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安義放下餘師的信,手指在太陽穴上揉壓著,感受到身上沉沉的壓力。看來興建“香雪居”的事會起波折,連餘師都不理解自己的用心,更不用說旁人,天子素來節斂,得知自己的行徑後會怎麼想?那些禦史會不會彈劾自己,自己得罪過許多大臣,他們們會不會趁機落井下石,江安義感到一陣陣頭痛。
休息了片刻,江安義拿起田守樓的信,信中介紹了京中的情況,天子北征之後,太子監國、陳相輔政,朝政用一句話總結就是鎮之以靜,以穩為主,京中變化不大。在信中,田守樓提到太子被眾臣稱許“深明大義,知書達禮,聰慧好學,體恤貧弱”,眾臣認為有仁德之風。田守樓隱晦地提及,太子經常到城外校場射獵,學習文韜武略,常言要追隨天子平定四方。
江安義是崇文館直學士,稱得上是太子的半個老師,可是他與太子的接觸並不多,在他的印象中太
子為人聰敏,但心思不專、性喜玩樂。算起來太子今年已經是十六歲了,在鄭國十六歲便算成人,一彆四年,不知道太子如今是什麼樣子。
自己被貶在外,與太子不能見麵交流,加上周存處等人對自己忌恨,肯定免不了在太子耳中說閒話。來到化州後,掌管一州事務,實在繁忙,也沒有空寫些化州的風土人情寄給太子,怕是太子與自己之間感情已經疏淡許多。
將田守樓的信放在一邊,江安義感歎做人難得事事周全,對於太子儘好臣子的本份就好了,畢竟天子還在,聰明人還是忌諱著點太子吧,天高皇帝遠,自己還是少操那份心。
其他的信多是些問好應酬的,談些彆後思念、風物人情,江安義沒有在意,隨手翻看。最後一封居然是好友林義真寫來,林義真告訴他年初已經從辰州臨武縣調回京中,在兵部職方司任員外郎(從六品上)。朝中有人好當官,林義真的升遷是旁人十多年無法達到的,江安義拍手叫好,替林兄高興。可惜妍兒
不聽話,林義真已經娶妻成家,隻能歎一聲造化弄人。
將信收拾好,江安義微閉雙眼消化信中的消息,張先生告訴他要於細微處體會真知,看似平常的三言兩語中其實能流露出許多有用的東西。
首先戶部缺錢是明擺著的事。經過兩年的積累,國庫中積下兩千六百萬兩白銀用於北伐,製造器械、征用民伕、調運糧草、修建屯點、犒賞將士、撫恤傷亡等等到處要用錢,餘師恐怕早已焦頭爛額。安西都護府移鎮隻能拿出四十萬兩銀子,可以想像餘師這個戶部尚書的手頭有多緊。
關於北伐的消息是通過朝庭的邸報寄來,江安義知道邸報中的內容向來是報喜不報憂,為上者諱、為尊者諱,那大破胡騎數十萬的消息聽聽也就罷了。打仗打的是糧草物資,國庫沒錢,這場北伐怕是難以持續。自己在這個時候啟動“香雪居”計劃,難怪餘師會大力反對,餘師也是一片苦心。
江安義重重地往椅背上一靠,伸直腿長長地伸
了個懶腰,將心頭的陰鬱趕走,對化州有利的事,就算被人誤解也要去做,隻等幾年後化州大變樣,相信批評的話語會自然消失。
林義真的信雖然沒有提及公事,但在信中提及這段時日吃住都在兵部衙門,事情煩多,丁尚書多次發脾氣,作為新人其心揣揣。江安義雖然與丁尚書極少往來,但知道此公為人肅正,喜笑不形於色,連他都多次在衙門發作,恐怕北漠戰事進行得並不如意。
然後是太子,太子身邊少不了攀龍附會的人,江安義隱隱覺得太多的讚譽對太子來說並非好事,田守樓說的好騎射換一種說法是好遊樂,監國期間遊獵不斷,王皇後和陳相為什麼不予以製止?江安義歎了口氣,京都太遠,有些事輪不到他來操心。
丫環來請他吃飯,冬兒張羅了一桌好菜,郭懷理嘗了一口後連連讚道:“這是嬸娘做的味道,安義,你嘗嘗這個炒薤頭,又香又脆,還有這個大蔥炒肉,真香。”
江安義夾了塊豬肉在嘴裡細嚼著,真是娘做出
來的味道,那是家的味道。當年娘割了六文錢豬肉,用大蔥炒了放在桌上,那股子香味如今仍記憶猶新,薤頭、薺菜、馬齒莧,當年自己帶著安勇和妍兒遍地挖尋,一家四口靠著挖野菜,半饑半飽地艱難渡日。如今有錢嘗遍天下美味,一家人卻四散分離,娘在平山鎮,自己在會野府,安勇在合城縣,最可氣的是妍兒,不知身在何方。唉,有得必有失,有些東西再也回不到從前。
欣菲見丈夫露出傷感的神色,忙笑道:“冬兒妹子把娘的手藝都學會了,以後可得教教我,江郎現在口味越來越刁,自己又不願意動手,越來越難伺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