉紳們多的千餘兩,少的也有二百兩,笑道:“諸公皆是急公好義之人,為鄉裡慷慨解囊,令人敬佩,特彆是寧老爺子深明大義,德高望重,江某建議讓寧老爺子成為名譽山長。”
眾人無不叫好,心想出的銀子多總要占些便宜,助學上千人,能被記住的有幾個,名譽山長的稱呼是鐵定要被百姓所知。
寧波並沒有在山腿等候,他年歲已大,早上山在書院中歇息,聽到江刺史率人上山,在管家寧安的摻扶下出大門迎接,正好聽到江安義授予他名譽山長的稱號,激動得胡須直抖,高聲道:“大人美譽,老夫愧不敢當,唯有為書院多做些實事才對得起這名譽山長之稱,多謝大人美意。”
書院大門匾額“濟民書院”四個大字是國子監費如陽親筆所書,兩旁的對聯卻空著,呂溫文笑道:“江大人詩文一絕,濟民書院的對聯還有待大人來提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