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安義直皺眉,歎道:“今朝有酒有朝醉,懶得去想他。無論怎麼安排,秉持本心,儘忠效力便是。”
“壯哉此言!”餘知節撫須笑道:“安義之心可昭日月,老夫敬你一杯。”
替餘師滿上酒,江安義問道:“餘師,我聽聞今年全國的稅賦已經超過三千五百萬兩,國庫中的存銀超過五千萬兩,朝庭富足,盛世開啟,怎麼還要如此操勞?”
餘知節歎了口氣,道:“烈火烹油,看似繁華似錦,其實隱憂處處,不可大意。”
江安義不解地道:“總好過幾前年國庫空虛吧。”
“今年稅賦三千五百二十萬兩,較三年前增長了一成半,國庫中存銀確實超過五千萬兩,朝庭比起以前確實富足了不少,但要稱之為盛世,恐怕還不能夠,要依老夫看,還僅是中興之前兆,能否中興還要看今年十年時間。”餘知節捊著胡須,慢慢地道。
江安義坐正身子,靜聽餘師說話,就連餘慶樂也被氣氛感染,停杯靜聽。
“稅賦增長很快,統計上來的田畝數卻增長不多,雖說推行合稅為一田稅有所增長,但也不可能達
到一成半的增速。”
江安義反駁道:“餘師,我化州的田稅增長不大,但商稅穩定在四百萬兩以上,主要是商稅的收入。”
餘知節哼了一聲,道:“老夫會不知道商稅增長大?你化州是因為設立邊市,將京中東、西市的商稅挖走了一部分才有大增長,除去這部分,我看化州的稅賦能有三百萬兩就不錯了。”
被餘師說中,江安義聳聳肩,不好意思地笑了。
“老夫擔心的就是商稅增長過猛。化州稅賦的猛增讓其他州學樣,分外關注起商貿流通來,我看這一成半的增長有大半出在商稅的增長上。”餘知節滿是憂慮地道:“三年前殿試天子出題‘國之四民,士農工商,孰為輕重,請論之?’,闡述四民並重的觀點的試子多被取中。聽說你在化州宣揚‘士為首、農為軀、工商為手足,四民合作方能前行’的論調,不
少化州士子照搬你的論述,那年化州取中十九人,大放異彩。”
江安義麵露得色,化州能一科取中十九人,前所未有,而且還跟他所說的話有關,這讓他在化州讀書人心目中的地位無可替代,走在那裡都能得到夫子的尊崇。
餘知節瞥了他一眼,繼續道:“這種說法老夫也讚成,可是不能一蹴而就,農為國本,應為最重。可是天下官員為了揣摩天子心意,紛紛大力發展商業,甚至鼓勵棄民為商,光建武三年,江南一帶減少良田八萬頃,化成桑田和瓜果地,養殖蠶蛹抽絲織綢,販賣西域。看上去商稅大大增長,可是百姓所食之糧卻要從江北購入,虧得這幾年風調雨順,屯田又大獲成功,才沒有釀成事端,老夫怕這樣下去會傷及根本。”
江安義頭皮一麻,沒想到自己大力推行商業的做法在江南一帶造成隱憂,看來做什麼事都是針對當
地的情況,馬虎不得。
“更有甚者,為了考績上稱,竭澤而漁、寅吃卯糧,做完兩年升任彆處,把虧空留給下任,而下任就再往下吃,這樣留下的虧空就越來越大,百姓有苦難言。”餘知節恨恨地道。
“怎麼不嚴懲此輩,朝庭應該徹查。”江安義大聲道。
餘知節歎道:“以丞相孔省為首的百官,順從天子心意,多出歌功頌德之聲,天子看到稅賦增長則喜,就算知道有些弊處,也輕輕放過不會細究。”
江安義默然,這裡麵就有他的“功勞”,真是沒有想到,難怪說南桔北枳,好經也會被歪嘴和尚念壞。
“天子有意再次北伐,國庫中雖然有些積蓄恐怕也隻夠這場大仗所需,戰後怎麼辦?將潛力用儘,並非社稷之福啊。”在弟子麵前,餘知節暢所欲言,說得江安義冷汗直流。
餘慶樂混不在意地道:“爹爹,你有些杞人憂天了,你到街上走走,哪個不說現在是建武大治,普通百姓的吃穿用度比起幾年前闊了不少,日子過得越來越好,我那香水鋪每天百瓶香水,百兩銀子一瓶,不用一個時辰就賣得精光,有不少胡商四更天就站在店前排隊。安義我跟你說,居然有雇人排隊的,一百文一個位置,街上有不少無賴漢靠替人排隊謀生呢。”
“你懂什麼,百姓貪於玩樂,奢靡攀比成風,一旦有個災變,全無積累定然家破人亡。”餘知節搖著頭歎道:“安義,你如果真做了京兆少尹,一定要想些辦法扭轉京中這種不良之風。”
聽君一席話,江安義心情變得沉重,點頭應下。